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清儒名著選讀 Selected Readings in Ch'ing Confucianism |
開課學期 |
110-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
授課教師 |
曹美秀 |
課號 |
CHIN3022 |
課程識別碼 |
101 346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8,9,10(15:30~18:20) |
上課地點 |
普205 |
備註 |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1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102CHIN3022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藉由對清代儒者作品之選讀,使學生認識清代學術思想概況。課程之進行,同時兼顧史的發展線索及個別學人的學術思想內涵,分清初、乾嘉、晚清三大單元,以明清代學術思想之流變;又以各時期重要學人為主題,作選文閱讀,以明清人學術思想之內涵。 |
課程目標 |
1.藉由閱讀清代作品,培養閱讀、理解古文的能力,及對傳統中國文化感情。
2.經由對清代學術思想作品的閱讀,引發學生將來對於清代的斷代研究之興趣。
3.藉由對清人學術的認識,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學術的興 趣。
4.藉由對清代學術思想的了解,思考現代學術的建立,並思索中國傳統學術於現代生活的意義。 |
課程要求 |
1.不可無故缺課;上課務必準時。
2.鼓勵上課發言提問,參與課程之情形,作為爨期成績之參考。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前導參考書: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有新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1991年初版
葉國良、夏長樸等:《經學通論》,大安出版社, 2014
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等:《經學通論》,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
清代學術參考書:
黃宗羲著:《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
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岳麓書社,2011年
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4年
焦循:《雕菰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龔自珍:《評校足本龔盦全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年
徐世昌等編纂:《清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臺二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華正書局,1989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串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再版
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臺北:華世出版社,1980年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二版 |
指定閱讀 |
自編講義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50% |
|
2. |
期末考 |
50% |
|
3. |
平時表現 |
0% |
作為加減分之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7 |
課程介紹/清代學術思想概述
作品選讀:黃宗羲(陳確) |
第2週 |
2/24 |
作品選讀:王夫之 |
第3週 |
3/03 |
作品選讀:顧炎武 |
第4週 |
3/10 |
作品選讀:顏元(李塨) |
第5週 |
3/17 |
作品選讀:閻若璩(毛奇齡) |
第6週 |
3/24 |
作品選讀:李紱(王懋竑) |
第7週 |
3/31 |
作品選讀:惠棟、戴震 |
第8週 |
4/07 |
期中考 |
第9週 |
4/14 |
4/07作品選讀:王念孫 |
第10週 |
4/21 |
作品選讀:章學誠 |
第11週 |
4/28 |
作品選讀:江藩、方東樹 |
第12週 |
5/05 |
作品選讀:焦循、阮元 |
第13週 |
5/12 |
作品選讀:龔自珍、魏源 |
第14週 |
5/19 |
作品選讀:曾國藩(羅澤南) |
第15週 |
5/26 |
作品選讀:陳澧、朱一新 |
第16週 |
6/02 |
期末考 |
第17週 |
6/09 |
彈性教學--線上討論 |
第18週 |
6/16 |
彈性教學--線上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