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國傳統生命禮俗 CHINESE TRADITIONAL BIRTH CUST0MS |
開課學期 |
97-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葉國良 |
課號 |
CHIN1031 |
課程識別碼 |
101 1150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文演講廳 |
備註 |
兼通識A25。。A25*:歷史思維、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16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71birth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基本素養關聯 |
課程與基本素養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中國生命禮俗,有其悠久之傳統,從可考的西周時期傳承到現代,期間儘管有所變革,但
仍保有特定的精神與儀式。生於現代社會的人士,既然仍舊從事生命禮俗活動,則對於該
活動的意義與期間的變革有所了解,無疑可以提升生命的價值。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將分成生育、成年、婚禮、喪祭等單元講授,每個單元都從先秦介紹到現代。先秦
的部分是源頭,最為重要,因此以《禮記》中〈檀弓〉、〈冠義〉、〈昏義〉、〈內
則〉、〈三年問〉諸篇為教材,詳細講解,使學生了解各該禮俗的意義。接著使用自編講
義,介紹各該禮俗之演變狀況,使學生了解現代生命禮俗的來源,從而對傳統禮俗有更深
刻的認識,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厚的感情。 |
課程要求 |
本課程旨在講授重要中國傳統生命禮俗,講授時,重視來源,兼及流變。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孫希旦《禮記集解》、自編講義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30% |
|
2. |
期末考 |
30% |
|
3. |
平時成績 |
40% |
含出席率(12%),隨堂默寫(28%)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9/17 |
生命禮俗的界定與本課程進行的方式 |
第2週 |
09/24 |
生育禮俗(一)生產前後之隔離與胎教 |
第3週 |
10/01 |
生育禮俗(二)接子禮、三月之名、捉周 |
第4週 |
10/08 |
成年禮(一)周代的冠笄之禮 |
第5週 |
10/15 |
成年禮(二)後世成年禮的沿革 |
第6週 |
10/22 |
成年禮(三)漢族與異族成年禮的比較 |
第7週 |
10/29 |
專題演講─演講者:台師大國文系林素英教授(暫定) |
第8週 |
11/05 |
婚禮(一)周代的婚禮 |
第9週 |
11/12 |
期中考 |
第10週 |
11/19 |
婚禮(二)後代婚禮的沿革 |
第11週 |
11/26 |
婚禮(三)漢族婚禮中的異族文化成分 |
第12週 |
12/03 |
喪禮(一)周代的喪禮 |
第13週 |
12/10 |
喪禮(二)後代喪禮的沿革 |
第14週 |
12/17 |
喪禮(三)異族喪禮與漢族喪禮的比較 |
第15週 |
12/24 |
喪禮(四)因喪禮而衍生的文學 |
第16週 |
12/31 |
禮俗研究方法(一) |
第17週 |
2009/01/07 |
禮俗研究方法(二) |
第18週 |
2009/01/14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