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專題討論上
SEMINAR (1) 
開課學期
97-1 
授課對象
哲學系  
授課教師
林義正 
課號
Phl4997 
課程識別碼
104 40801 
班次
01 
學分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2(9:10~10:00) 
上課地點
哲314 
備註
限已申請者選修。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1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主題:《易經》「中正」概念之研究。
《易經》乃借卜筮以示人趨吉避凶之書,其所以示人吉凶者究以何為準?觀諸卦爻立辭,知爻動本身吉凶與其是否居內外卦之中與在卦位中是否當位,或與內外爻是否相應有關。觀諸《易傳》,見「六位時成」、「與時偕行」、「各正性命」、「龍德正中」、「剛健中正」、「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故南宋•楊萬里將易道歸諸「非中即正」,而清•惠棟則以「時中」蔽之,均不離「時、中、正」三概念。事實上,「中」與「正」是《易經》示君子行動之理想價值,而此兩者亦綰合「時」義。今欲以「中正」為《易經》價值哲學之核心而詳究焉。
 

課程目標
此一課程在指導學生針對已選定之主題,從事如何蒐集材料、分析、解讀,在到完成學士論文為目標。 
課程要求
課前研讀,問題討論。兩週一次,每次二小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 《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嚴靈峰輯。(台北,成文,1976臺一版)。
2. 《周易本義》,宋.朱熹。(台北,大安,1999年初版)。
3. 《易楔》,杭辛齋,(台北:廣文,1970.7)。
4. 《易學哲學史》,朱伯崑。(台北,藍燈,1991年初版)。
5. 《周易研究論文集》第一、二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6. 《國際易學研究》第一、三、四輯。(北京,華夏)。
7. 《易學乾坤》,黃沛榮,(台北:大安,1998.8)
8. 《周易彖象傳義理探微》,黃沛榮,(台北:萬卷樓,2001.5)
9. 《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賴貴三,(台北:里仁)
10. 《程伊川易學述評》,胡自逢,(台北:文史哲,1995.12)。
11. 《焦循儒學思想與易學研究》,陳居淵,(濟南:齊魯書社,2000.5)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討論 
50% 
 
2. 
論文撰寫 
5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9  《周易本義》。楊萬里《誠齋易傳•自序》。惠棟《易漢學•易尚時中說》、《易例•中正》。焦循《易圖象》頁13-15、《易通釋》卷1-5。 
第2週
9/26  《周易本義》。楊萬里《誠齋易傳•自序》。惠棟《易漢學•易尚時中說》、《易例•中正》。焦循《易圖象》頁13-15、《易通釋》卷1-5。 
第3週
10/03  《周易本義》。楊萬里《誠齋易傳•自序》。惠棟《易漢學•易尚時中說》、《易例•中正》。焦循《易圖象》頁13-15、《易通釋》卷1-5。 
第4週
10/10  《周易本義》。楊萬里《誠齋易傳•自序》。惠棟《易漢學•易尚時中說》、《易例•中正》。焦循《易圖象》頁13-15、《易通釋》卷1-5。 
第5週
10/17  《周易本義》。楊萬里《誠齋易傳•自序》。惠棟《易漢學•易尚時中說》、《易例•中正》。焦循《易圖象》頁13-15、《易通釋》卷1-5。 
第6週
10/24  《周易本義》。楊萬里《誠齋易傳•自序》。惠棟《易漢學•易尚時中說》、《易例•中正》。焦循《易圖象》頁13-15、《易通釋》卷1-5。 
第7週
10/31  《易學哲學史》第一、二章。《易楔》卷五、六。 
第8週
11/07  《易學哲學史》第一、二章。《易楔》卷五、六。 
第9週
11/14  《易學哲學史》第一、二章。《易楔》卷五、六。 
第10週
11/21  《易學哲學史》第一、二章。《易楔》卷五、六。 
第11週
11/28  《易學哲學史》第一、二章。《易楔》卷五、六。 
第12週
12/05  《易學哲學史》第一、二章。《易楔》卷五、六。 
第13週
12/12  《易學乾坤》第四章。《周易彖象傳義理探微》。《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第二、四、七章。 
第14週
12/19  《易學乾坤》第四章。《周易彖象傳義理探微》。《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第二、四、七章。 
第15週
12/26  《易學乾坤》第四章。《周易彖象傳義理探微》。《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第二、四、七章。 
第16週
1/02  《易學乾坤》第四章。《周易彖象傳義理探微》。《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第二、四、七章。 
第17週
1/09  《易學乾坤》第四章。《周易彖象傳義理探微》。《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第二、四、七章。 
第18週
1/16  《易學乾坤》第四章。《周易彖象傳義理探微》。《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第二、四、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