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鮑照賦 Readings in Bao Zhao Rhapsody |
開課學期 |
111-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
授課教師 |
李錫鎮 |
課號 |
CHIN5048 |
課程識別碼 |
101 517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文16 |
備註 |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5人 外系人數限制:2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鮑照(414?—466)是南北朝劉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現存賦十篇,蕭統《文選》選錄〈蕪城賦〉、〈舞鶴賦〉最為後世傳稱。本課程旨在通讀其人賦篇,參酌作者傳記史料,聚焦其文本,通過與其同時或前代類似作品之比較,討論其題材內容與表現特性,涉及賦篇撰作之構思與作品評價的相關問題,解說鮑照賦的風格及其形成因素。 |
課程目標 |
賦這一文類源遠流長,南北朝賦的特色何在?鮑照出身寒微,其為人如何?其人之現實經驗與賦篇之撰作有何具體關聯?其作品之思想深度如何?有何藝術價值?在賦史上何以能卓然成家?此乃本課程之思考重點,期盼對其人及賦有較充分之理解,學習知人論世,並開拓歷史視野。 |
課程要求 |
本課程為本系選修科目,學生必對鮑照賦有高度興趣。為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及實事求是的致知態度,本課程非以通論、概說方式授課,而是按篇章體性或撰作時間先後,針對鮑照賦逐篇進行文本之精讀,在講解中激發其思辨和討論。若有意願,亦可兼採分組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沈約:《宋書》,臺北,鼎文書局;北京,中華書局。
李延壽:臺北,鼎文書局;北京,中華書局。
錢仲聯(增補集說校):《鮑參軍集注》,臺北,木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蕭統編,李善、呂延壽、劉良、張銑、李周翰、呂向:《增補六臣註文選》,臺北,華正 書局。
許璉評選,黎經誥:《六朝文絜箋注》,香港,中華書局。
馬積高:《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維森、許結:《中國辭賦發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
程章燦:《魏晉南北朝賦史》,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丁福林:《鮑照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
劉文忠:《鮑照與庾信》,臺北,國文天地。
丁福林:《鮑照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
蘇瑞隆:《鮑照詩文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
指定閱讀 |
丁福林、叢玲玲:《 鮑照集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試 |
40% |
|
2. |
期末考試 |
40% |
|
3. |
課堂表現 |
20% |
|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上課形式 |
|
作業繳交方式 |
|
考試形式 |
|
其他 |
由師生雙方議定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08 |
鮑照傳記資料(一) |
第2週 |
9/15 |
鮑照傳記資料(二) |
第3週 |
9/22 |
〈遊思賦〉 |
第4週 |
9/29 |
〈傷逝賦〉 |
第5週 |
10/06 |
〈觀漏賦〉(一) |
第6週 |
10/13 |
〈觀漏賦〉(二) |
第7週 |
10/20 |
〈蕪城賦〉(一) |
第8週 |
10/27 |
〈蕪城賦〉(二) |
第9週 |
11/03 |
期中考 |
第10週 |
11/10 |
〈舞鶴賦〉(一) |
第11週 |
11/17 |
〈舞鶴賦〉(二) |
第12週 |
11/24 |
〈野鵝賦〉(一) |
第13週 |
12/01 |
〈野鵝賦〉(二) |
第14週 |
12/08 |
〈芙蓉賦〉 |
第15週 |
12/15 |
〈園葵賦〉 |
第16週 |
12/22 |
期末考 |
第17週 |
12/29 |
〈尺蠖賦〉 |
第18週 |
1/05 |
〈飛蛾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