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學丁
Introductory Sociology (d) 
開課學期
101-1 
授課對象
心理學系  
授課教師
曾嬿芬 
課號
Soc1010 
課程識別碼
305 101D0 
班次
02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北館視聽 
備註
心理系同學修先。與文化人類學丙二擇一。
總人數上限:10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1intro_sociology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美國社會學家C. Wright Mills指出,社會學不應該視為某種專門的學科知識,被某些經過特別訓練的少數人士所壟斷。相反地,社會學的知識應該是一種「普遍的心智能力」,能夠洞察個人生命情境與社會集體結構之間的密切關係。因此,具有這種能力的媒體記者、作家、文化評論者能夠從個別人物的故事遭遇中,看到歷史變遷所留下的軌跡。同樣地,能夠採取社會學思考方式的醫師、教師、社工人員、心理諮商人員等助人產業從業人員,也應可以清楚指認出,他們服務對象的苦難是如何與特定的社會環境是緊密結合在一起。
社會學家不宣稱自己能夠「發明」什麼以往所不知道現象,社會學所帶來的許諾在於某一種的新觀點,重新詮釋某些我們自認為已經十分熟悉的現象。因此,不可避免地,社會學是即是「批判的」,它往往是具有揭露的作用(debunking) ,指認出被合理化的壓迫。社會學的研究指出,我們的日常生活是由一系列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所維繫,一旦我們可以點出這個被忽略的面向,新的秩序就有可能被建立。就這一點而言,稱職的社會學家並不是社會先知,他們不預言未來美好的社會圖像,相對地,社會學家通常像是蘇格拉底所自比為牛蠅(gadfly),時常提醒眾人若干不愉快的事實,以及不情願面向的真相。
 

課程目標
“Human beings, because their behavior is principally governed by learning and by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re much more flexible… But the price of flexibility, of being released from the tyranny of rigid, inbuilt patterns of behavior, is that “happiness”, in the sense of perfect adapt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or complete fulfillment of needs, is only briefly experienced….”

“Hunger for imagination is a necessary feature of human adaptation.”
(Anthony Storr, ‘The hunger for imagination’)

Anthony Storr是一位英國的精神病醫師與作家,在以上的引言中,他指出人類的生活較其他動物有彈性並存在更多個體差異。相較於其他動物的行為主要受到本能的驅使,人類適應環境主要需靠代間的文化學習。

然而就像許多事情都有些代價,人享有彈性的同時必須付出的代價(努力),那就是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中,必須重新設定符合自己需要的適應方式。因為雖然文化比本能更有彈性,但也有它的僵固之處,文化好像預設值,如果你不改變,它就是主導人生與社會的運作邏輯。

Storr認為人們渴望擁有想像力就是在不斷改變的環境中,增進適應的能力。社會學旨在為社會生活的各項主題提供系統性的瞭解並增加社會生活可能性的想像力,最終的目的也在於提出更多選擇的彈性。

社會生活主要由文化價值和制度所架構,不同社會的制度與文化雖然不同,但是這些變奏曲都是源自於一些主旋律—生存、家庭、價值、認同、權力、愛情、經濟、階級、友誼、群體意識。社會學企圖了解個人在經歷這些生活的過程中遭遇的社會,這個社會的制度與文化既是個人所依賴的準則與資源,但也是壓抑個人希望和需要獲得滿足的外在限制。社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幫助個人與社會,釐清問題並找出可能性,使得我們的人生發展、社會變遷可以成為朝向某一目的地的旅程,而不是命運大海上的漂流。歡迎各位一起踏上本學期的社會學旅程…
 
課程要求
1.閱讀::指定的選讀教材。
2.作業
A.寫作須知:
1) 字數請控制在1500-2000字; 2)分析時請盡量運用課堂重點與閱讀的材料,評分以對於社會學的運用能力為主要依據。

B. 作業題目:
1) 請運用社會學對文化的研究興趣,分析一部或一本你小時候(12歲以前)看過或讀過讓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小說、神話、寓言…)、漫畫或動畫(請略述劇情概要)。

請在作業中包含以下兩部份:
1. 找出它的一些價值與規範,以某段故事情節或截圖(漫畫、動畫)為佐證;也請說明一下這是這次重讀的新發現還是當時就有的印象?
2. 上述的價值與規範和你現在所相信的價值和規範之間有哪些相同和落差? (繳交日期: 10/18上課前)

2)分析台灣目前存在的種族主義現象,請先敘述何種現象以及你如何知道有此現象(你的觀察、報章雜誌、或者是研究論文),再請用偏見與歧視的概念討論台灣種族主義的原因和可能的後果。
(繳交日期: 11/22上課前)

