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國傳統生命禮俗 The Traditional Rites of life of Chinese |
開課學期 |
105-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葉國良 |
課號 |
CHIN1031 |
課程識別碼 |
101 1150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6,7(13:20~15:10) |
上課地點 |
文演講廳 |
備註 |
A5: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 總人數上限:16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52CHIN1031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基本素養關聯 |
課程與基本素養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中國生命禮俗,有其悠久之傳統,從可考的西周時期傳承到現代,期間儘管有所變革,但仍保有特定的精神與儀式。生於現代社會的人士,既然仍舊從事生命禮俗活動,則對於該活動的意義與期間的變革有所了解,無疑可以提升生命的價值。基於以上的了解,本課程將分成生育、成年、婚禮、慶生、喪祭等單元講授,每個單元都從先秦介紹到現代。先秦的部分是源頭,最為重要,因此以《儀禮》以及《禮記》中〈檀弓〉、〈冠義〉、〈昏義〉、〈內則〉、〈三年問〉諸篇為主要素材,加入史傳、小說、詩詞等資料,詳細講解,使學生了解各該禮俗的來源、演變及意義,引導學生了解現代生命禮俗的來源,從而對傳統禮俗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厚的感情。 |
課程目標 |
引導學生了解現代生命禮俗的來源,從而對傳統禮俗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厚的感情。 |
課程要求 |
課前先行上Ceiba參考每講PPT。
課後閱讀《中國傳統生命禮俗》之該章,並參考該書附錄一〈各章讀後的自我測試〉,自擬回答,以測驗學習之程度。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金枝》 英.弗雷澤著 汪培基譯 久大桂冠聯合出版,1991年
《古史新探》 楊寬 坊間翻印本
《古禮今談》 周何 國文天地雜誌社 1992年
《姓名與社會生活》 金良年 文津出版社 1990年
《臺灣地區命名與價值變遷之調查研究》 廖恭鳳 輔大語言所碩士論文 1991年
《唐宋慶生禮俗研究》 王翠君 東海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8年
〈男性成年禮的功能與現代生活--一個人類學的探討〉 許木柱 收入《生命文俗研討會論文集》 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 1984年
《中國的婚俗》 馬之驌 經世書局 1985年
《唐代婚禮研究》 呂敦華 臺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5年
〈宋代婚姻禮俗考述〉 方建新 《文史》第二十四輯
〈儀禮士昏禮〉3D動畫CD 葉國良 2001年
《中國喪葬禮俗》 徐吉軍、賀雲翱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年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周蘇平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
《墓葬與生死》 蒲慕州 聯經出版公司 1993年 |
指定閱讀 |
葉國良《中國傳統生命禮俗》(五南出版社)及自編講義。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平時成績 |
40% |
含四次點名、三次隨堂默寫及平時考核 |
2. |
期中考 |
30% |
|
3. |
期末考 |
3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1 |
緒論 |
第2週 |
2/28 |
228放假 |
第3週 |
3/7 |
生育禮俗 |
第4週 |
3/14 |
成人禮俗(上) |
第5週 |
3/21 |
成人禮俗(下) |
第6週 |
3/28 |
結婚禮俗(上) |
第7週 |
4/4 |
兒童節及清明節放假 |
第8週 |
4/11 |
結婚禮俗(中) |
第9週 |
4/18 |
期中考 |
第10週 |
4/25 |
結婚禮俗(下) |
第11週 |
5/2 |
慶生禮俗 |
第12週 |
5/9 |
喪葬禮俗(上) |
第13週 |
5/16 |
喪葬禮俗(下) |
第14週 |
5/23 |
祭祀禮俗 |
第15週 |
5/30 |
端午節放假 |
第16週 |
6/6 |
研究禮俗的基本方法 |
第17週 |
6/13 |
結論 |
第18週 |
6/20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