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現代通俗文學選讀
Selected Readings of Modern Chinese Popular Literature 
開課學期
110-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國際學生學士班  
授課教師
潘少瑜 
課號
CHIN2276 
課程識別碼
101 2941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8,9(15:30~17:20) 
上課地點
普304 
備註
限國際學生
總人數上限:35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通俗文學藉由淺近平易的語言、曲折離奇的情節、簡單明瞭的思想觀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又能即時反映時代的脈動和社會的變遷,呈現集體潛意識裡的「白日夢」,因而深受一般大眾喜愛,在短時間內蔚為流行,並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本課程選擇中國現代通俗文學中較具代表性的小說作品,分為言情、武俠、科幻等三大類型,進行細膩的閱讀與分析,並運用通俗文學及文化之相關理論,做出文本詮釋和批判,幫助國際學生對現代華文通俗文學及其社會文化脈絡獲得較為廣泛而深刻的理解。 

課程目標
透過閱讀現代華文通俗文學作品,以及理論性的思考訓練,增強國際學生的中文閱讀理解能力,並進一步對現當代社會文化提出反思。 
課程要求
本課程之進行,課堂講授與討論並重,每次上課前,同學務必預先閱讀作品,撰寫心得,於課堂踴躍發表意見,積極參與分組討論,以期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教師自編講義。 
參考書目
利奧‧洛文塔爾著,甘鋒譯:《文學、通俗文化和社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李海燕著,修佳明譯:《心靈革命:現代中國愛情的譜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6。
范伯群、孔慶東主編:《大眾文學的十五堂課》,台北:五南出版社,2010。
范伯群:《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插圖本)》,北京:北京大學,2007。
舒國治等:《絶品:金庸作品研究選粹:11位名家提出12種金庸讀法》,台北:遠流出版社,1986。
翁文信:《爭鋒古龍:古龍一出,誰與爭鋒》,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19。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陳國球編:《文學香港與李碧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
Gelder, Ken. Popular Fiction: The Logics and Practices of a Literary Field.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宋明煒:《中國科幻新浪潮:歷史‧詩學‧文本》,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0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分組報告 
15% 
 
2. 
閱讀心得與課堂討論 
20% 
在NTU COOL發表300字閱讀心得至少三次 
3. 
期中讀書報告 
25% 
 
4. 
期末考 
30% 
 
5. 
出席 
1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7  課程簡介與導論 
第2週
2/24  (一)言情小說與社會脈動:張恨水《啼笑因緣》 
第3週
3/03  張恨水《啼笑因緣》 
第4週
3/10  徐訏《風蕭蕭》 
第5週
3/17  瓊瑤《窗外》 
第6週
3/24  李碧華《霸王別姬》 
第7週
3/31  (二)武俠小說與世態人情:金庸《笑傲江湖》 
第8週
4/07  金庸《笑傲江湖》 
第9週
4/14  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 
第10週
4/21  影片欣賞 
第11週
4/28  (三)科幻小說與文化政治:倪匡《頭髮》 
第12週
5/05  張系國〈銅像城〉、〈傾城之戀〉 
第13週
5/12  韓松〈再生磚〉、郝景芳《北京摺疊》 
第14週
5/19  劉慈欣〈中國2185〉 
第15週
5/26  綜合討論 
第16週
6/02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