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學丁
INTRODUCTORY SOCIOLOGY (D)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孫中興 
課號
Soc1010 
課程識別碼
305 101D0 
班次
03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一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103 
備註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7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1sunsociology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這門課是社會學的導論課程,雖然是以社會工作學系的學生為主要考量對象,但是內容設計並不排斥其他科系的學生。

本人對於本課程的教學目標總目標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並可以區分如下:
  一、要讓同學瞭解國內外社會學教學和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訓練同學發問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養成學生擺脫教科書的束縛,進而可以批判教科書的基本學術能力
四、讓同學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
五、培養同學能反省並關懷當地社會以及全球人類狀況

為達成上述的第一個目標,本學期課程由老師根據自己對社會學內容綜合的結果,製作講義,隨課解說;第二個目標要透過古例同學上刻主動發問或書面提問而達成;第三和第四個目標要透過學生的集體作業,比較各國社會學課本內容的異同;最後一個目標則要同學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反省後,成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讓自己在學習社會學之後,變成更好的人,能夠對我們的社會和人類的未來做出貢獻。

一般社會學導論都直接從各個主題開始討論,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幾個基本問題:甚麼是社會學?為甚麼要學社會學?社會學要怎麼學?社會學有甚麼用?我會用幾種方式來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也鼓勵同學自己去搜尋自己獨特的答案。在這個討論基礎之上,我會開始說明社會學分析的架構所應該包括的範圍,並藉此說明此次課程所選擇討論主題的原因,讓同學明瞭:我教的社會學為合和其他人或書所教的內容和順序上有怎樣的異同以及為何有這些異同。然後我才正式開始從人群、制度、以及文化等三個範疇來介紹本學期所教授的主題。每個主題,也會先從相關的社會現象入手,然後舉出相關的社會學概念,之後在進入主題的討論。因為本人長期教授社會學理論,所以會在每個主題之後,儘量補充相關的社會學理論介紹,並在最後列舉參考書目。

因為市面上沒有一本書符合本人的教學理念,所以本課程不指定任何一本教科書,而是以本人製作的講義為主要授課內容。希望同學隨著授課進度自行主動找教科書中的相關章節來閱讀,千萬不要因為沒有指定教科書就不讀書,這樣是達不到學習效果的。廣泛閱讀﹝也就是「博學」﹞應該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

因為教學時間和個人能力有限,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對於本人討論主題及各項大小作業無興趣者,請千萬不要選修,以免自誤。有心向學者,則請千萬不要以自己不懂為藉口而逃避,請記住:就是因為您不懂所以我才來教您。

成功的教和學,有賴同學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希望同學不要怕累。要真正能從各方面學到、體會到社會學;不要讓社會學成為僅僅是課本上的死知識,而要將社會學變成情感生活和理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份。讓自己在學習社會學的過程中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對於本課程和作業如有不甚明瞭之處,請向本人直接洽詢。或和本課程的教學助理請教,開學後本課程會有一位教學助理。和本人聯絡的管道甚多,敬請多加利用。請記住:老師和助教都是要幫助學生的,不是找學生麻煩的。

最後要再度強調:我會很認真教各位,也請各位同樣認真來學習。讓我們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學習回憶。非誠勿試!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總目標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並可以區分如下:
  一、要讓同學瞭解國內外社會學教學和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訓練同學發問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養成學生擺脫教科書的束縛,進而可以批判教科書的基本學術能力
四、讓同學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
五、培養同學能反省並關懷當地社會以及全球人類狀況

 
課程要求
為了讓同學能發揮最大的學習效果,本課程精心設計了幾個作業:

