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大學國文:文化思想與寫作(一)
College Chinese: Culture, Thought and Writing (Ⅰ) 
開課學期
110-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伍振勳 
課號
CHIN8014 
課程識別碼
101 80120 
班次
07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普301 
備註
總人數上限:3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1.本課程以「《史記》與歷史敘事」為授課主題。主要探討:司馬遷的歷史書寫採用紀傳體裁呈現他所認識的歷史世界,這樣的呈現方式可能僅是歷史事實的客觀紀錄嗎?或者更可能的是司馬遷透過敘事的方法(包括:敘述主題的選擇、故事情節的編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某些筆法的細節等),其實已經將他對於歷史意義的理解與價值判斷的「一家之言」寓於其間。

2.本課程以《史記》篇章為主要閱讀材料,並輔以《戰國策》、《漢書》等史書的相關內容,經由比較《史記》與其他著作關於同一事件的不同敘事,探討歷史敘事的閱讀方法,以期認識歷史敘事的文類特色,並得以掌握歷史敘事的諸般筆法以及隱微旨趣。

*閱讀篇目如下:
一、《史記‧魏公子列傳》:歷史敘事的情節與主題
二、《史記‧孟嘗君列傳》:《戰國策》、《史記‧孟嘗君列傳》「馮諼客孟嘗君」敘事比較
三、《史記‧伯夷列傳》:司馬遷與孔子的對話
四、《史記‧游俠列傳》:歷史敘事的敘述觀點(附:《漢書‧游俠傳》「序」)
五、《史記‧刺客列傳》:歷史敘事的人物形象
六、《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死生之際的抉擇

3.本課程除了側重文本的閱讀,也將設定主題進行寫作練習。由於本課程的閱讀文本凸顯了歷史意義如何詮釋的問題,因此本課程的主題寫作也將透過直擊「臺灣大學的歷史現場與人物」,探討相關的歷史詮釋問題。

*主題寫作的進行方式如下:
◎寫作主題:臺灣大學的歷史現場與人物:從「傅園」(1951)到「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2021):臺灣七十年,歷史告訴我們什麼?
一、請大家凝視存在於臺大校園的兩個歷史空間:「傅園」與「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我們可以藉此考察臺灣近七十年來的歷史變遷,從而探討這般歷史變遷的意義,以及發掘值得進一步思辨的普世價值課題(如近年持續推動的「轉型正義」課題)。
二、如何討論這兩個承載歷史變遷意義的空間?雖然「傅園」與「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是以傅斯年校長、校友陳文成博士為紀念對象的空間,不過,既然我們是以叩問歷史意義的角度來探討這個紀念的意義,因此探討的核心問題其實不在於評價傅斯年、陳文成兩人的個人成就或功過;而是打造這兩個空間到底反映了什麼樣的歷史現實以及承載了什麼樣的價值取向。換言之,我們主要探討的是:誰打造出「傅園」與「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理由是什麼?具體而言,1950年由當權者所打造的傅園,是為了彰顯傅斯年所代表的學術獨立價值,還是打造「傅斯年=學術獨立」的神話?如今要如何看待這個歷史產物?2020年由民間團體所推動的「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是為了彰顯什麼樣的價值?如今廣場成立了,是否真正彰顯了這個價值?或許可說,我們所探討的問題跟近年持續推動的「轉型正義」工程有關。「轉型正義」顯然是一項「道阻且長」的工程,有待更多的思辨與行動。
三、我們將以三個階段來進行這項專題寫作:
(一)主題意識的形成:什麼是歷史空間?誰是歷史空間的主體?為什麼要同時凝視這兩個歷史空間?如何看待這兩個歷史空間?這個階段請大家搜尋相關史料、研讀參考資料,掌握跟這兩個歷史空間有關的事件:傅斯年與「四六事件」;陳文成事件,扼要說明事件的始末,並形成初步的問題意識:為什麼要紀念這兩位人物的死亡?這包括探討:這兩個紀念性的空間如何形成?它的空間風格,以及從而反映的紀念意義為何?請提交一份簡要的報告,作為課堂討論之用。
(二)分析與思辯:以上述的探討為基礎,進一步思索諸如以下的問題:何以有人認為1949既是歷史災難,也是歷史機會?何以有人認為1977-1987既是臺灣最壞的時刻,也是最好的時刻?何以有人認為轉型正義是臺灣面臨未來危機不能不完成的功課?這個階段請大家試著回答上述的問題,從而形成自身的觀點,提交一份簡要的報告,作為課堂討論之用。
(三)對話與論述:以前兩階段的探討與思辨為基礎,撰寫一篇有明確主題、充分論證的論述。這個階段請大家提交期末報告的大綱、初稿,並且在課堂上相互評論,讓大家對相關主題有更加深入周延的認識。
四、字數以2000-5000字為原則。基於論述的需要可以引用他人的觀點,惟需明確標示(行文當中以註腳的方式說明文中論點的參考資料出處,不僅在文末列出所有的參考資料),而且他人的觀點不宜成為作業的主要內容,尤其是切勿拼貼網路資料以成文。
五、參考書目:
王汎森:《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聯經,2013)
吳密察、柯慶明、葉國良主編:《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12)》(臺大出版中心,2013)
李東華:勳績盡瘁,死而後已—傅孟真先生在臺大,臺大歷史學報第 20期, 1996 年 11 月,頁129-161。
陳翠蓮:白色恐怖時期的臺大校長傅斯年 (1949-1950),臺大歷史學報第 62期, 2018 年 12 月,頁 213-265。
楊儒賓:《1949禮讚》(聯經,2015)
吳乃德:《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春山,2020)
周婉窈:《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國家人權博物館,2019)

 

課程目標
1.通過各種代表性文本的精讀、解析及詮釋,加強學生的人文思維與涵養。
2.以議題為導向,充實文體知識,使學生熟習各類文篇之主題類型、篇章結構與修辭方法。
3.訓練學生邏輯推理、議題分析的基本技能,熟悉轉化知識或日常經驗的論述和表達能力。
4.藉由實作與討論,使學生能逐步掌握議論、說明、描寫、敘事或抒情等各種類型的寫作要點。
 
課程要求
1.本課程的上課方式兼採教師講授與討論,請預習授課進度的資料。
2.作業:配合主題寫作的三階段,提交三篇報告。
3.缺課四次(含)以上或作業未完成繳交者不得參加期末考試。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原則上訂於每週五上午(09:00-12:00) 請先以e-mail聯繫,約定時間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討論、作業 
40% 
 
2. 
期中考 
30% 
 
3. 
期末考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8週
  期中考 
第16週
  期末考 
第1-5週
  壹、歷史敘事的情節與主題
1.〈魏公子列傳〉、〈孟嘗君列傳〉:君臣、賓主關係的倫理原則與士的尊嚴
2.《戰國策》、《史記‧孟嘗君列傳》「馮諼客孟嘗君」敘事比較
*寫作指導之一:主題意識的形成
 
第6-10週
  貳、歷史敘事的敘述觀點
1.《史記‧伯夷列傳》:司馬遷與孔子的對話
2.《史記‧游俠列傳》:歷史敘事的敘述觀點(附:《漢書‧游俠傳》「序」)
*寫作指導之二:分析與思辯
 
第11-15週
  參、歷史敘事的人物形象
1.〈刺客列傳〉:人可以為了什麼而獻身?(比較《戰國策》相關篇章:司馬遷的新意)
2.《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死生之際的抉擇
*寫作指導之三:對話與論述
 
第17-18週
  完成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