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大學國文:文學鑑賞與寫作(一)
College Chinese: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and Writing (I) 
開課學期
111-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鄭毓瑜 
課號
CHIN8012 
課程識別碼
101 80110 
班次
26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普306 
備註
總人數上限:36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楊牧(1940-2020)是國際著名的現代漢語詩人,自15歲開始寫新詩,出版過14本新詩集,曾獲得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07)、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2012)、瑞典「蟬獎(Cikada Prize)」(2016)等獎項,作品翻譯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義大利文、捷克文、荷蘭文等,是當前世界文壇最具有長遠影響力的現代漢語詩人。本課程希望介紹成長於台灣、執教於北美、享譽世界的詩人、漢學家楊牧,並帶領學生熟悉楊牧詩文,嘗試解析與體會詩人如何調動、安排文字,而持續進行關於「美」、「大自然」、「永恆」、與「真理」的辯論與追求。 

課程目標
1. 通過各種代表性文本的精讀、解析及詮釋,加強學生的人文思維與涵養。
2. 以議題為導向,充實文體知識,使學生熟習各類文篇之主題類型、篇章結構與修辭方法。
3. 訓練學生邏輯推理、議題分析的基本技能,熟悉轉化知識或日常經驗的論述和表達能力。
4. 藉由實作與討論,使學生能逐步掌握議論、說明、描寫、敘事或抒情等各種類型的寫作要點。
本學期課程將融合楊牧詩作與散文,藉由《奇萊前(後)書》與《楊牧詩集》對讀,探詢詩人如何看待自己成長的軌跡與跨越多文化的學思旅程,並透過《一首詩的完成》,分析楊牧詩篇的修辭結構、頓斷節奏,如何表現詩人學養與時代交織的風格。 
課程要求
1. 本課程要求文本細讀。
2. 必須參與課堂討論以及實地觀賞活動。
3. 作業包含書寫與多媒體實作,必須具有合作精神。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1. 《楊牧詩集》1-3(臺北:洪範書店,1978、1995、2010)
2. 《奇萊前書》(臺北:洪範書店,2003)、《奇萊後書》(臺北:洪範書店,2011)
3. 《一首詩的完成》(臺北:洪範書店,1989)
4. 《葉珊散文集》(臺北:洪範書店,1994)
5. 《告訴我,甚麼叫做記憶:想念楊牧》(臺北:時報出版社,2020)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作業 
60% 
共有三篇作業,說明如下: (1) 每位修課同學錄下一首楊牧詩並簡要解說(5分鐘以內),包含詩人如何表現自己的體驗、想像與觀念。 (2) 「經典閱讀寫作」一篇,選定楊牧一首或數篇詩或散文,仔細分析其中的字詞、構句、章法、主題與時代印記,模擬詩人在字裡行間的反覆嘗試、探索與抵抗。 (3) 採取多媒體模式,分小組進行,結合文字、聲音、圖片或表演,製作成一段影片(10分鐘以內),呈現所理解或想像的詩人楊牧。 
2. 
期末考 
30% 
 
3. 
出席與討論 
1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8  導言 
第2週
9/15  大自然的召喚 
第3週
9/22  記憶的技藝 
第4週
9/29  歷史意識 
第5週
10/6  寫作練習:主題意識的形成 
第6週
10/13  觀賞楊牧紀念會詩朗誦 
第7週
10/20  意象與連結 
第8週
10/27  音樂節奏 
第9週
11/3  形式結構 
第10週
11/24  寫作練習:分析與思辨 
第11週
11/17  詩與抵抗 
第12週
11/24  觀賞《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第13週
12/1  真實與虛構 
第14週
12/8  新詩多媒體成果發表 
第15週
12/15  寫作練習:論述與對話 
第16週
12/22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