第一個作業是隨堂指定的各種作業。這裡面會有各式各樣的小作業,目的是要訓練同學不同的學術能力。通常都和下週的主題有關,應該在指定的下周就要交的。

第二個作業是讀書心得。每位同學都應該閱讀下面任何一本書籍: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
夏曉娟•主編•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
胡幼慧•1995•《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
C. Wright Mills. 1959.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譯本:C. Wright Mills•1996•《社會學的想像》•張君玫和劉鈐佑•合譯•台北:巨流•﹞
Zygmunt Bauman. 1990. Thinking Sociologically. Oxford: Blackwell.
﹝中譯本:Zygmund Bauman•2002•《社會學動動腦》•朱道凱•譯•台北:群學•﹞
﹝請注意:此書單會在上課時有所增加﹞
請同學嘗試以社會學的分析層次中所說的內容以及課堂上的內容來做為分析閱讀文本的根據,切忌毫無章法或是毫無主題或是抄錄網路或是其他來源。請不要有敷衍了事的心態。這是要訓練各位應用所學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個作業是團體作業:希望同學原則上能以四人為一組,比較教科書在某一個主題上內容的異同。請先選定一個主題,每位同學要找到一本國人自己寫的、一本翻譯的、一本大陸出版的、一本英文的教科書,如有可能應包含本人的講義內容,加以詳細的比較。特別要注意各書的所介紹的概念有哪些,定義為何;所引用的例子有哪些?所參考的文獻又有哪些?要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並分析可能的原因。請注意:此作業不是要您只列出一些圖表,而是要您嘗試去解釋圖表所展現出來的意義。做完這個作業,您應該可以了解社會學知識的形成,以及我不指定教科書的原因。

所有作業都要以書面為之,不得以電子檔案形式繳交。但是同學最好自行保留電腦檔案。

每個作業都會在看完後,在課堂上做個總體的評論,也會視情況在個別作業上加上老師的評語。作業最晚都會在最後一堂課還給同學。

在寫作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請務必和教學助理或我聯絡,商討解決之道。請記住:老師和教學助理都是要來幫助您學習的,請善加利用。

另外還有期末考試。我會設計一個又要唸書又可以有點趣味的考試。如果您有什麼點子也可以提供給我參考。

本學期的成績計算方式有幾個方案,會在上課時加以說明,並根據本學期同學上課及做作業的狀況而訂定最後成績的計算方式。基本上,同學只要盡力去做,不用擔心成績。在這堂課,有努力,一定會有回報的。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2. 預定每週教學進度、內容及指定閱讀資料

以下只列出一些問題引導同學預先思考,授課內容和指定閱讀資料可以參考未來每週發的講義,其中會有詳盡的說明。

第1周 9月13日 課程及參考書籍簡介

介紹本課程的教學方式以及市面上現有的教科書和相關參考書籍。同學應該做好心理準備,這學期要閱讀各式各樣的、中外繁簡的社會學導論書籍。那些可以買,那些可以借,都要先做好準備。
同學應該在本周內找好合作集體作業的同伴,並於下周繳交分組名單。
同學也應自行上網搜尋國內外相關的社會學網站,以做為日後上課抽問的準備。此外,同學也應該學會關心對於身邊及世界上發生的社會事件,並嘗試從日後所學的社會學觀點來加以分析反省。從這裡蒐集的問題可以成為上課發問的材料。

第2周 9月20日 社會學的範圍與觀點

社會學的第一大哉問:「社會學是甚麼?」也是我們課程的正式開始!
您知道外文的「社會學」這個詞會事由誰發明的嗎?中文的翻譯除了「社會學」之外,還有別的翻譯嗎?
要回答「社會學是甚麼?」之前,我們不應該馬上給予答案,而是想想是誰在甚麼時候和地點,為甚麼要問這個問題,然後再想想:這個問題有哪幾種解答方式,最後才是各種解答方式的可能答案有哪些。
您可以先問問身邊的人「社會學是甚麼?」然後看看大家的答案有哪些?並想想看為甚麼有這些不同的答案?您認為最好的答案要從哪裡去尋找呢?
從課堂上介紹的古往今來的社會學範圍之後,您可以想像未來的社會學還可以包含哪些現象或議題呢?
還有,有時候您可能會聽到有老師或專家說「社會學的觀點」,這又是甚麼意思呢?
您去找找現有的教科書看看有沒有討論這個議題。然後想想「為甚麼?」

