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宋詩選讀 Selected Readings in Poetry of Sung Dynasty |
開課學期 |
108-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
授課教師 |
黃奕珍 |
課號 |
CHIN2158 |
課程識別碼 |
101 380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普504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40人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1.宋代詩歌與詩學概論
2.重要作品選讀
3.總結討論
|
課程目標 |
培養閱讀及詮釋宋代詩歌的專業能力 |
課程要求 |
作業規定
1.書面報告:
A.請選擇一位詩人,找出他最吸引你的特點作為報告題目。
B.請閱讀他的相關詩作5-10首以及與此有關的論文2篇。
列出詩作、參考論文以及閱讀前述二者之心得。
C.寫作報告,須包含:
1.題目、大綱
2.內文須有對其特點之闡析與對相關意見之批評
3.須有註解、參考書目
2.口頭報告:
*.3-4人為一組,選擇1-2首詩作,提出3-5個問題與同學討論。時間約20
分鐘。討論問題應於前一週擬定並交予老師。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錢鍾書,《宋詩選註》(臺北:木鐸,1982)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 (臺北巿:聯經出版有限公司,1979)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
許總,《宋詩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
張高評編著,《宋詩綜論叢編》(高雄:麗文文化,1995)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朱光潛,《詩論》(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
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1998)
黃美鈴,《歐、梅、蘇與宋詩的形成》,(臺北:文津,1998)
莫礪鋒,《江西詩派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6)
黃奕珍,《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臺北:文津,1998)
|
指定閱讀 |
1.《續詩選》 戴君仁編 (臺北巿: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2005)
2.教師編定之講義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口頭報告 |
20% |
|
2. |
書面報告 |
40% |
|
3. |
期末考 |
40% |
*.四次不到課者,不得參加期末考試。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3週 |
3/06 |
宋詩概說 |
第4週 |
3/13 |
歐陽修 |
第5週 |
3/20 |
梅堯臣 |
第6週 |
3/27 |
王安石 |
第8週 |
4/10 |
蘇軾 |
第9週 |
4/17 |
蘇軾 |
第10週 |
4/24 |
黃庭堅 |
第11週 |
5/01 |
聽演講
|
第12週 |
5/08 |
陳後山、陳與義
|
第13週 |
5/15 |
江西詩法 |
第14週 |
5/22 |
范成大 |
第15週 |
5/29 |
陸游 |
第16週 |
6/05 |
楊萬里 |
第17週 |
6/12 |
江湖詩、遺民詩 |
第18週 |
6/19 |
總結討論、作業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