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詞選及習作上 Readings in Tzu (with Writing Practice) (1) |
開課學期 |
104-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
授課教師 |
李文鈺 |
課號 |
CHIN2017 |
課程識別碼 |
101 37401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6,7(13:20~15:10) |
上課地點 |
普305 |
備註 |
群組必修B三門必選一門.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40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詞,形成於唐,發展於宋,為中國文學史上風格特殊的文體。曲律曼妙、句式參差、格式多變而辭藻清麗,其情思之宛轉悠揚,意境之深曲幽渺,更為特色所在。本課程以唐宋詞為範圍,首先進行詞學概說,認識詞為何物、形成背景、文體特質與閱讀方法。其後進行名家詞作選讀與討論,透過文本解析,領略詞中表現的情思與意境,所訴說之無分古今人所同感的內在經驗;同時理解詞家風格之形成,其創作形式、題材、手法之承啟與變創,印證或思索其詞史地位。在累積閱讀經驗,熟悉詞體形式格律之後,再嘗試學習填詞,經由親身創作,體會詞體神髓,再創詞的美麗意境。
課程綱要規畫如下:
一.詞學概說
(一)何謂「詞」 (二)詞的形成 (三)詞體特質 (四)讀詞方法
二.詞作選讀
(一)唐代詞選
1.起源與初形——教坊曲與敦煌詞
2.試探與嘗新——白居易與劉禹錫
3.創始與蛻變——溫庭筠與皇甫松
(二)五代詞選
1.似直而紆,似達而鬱——韋莊
2.鏤玉雕瓊,裁花剪葉——《花間》詞選
3.思深辭麗,堂廡特大——馮延巳
4.身世之感,赤子之心——李煜
(三)北宋詞選
1.以理節情,情中有思——晏殊
2.疏雋深婉,莫非性情——歐陽修
3.清壯頓挫,動搖人心——晏幾道
4.含蓄發越,轉移古今——張先
5.鋪敘展衍,長調作手——柳永
6.逸懷浩氣,天風海濤——蘇軾
7.一簾幽夢,哀婉傷情——秦觀
8.軟媚纏綿,氣魄渾厚——周邦彥
(四)南宋詞選
1.揮灑俊逸,別是一家——李清照
2.肝腸似火,色貌如花——辛棄疾
3.野雲孤飛,幽韻冷香——姜夔
4.七寶樓臺,幻麗空靈——吳文英
5.激楚蒼涼,末世之音——張炎
|
課程目標 |
(一)透過詞作閱讀,理解詞體的風格特質與詞史的開展歷程。
(二)培養分析詞作的能力,探索解讀文本、闡發意義的方法。
(三)涵泳品味精妙文字、細體詞人心靈、欣賞美麗意境的性情。
(四)透過填詞習作,體驗填詞感受,具體而深刻的領會詞為何物。
|
課程要求 |
(一)須對詞具相當的閱讀與思索興趣,並能接受嘗試各種學習方法。
(二)詞中情思細膩幽微,讀詞者須耐心尋繹、細心體會並溫厚涵融。
(三)須預先閱讀指定之詞作文本或研究論述,並於課堂上參與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繆鉞《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79)
王易《中國詞曲史》(臺北,洪氏,1981)
張夢機《詞律探源》(臺北,文史哲,1981)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1987)
葉嘉瑩、繆鉞《靈谿詞說》(臺北,國文天地,1989)
葉嘉瑩《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臺北,大安,1989)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臺北,桂冠,1992)
張以仁《花間詞論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
陳良運《中國歷代詞學論著選》(南昌,百花洲文藝,1998)
趙仁珪《論宋六家詞》(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9)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北京,北京出版,2002)
龍榆生《倚聲學》(臺北,里仁,2003)
孫康宜《詞與文類研究》(北京,北京大學,2004)
沈冬《唐代樂舞新論》(北京,北京大學,2004)
劉少雄《學詞講義》(臺北,里仁,2006)
施議對《詞與音樂關係研究》(北京,中華,2008)
施文德《中國詩詞形式理論》(上海,同濟大學,2011)
村上哲見《宋詞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12)
艾朗諾(Ronald Egan)《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上海,上海古籍,2013)
肖鵬《宋詞通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
張宏生《讀者之心—詞的解讀》(北京,中華書局,2013)
葉嘉瑩《小詞大雅》(北京,北京大學,2015)
|
指定閱讀 |
曾昭岷 曹濟平 王兆鵬 劉尊明《全唐五代詞》(北京,中華,1999)
蕭繼宗《花間集》(臺北,學生,1981)
唐圭璋《全宋詞》(臺北,宏業,1985)
鄭騫《詞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2)
上彊村民 唐圭璋《宋詞三百首》(臺北,書林,1997)
龍沐勛 卓清芬《唐宋名家詞選》(臺北,里仁,2007)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海,上海古籍,2011)
唐圭璋《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1988)
龍沐勛《唐宋詞格律》(臺北,里仁,1995)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25% |
|
2. |
期末考 |
50% |
|
3. |
分組討論及 書面報告 |
25%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7 |
課程說明,課綱導覽 |
第2週 |
9/24 |
詞學概說:(一)何謂「詞」 |
第3週 |
10/01 |
詞學概說:(二)詞的形成 |
第4週 |
10/08 |
詞學概說:(三)詞體特質 |
第5週 |
10/15 |
詞學概說:(四)讀詞方法 |
第6週 |
10/22 |
詞作選讀(一)唐代詞選:教坊曲與敦煌詞 |
第7週 |
10/29 |
詞作選讀(一)唐代詞選:中唐文人詞 |
第8週 |
11/05 |
詞作選讀(一)唐代詞選:溫庭筠 |
第9週 |
11/12 |
詞作選讀(一)唐代詞選:皇甫松 |
第10週 |
11/19 |
期中考 |
第11週 |
11/26 |
詞作選讀(二)五代詞選:韋莊 |
第12週 |
12/03 |
詞作選讀(二)五代詞選:《花間》詞選 |
第13週 |
12/10 |
詞作選讀(二)五代詞選:馮延巳 |
第14週 |
12/17 |
詞作選讀(二)五代詞選:李煜 |
第15週 |
12/24 |
詞作選讀(三)北宋詞選:晏殊 |
第16週 |
12/31 |
詞作選讀(三)北宋詞選:歐陽修 |
第17週 |
1/07 |
詞作選讀(四)北宋詞選:晏幾道 |
第18週 |
1/14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