第3周 9月27日 社會學的分析架構

我們宣稱「從社會學觀點」來研究社會現象,到底有甚麼獨到之處?
社會學家之間有所謂的「巨視」﹝或稱「宏觀」或「總體」﹞和「微視﹝或稱「微觀」或「個體」﹞之分,到底是甚麼意思?又怎麼區分?
社會學的分析和一般人的常識有甚麼區別?您可以從閱讀李宗吾的《厚黑學》﹝版本甚多﹞來做這方面的思考。

第4周 10月4日 人群(一):人際關係與社會過程

社會學不研究單一的個人,或者說,社會學基本上認為就算是個人都受到有形無形的其他人或人群的影響,例如漂流荒島的魯賓遜或是湯姆漢克﹝和他的Wilson﹞。我們先從人群說起,特別是人和人的關係是如何建立、維繫、發展或終止。
您可以想想自己的身上有哪些「記號」標示著您和別人的關係?您是屬於哪個團體?又和哪些團體有別?
如果您要和陌生人搭訕的時候,您會想知道對方的甚麼?或是您被搭訕過的話,對方都問您些甚麼?如果您被要求自我介紹,您又會說些甚麼?又有哪些是您不會說的?為甚麼?

第5周 10月11日 人群(二):團體、組織與社會運動

幾個人才算是「團體」?「團體」應該具備哪些特徵?請您算一算,您現在屬於多少個「團體」?您又是如何獲得這些「團體成員的身分」的?
「組織」又是甚麼?「組織」有甚麼形式上的特徵?個人和組織的關係可以有哪些?「組織人」是甚麼意思?「組織文化」又是甚麼?
上周您會碰到哪些「組織」?是怎樣的經驗?
「社會運動」是不是一群人一大早到公園做運動?還是一定要聲嘶力竭、搖旗吶喊在街頭抗議才算是?為甚麼有人要參加社會運動?社會運動有哪些形式?社會運動是不是破壞社會團結?社會運動是人民的需要還是﹝在朝和在野的﹞政黨陰謀?「新興社會運動」又是甚麼?
您有沒有參加過「社會運動」?訪問參加過社會運動的人他們的經驗。
您有沒想過要發起怎樣的社會運動?

第6周 10月18日 人群(三):性與性別

「兩性」和「性別」在概念上有何區別?
為甚麼我們的身分資料性別欄位只有「男」或「女」兩個選項?為甚麼家中的廁所沒有「男」「女」之分,而公共場所的都有?如果有男女共用的公共廁所,您可以想出那些怎樣的利弊?
為甚麼學校宿舍要區分男女?如果是性別友善宿舍,您可以想出有哪些樣貌?
為甚麼只有蘇格蘭男人穿裙子?為甚麼有些人「不男不女」?「第三性」又是甚麼性別?
「娘炮」、「娘娘腔」、「T」、「婆」、「拉子」是甚麼意思?到了適婚年齡還不結婚的人是不是都是「同性戀」?為甚麼「同性戀」要自稱「同志」?
「男孩精通數理,女孩偏向文史」這個說法是如何形成的?
一個出生就有兩性生殖器官的人,我們應該怎麼正式稱呼?為甚麼同時兼有兩性生殖器官的人要被要求做一個單性的選擇?在做這個選擇時,他�她會考慮哪些因素?為甚麼呢?
「變性人」是不是「變態」?是不是「同性戀」?
異性戀和同性戀的共同點在哪裡?為甚麼有些人,宗教和文化不允許同性戀?同性戀婚姻為甚麼不能組成家庭?
說黃色笑話算不算「性騷擾」?學校和社會有哪些單位處理性騷擾或性侵害?
您在生活中經歷過哪些「性別不平等」的事例?您覺得該如何因應?
老師給「穿細肩帶、坐第一排的女生」學期成績是90分起跳,這是「性別優惠」還是「性別歧視」?
「女性主義」是不是女人的專利?有沒有男性的「女性主義者」?
性別問題是不是只有女人關心?
您可以怎樣設想出未來世界的性別?

