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國學導讀下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Chinese Studies (2) |
開課學期 |
111-2 |
授課對象 |
中國文學系 |
授課教師 |
史甄陶 |
課號 |
CHIN1004 |
課程識別碼 |
101 14102 |
班次 |
01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普401 |
備註 |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學號單號 總人數上限:5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發展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究竟有何新的價值與意義?正是我們當前直接面對的問題。本課程的教學宗旨,主要是帶領同學認識並了解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內涵,對此進行審視與反思,並且探索其當代性特質,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這門課所涉及的範圍與內容,依照中國古代書籍的分類,主要是經、史、子、集四部。雖然書籍的分類,並不完全等同於知識分類,但是為了講解方便之故,因此在為期一年的課程內容,主要依照這個架構進行。上學期以經學為主,下學期則以史學、子學和文學為主。本課程的上課方式,以老師講授和分組討論為主。分組或個人之課後作業,請在下次上課之前完成,並在課程中提出說明,以利於師生討論。 |
課程目標 |
一、了解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重要觀點與思考方式。
二、認識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發展之流變。
三、反思中國傳統學術文化之普遍性與特殊性。
四、探索中國傳統學術文化之當代性與未來發展。 |
課程要求 |
一、上課以老師講授和以及口頭報告的方式進行。
二、上課請不要遲到,若要請假,請依學校規定辦理。
三、本班一共分為九組,每一題由三組報告。請各組錄影上傳ntu cool,片長5分鐘以上。上傳時間請見課程進度。
四、分組口頭報告的成績與評論,在zuvio中輸入,採用同學互評及教師評分的方式進行。
伍、分組報告範圍:三禮(三組)、春秋與三傳組(三組)、四書組(三組)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4小時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備註: 請先以電子郵件聯繫shcht@ntu.edu.tw |
指定閱讀 |
教師自編講義 |
參考書目 |
〔唐〕陸德明著,吳承仕疏證:《經典釋文序錄疏證》。
〔清〕皮錫瑞著,周予同注釋:《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著,周春健校注:《經學通論校注》。
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
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經學通論》。
葉純芳:《中國經學史大綱》。
張蓓蓓:《認識國學》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小考 |
60% |
20%*3 |
2. |
分組報告 |
20% |
|
3. |
zuvio |
10% |
|
4. |
平時成績 |
10% |
|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上課形式 |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
作業繳交方式 |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
考試形式 |
|
其他 |
由師生雙方議定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0 |
三禮 |
第2週 |
2/27 |
放假 |
第3週 |
3/6 |
三禮 |
第4週 |
3/13 |
種村和史教授演講 |
第5週 |
3/20;3/25 |
3/20春秋與三傳(上傳三禮分組報告)
3/25 第一次考試 |
第6週 |
3/27 |
春秋與三傳 |
第7週 |
4/3 |
放假 |
第8週 |
4/10 |
孝經、爾雅 |
第9週 |
4/17 |
四書概論(上傳春秋三傳分組報告) |
第10週 |
4/24 |
論語 |
第11週 |
5/1 |
第二次考試 |
第12週 |
5/8 |
孟子 |
第13週 |
5/15 |
大學 |
第14週 |
5/22 |
中庸(上傳四書學分組報告) |
第15週 |
5/29 |
史部、子部、集部概論 |
第16週 |
6/5 |
第三次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