3)請你找出一個社會上讓你覺得非常不公平的資源分配方式或制度,分析這個不公平的來源並討論它會影響的後果。進行分析時,請參考研究文獻或(以及)報章雜誌的報導,並註明出處。
(繳交日期:12/20上課前)

4)請找出三項社會中讓你一直覺得很困惑的現象,陳述現象並說明困惑之處,然後以你在本學期中學習得到的三個概念或觀點提出解釋。(繳交日期:1/3上課前)

3.討論課:學期中有八週,我們將進行討論課,由助教帶領針對討論題綱進行小組討論,回家撰寫心得,下次將討論課心得繳交給各組助教。

4.評分:作業四次佔80%,課堂討論表現與心得2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作業4次 
80% 
 
2. 
課堂討論表現與心得 
2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3  麵包與玫瑰:社會學,目的何在? 
第2週
9/20  社會學的觀點與研究:
〈導論〉、〈第一章〉,《少女Weight的煩惱》,Mini Nichter著,新新聞出版. 
第3週
9/27  文化學習:

< 文化>,黃金麟,《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王振寰與瞿海源主編。
社會現場: 命名的文化改變
<名字與性別>,文化適應與象徵鬥爭,李廣鈞著,學富文化。 
第4週
10/04  文化與控制:

<自然與文化>,社會學動動腦,by Zigmunt Bauman。
“Apology in Law The Implications of Apology: Law and Culture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by Hiroshi Wagatsuma and Arthur Rosett, Law and Society Review, Vol. 20, No.4.

社會現場:道德的生命代價
“Africa’s Abortion Wars”, By ALEXIS OKEOWO, December 15, 2011, New York Times.  
第5週
10/11  群體與界線:

<我們與他們>,社會學動動腦,by Zigmunt Bauman。

社會現場: 找尋媒體中的種族偏見
曾嬿芬. 2008. 外籍配偶的「非我族類」污名:媒體形象的分配不正義 ;李昭安
新移民新聞報導觀察報告Pp. 7-12, 媒體改造,族群融合──年度媒體族群議題觀察報告. 台北: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第6週
10/18  歷史與群體 (第一次作業繳交):
社會現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第7週
10/25  民族與國家:
<民族與國家>,社會學動動腦,by Zigmunt Bauman。
社會現場: 民族可以多大?
“Where Is Europe?” By FRANK JACOBS, January 9, 2012, New York Times. 
第8週
11/01  性別與文化:
<性別與勞動>,劉梅君,《性屬關係》,王雅各編,心理出版社。
社會現場:科系與性別隔離
比較技職教育和大學科系的性別分佈,有差別嗎?為什麼?
 
第9週
11/08  期中考週停課一次 
第10週
11/15  校慶停課 
第11週
11/22  家庭與照顧(第二次作業繳交):
<亞當斯密的晚餐>,曾嬿芬, 心經濟、愛無價(by Nancy Folbre),新新聞出版社。

社會現場: 男性的角色
<現代瑞典父職>、<公平社會的願景>,《瑞典查甫人》,Niklas Radstrom等著,女書店。  
第12週
11/29  婚姻與家庭:邀請孫志硯博士演講。 
第13週
12/06  社會不平等:
<階級與階層>,蘇國賢,《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王振寰與瞿海源主編。
社會現場:<占領華爾街>
如何拯救資本主義•TIME 2012/02/03
桑莫斯專欄�經濟不平等 才是核心危機,經濟日報2011.11.26
羅比尼專欄�經濟天秤失衡 點燃抗議火種經濟日報2011.10.16 
第14週
12/13  階級流動與機會:
<階級與階層>,蘇國賢,《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王振寰與瞿海源主編。
社會現場:誰是台大學生?
駱明慶 (2002), 〈誰是台大學生?--- 性別、省籍和城鄉差異〉, 《經濟論文叢刊》, 30:1, 113-147。 
第15週
12/20  市場經濟 (第三次作業繳交):
<市場>,《後工業機會:一個批判性的經濟社會學論述》,Fred Block著,群學出版社。 
第16週
12/27  混合經濟:
兩種資本主義之戰,Michel Albert著。
社會現場: 醫療保險的國家差異
Sicko by Michael Moore 
第17週
1/03  好社會的產出(第四次作業繳交):
<第六章:產出>,《後工業機會:一個批判性的經濟社會學論述》,Fred Block著,群學出版社。
社會現場: 更多等於更好?
<在成長之後>,《幸福的在地經濟》,by Bill Mckib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