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服務學習三 Student Service Education (Ⅲ) |
開課學期 |
104-1 |
授課對象 |
中國文學系國際學生學士班 |
授課教師 |
趙飛鵬 |
課號 |
CHIN3000 |
課程識別碼 |
101 00330 |
班次 |
02 |
學分 |
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學號單號上學期上課,學號雙號下學期上課。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且 限學號單號 且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17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41sv101_3_02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以「協助本系國際學生學士班一年級學生融入本地生活」為目標(含僑生新生、交換生),全學期上課15個鐘點,兩位服務課同學為一組,每組帶領至少兩名國際生班一年級學生(組員主動聯繫國際學生,若國際生班一年級學生參與人數不足,則可找其他年級的國際生),對國際生進行的服務內容如下:
一、以2小時為限,於期初(10/5起)集合全體服務課學生說明課程內容,並於期末出席(暫定明年1/4)服務課程心得交流會。
二、以8小時為限,每組自行安排(a)出遊活動1至2次;(b)電影會2次;(c)讀書會4次,三擇一進行(亦可混搭,如:一次4小時出遊,一次4小時電影觀賞與討論):
(a)出遊活動:帶領外籍生熟悉台灣環境,由各組外籍生自己挑選一個想要認識的景點類型,如美術館與博物館、台北知名夜市、溫州街知名餐館、獨立音樂表演場所等,並隨行拍照記錄。若一次出遊只選擇一個景點,則一次4個鐘點,安排2次。同學也可一次安排8個鐘點的行程。每次出遊前一週,組長必須上傳一份行程規劃(以A4一頁紙為限),每次出遊結束,組員各自撰寫個人心得。
(b)電影會:帶領國際生至總圖4樓多元媒體中心租用團體使用室,觀賞館藏影片並進行討論。影片必須是台灣的本土電影,如《父後七日》、《悲情城市》、《喜宴》等。服務同學可在觀影前向國際班同學簡單介紹影片的故事背景,在影片結束後準備若干問題,帶領國際同學討論。 1次電影會4個鐘點。電影會前一週,組長上傳一份電影討論的計劃(說明電影選擇原因以及討論題目,以A4一頁紙為限),每次活動結束,組員各自撰寫個人心得。
(c)讀書會 : 準備易於國際生閱讀的文本(小說、詩、散文,文學報刊),服務同學須進行導讀以及準備若干問題帶動同學討論。基本上,可以分兩次讀書會討論同一文本,1次讀書會為2個鐘點。每進行閱讀1本書的讀書會前一週,組長上傳一份讀書會討論計劃(說明讀本選擇原因以及討論題目,以A4一頁紙為限),每2次讀書會結束後,組員各自撰寫個人心得。
三、以5小時為限,開設國際生一年級生活關懷群組,每位修課同學至少在社群中發表2篇400字以上的台灣觀光景點、美食、藝文活動、或是台灣生活須知的介紹,必須附上相關資訊的鏈接。 服務同學也必須回答國際生一年級,在群組所發問的任何日常生活問題。
|
課程目標 |
以「協助本系國際學生學士班一年級學生融入本地生活」為目標(含僑生新生、交換生),也希望藉以訓練修課學生帶領外籍人士熟悉本地環境與文化的能力。 |
課程要求 |
一、每次活動前,每組擬定簡單計劃,由組長上傳到ceiba(A4單面一頁) 。計劃內容必須說明進行地點、時間等。
二、每次活動結束後,組員撰寫個人心得(300—500字),上傳到ceiba。
三、每位組員在臉書群組中至少發表2篇台灣介紹文(400字左右)。
四、上服務學習網任選影片觀看,並寫下心得。
五、有問題隨時找助教討論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無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4週 |
10/5 |
課程說明會 |
第9週 |
11/9 |
期限:進行第一次輔導活動、呈交計劃書 |
第14週 |
12/14 |
期限:進行第二次輔導活動、呈交計劃書 |
第16週 |
12/28 |
期限:完成至少兩篇活動心得、至少兩篇群組發文、知識講堂觀影心得 |
第17週 |
1/4 |
課程分享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