第7周 10月25日 人群(四):年齡

為甚麼中國人有「虛歲」和「實歲」的區分?
人的一生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根據甚麼?
孩童票看身高比較客觀還是看年齡?
大學生是孩子還是成人?
老師﹝對!就是說話的這位﹞算是中年人還是老年人?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年齡歧視」?誰比較有機會碰到年齡歧視?
「少子化」是甚麼意思?會對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該如何因應?
「高齡化社會」是甚麼意思?會對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該如何因應?

第8周 11月1日 人群(五):族群 繳交讀書心得

查一查幾本專業的社會學辭典或上網查維基百科,「種族」(race)和「族群」(ethnicity)這兩個概念有哪些異同?
為甚麼我們在台灣有「四大族群」的分類?這種分類的根據是甚麼?
美國的黑白問題和我們的族群問題有哪些異同處?
特定族群的人考試有加分、就業有保障,這算不算是「族群歧視」?還是「族群優惠」?
為甚麼到了選舉台灣的族群問題就會浮上檯面?
研究族群的學者本身會不會有族群偏見?

第9周 11月8日 人群(六):階級和階層

有「窮爸爸」和「富爸爸」是不是在人生的路上有差?
窮人是不是都因會少壯不努力?有錢人是不是都工作勤奮?還是說,有錢人都是「為富不仁」,窮人則都是被有錢人「壓榨剝削」?
台灣的有錢人都是怎麼變成這麼有錢的?有些曾經有錢的人,又是怎麼淪落到窮光蛋的?哪些有錢人是白手起家才累積出來的財富?
有些有錢人根本沒受過多少高等教育,所以教育和財富是沒有關係的?
為甚麼女人位居高位就會被說成「女強人」?
俗語說:「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是不是有道理的話?
為甚麼有「月光族」要追求名牌產品?

第10周 11月15日 制度(一):家庭與婚姻

人家問你家裡有幾個人?您會回答?您的答案是怎麼算出來的?
為什麼晚婚的人越來越多?會不會有一天婚姻制度會消失?
同居和結婚是不是就只差一張紙?
婚後要和誰的爸媽同住才算是孝順?
如果大年初一太太就要回娘家,會有什麼問題?
媒妁之言的婚姻和自由戀愛的婚姻哪種比較長久?
兩代長輩對於小孩的教養方式不一致要怎麼辦?
單親家庭是不是問題比較多?父母離異,對小孩有什麼影響?
離婚的人是不是對婚姻都沒有期待?一對各自離婚的人組成的家庭要叫什麼?家庭成員之間彼此要叫什麼?和原先家庭成員的關係又要如何?
中國大陸的摩些(梭)人的「走婚制」是怎麼一回事?
不結婚的人還有什麼其他的選項?
怎樣的婚姻才會幸福?

第11周 11月22日 制度(二):學校與教育

為什麼正式的教育不從「胎教」開始?
學校教育為什麼要區分成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別的國家有何不同?各有何利弊?
學校教育為什麼要有那些既定的課程?什麼又是「潛藏性課程」?
學校教育讓我們的社會更平等?還是更加不平等?
台大學生的家庭環境是否比一般大學生的家庭環境要優渥?
「繁星計畫」是一種社會平等的實踐還是一種特權?
「大家共同考一種筆試是公平的篩選方式」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意識形態?有什麼證據?
「因材施教」可以怎麼做才不會「因才失教」(因為您比別人差,所以就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第12周 11月29日 制度(三):職業、工作與休閒

人們都是怎樣找到工作的?怎樣維持住工作?又是怎樣離開工作的?
怎樣條件的人比較容易找到工作?
家務勞動算不算工作?怎樣的條件才被稱為工作?
什麼樣的工作被稱為「情感勞動」?什麼工作需要「職業倫理」?
為甚麼公司CEO的薪水那麼高?和最低階工作的差別是幾倍?
有人說「職業無貴賤」,可是工作的薪水卻有差別?為什麼?平平都是大學畢業生,為什麼有人的工作薪水比較高?
怎樣的工作條件算是「血汗工廠」?
工作與休閒有沒有黃金比例?

