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詩選及習作甲下 Readings in Chinese Poetry with Writing Practice (a)(2) |
開課學期 |
102-2 |
授課對象 |
中國文學系 |
授課教師 |
蔡 瑜 |
課號 |
CHIN2008 |
課程識別碼 |
101 271A2 |
班次 |
02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普404 |
備註 |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學號雙號 且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4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22CHIN2008_02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課程簡介
本課程的授課範圍主要含括中國自漢魏以迄唐宋的詩歌名作,課程內容重在導引同學對中國詩歌的發展、詩體的規制、作品的詮釋與創作具有系統的認識與理解,並進而深體詩人的生命情境、時代風格的特質,從而反思古典詩歌與當代社會的對話關係。
進行方式
上課方式重在多向溝通,同學必須在堂上討論及分組作業的互動過程中,學習詩歌詮釋、鑑賞以及文化反思的能力。
下學期課程綱要:
下學期課程綱要:
一、永明詩學與聲境形塑
二、律詩的形成與古律分途
三、唐型文化的開啟──初唐詩
四、多元風貌的山水田園-自然詩專題
五、激昂悲壯的邊塞豪情-邊塞詩專題
六、飛揚跋扈的謫仙風姿-李白專題
七、沈鬱頓挫與細密詩律-杜甫專題
八、淺白平易與奇詭變創-中唐變格
九、滄桑悲涼的歷史緬懷-懷古專題
十、日常生活與宋詩-宋詩選讀
十一、知性反省與宋詩-宋詩選讀
|
課程目標 |
辨析詩歌的體類特質
體察詩人的存在情境
儲積豐富的詩歌學養
掌握時代的氣息與風格
具備基本的寫作能力
|
課程要求 |
同學上課時必須學思並重,在聆聽反思、分組作業、詩作練習的各個過程中,學習詩歌詮釋、鑑賞以及文化反省的能力。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蔣紹愚《唐詩語言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
高友工《唐詩的魅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葛曉音《漢唐文學的嬗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川合康三《終南山的變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方 瑜《中晚唐三家詩析論》臺北:牧童出版社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社
|
指定閱讀 |
鄭文惠等選注《歷代詩選注》 臺北:里仁書局
《增廣詩韻全璧》臺北:學海書局(或其他書局)
呂正惠《詩詞曲格律淺說》臺北:大安出版社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30% |
|
2. |
期末考 |
30% |
|
3. |
作業及默寫 |
4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9 |
永明詩學與詩體變創 |
第2週 |
2/26 |
唐型文化的開啟 |
第3週 |
3/05 |
律詩格律 |
第4週 |
3/12 |
多元風貌的山水田園 |
第5週 |
3/19 |
激昂悲壯的邊塞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