第13周 12月6日 文化(一):總論 繳交團體作業

「文化」和「文明」不就是同義字嗎?兩者各有多少定義的方式?
說一個人「文化水平不高」或是「沒文化」是什麼意思?
有人聽卡拉揚,有人聽卡拉OK,哪一種人比較高尚?
為甚麼老師老覺得學生都不看書,而學生們老覺得老師都不看漫畫或電視?
世界到處都有麥當勞,這是不是美國的文化帝國主義?
有人認為世界的戰亂都是倒起因於幾種主要文明之間的衝突,這種說法的詳細內容為何?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第14周 12月13日 文化(二):語文

語文只是溝通的工具而已嗎?怎樣的人才被稱為「文盲」?
日本語有「敬語」,中文有嗎?日文中有男女用法的差別,中文有嗎?男女交談真有天差地別嗎?
「國語」和「方言」怎麼區分?「國語」只有一種嗎?強調「說母語」和「說國語」會有怎樣的衝突?
為甚麼有人把「死」說成「往生」?古人誰死掉才能說「駕崩」?為什麼要有這種區分?
為甚麼要學外國語?有沒有一種國際通用的「萬國語」?為甚麼我們學校要規定我們學英文?而英美人士不用強制學中文?

第15周 12月20日 文化(三):宗教

是不是傳統宗教以外的信仰都算是「邪教」?還是說,所有的宗教都是迷信?或者,所有予人為善的信仰都是宗教?
怎樣的人會信教?會信什麼教?怎樣的人又會改信別的教?怎樣的人又會什麼教都信,或是什麼教都不信?
宗教可以造成怎樣的社會行動?產生怎樣的社會影響?
您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團體?有哪些宗教不願意明示自己的信仰立場?
政府希望能夠訂立宗教法,反對和贊成的立場大概有哪些?
在科學昌明的時代為什麼還有宗教存活的餘地?


第16周 12月27日 文化(四):科技

社會學是不是科學?科學又是什麼?科學和技術的差異何在?
科學家是怎樣在歷史中出現的?科學家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又為何?
科學家的發現是怎樣被介紹給一般人的?
科學家之間有爭議的時候都是怎樣解決的?
科學家會做出怎樣的偏差行為?
好的科學家會是好的政治家嗎?
我們社會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學組織?諾貝爾獎是由哪個組織頒發的?
科學發展的社會條件為何?科學最終會拯救人類?還是毀滅人類?

第17周 1月3日 其他沒有照顧到的有趣主題

都市、全球化、環境等等也都是許多社會學導論會談論的主題,我們會選擇其中某些主題加以補充,這會視情況而定。主題會在上課前宣布。


第18周 1月10日 期末考

一般考試都是筆試。我很早就決定不筆試,而是採用公開口試:由各位彼此出題考其他同學,題目要從講義中出來。還有意外的驚喜,讓考試也能是有創意還具有學習的效果。
如果您有別的創意,歡迎告訴我,我願意聽聽看。


3. 教科書或參考書目

本課程因為教學理念的關係所以不採用任何一本市面的教科書當成教材。主要的授課內容將在各週所發放的講義中有詳盡的說明。雖然如此,我在第一次上課時會將現有的教科學作一番全盤的介紹,讓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取找書來看,而不受制於任何一本書的內容。只有這樣不仰賴教科書和參考書,我們才能超越現有教科書的社會學知識。此外,每週的講義最後都會有詳盡的參考書目可以參考。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