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大學國文:閱讀與寫作(一)
College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 
開課學期
111-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林孜曄 
課號
CHIN8016 
課程識別碼
101 80130 
班次
03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新201 
備註
總人數上限:2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自然書寫為主題,以現代散文、詩歌為教材,引導學生透過體驗自然與閱讀文本的過程,以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自然書寫作品。
自然寫作必須先奠基於創作者以經歷積累而成的自然體驗,這樣的體驗是作者透過身體感知、想像與自然場所相互交織、滲透而成的世界,其中有著因大自然帶給身心體質的轉化,亦來自於哲學或科普知識的涵養而開啟了另一種感知自然的思維。因此,本門課會要求學生於課後時間,自行設定探訪的景點,多次進行自然探查體驗,以完成創作。
其次,動人的故事必來自於作者對個人生命經驗片段的凝視與擷取,以構成作品的主題。因此,本門課會運用課堂寫作練習時間引導學生回顧生活,從中設定出創作的主題,並運用敘事治療取向的寫作練習,引導學生探索內在情緒,將之轉化為文學意象。
此外,本門課將引導學生閱讀與分析前人作品中描寫、敘事、說明、議論,以及運用隱喻、創造衝突、製造情節等技巧,以轉化成自己的寫作能力。
課堂上則採取「深度討論」教學法進行,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每位學生從文本中自行設定問題作出提問,並學習聆聽與回應他人的問題。另外,在寫作檢討時間,引導學生互相評論創作並給予彼此回饋。 

課程目標
1.通過經典、代表性文本的精讀、解析及詮釋,使學生熟悉人文思維,了解人文精神與傳統在現代社會的重要。
2.透過充分討論與系統性的寫作練習,增進學生思考及語文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對一己生命的感知、反思,進而自覺其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4.引導學生觀察自然與他人、覺察自身情緒的能力,進而將之化為語言文字。 
課程要求
一、每週皆有指定閱讀項目,請於課前完成預習,上課時將進行討論。
二、自然寫作,請同學自行設定創作主題,規劃探訪自然的路線,於課後進行多次自然體驗與觀察,再將體驗寫成文章,總共要完成三篇短篇散文(各篇字數約1000),或改寫成一篇長篇散文(約3000字)。課程會在期初、期中、期末各安排一次的課堂時間,逐步和同學們討論計劃與創作中的作品,要求同學根據建議修改作品,最後於期末成果報告時,展示和說明所完成的創作成品。
三、自然書寫檢討時間,需事先選擇閱讀班上其中一位同學的作品,書寫評論及給予回饋。
四、每週都會點名,缺課會影響平時成績。一學期缺課堂數超過四次者,不予及格成績,或請辦理停修。
五、作文與評論單須按時完成,遲交超過一週以上,作業一次扣一級分。
六、作業抄襲,該次作業以零分計算。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1至3小時 
Office Hours
每週五 17:20~17:50 備註: 最後一堂課後時間可約談 
指定閱讀
指定閱讀:請參見各週課程進度,教師自編講義與課程教材文本。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一)導論
劉承慧、王萬儀主編:《大學中文教程:學院報告寫作》,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陳玉峰:《山林書籤:一位生態學家的山居記事》,臺北:商周,2021。
[法]斐德利克‧葛霍著,徐麗松譯:《走路,也是一種哲學》,新北:八旗文化,2015。
吳明益:《臺北伊甸園:一本關於士林官邸歷史生態與延伸思考閱讀的手冊》,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
(二)敘事軸線與主題的設計
傑克.哈特:《敘事弧:普立茲獎評審教你寫出叫好又叫座的採訪報導》,臺北:遠足文化,2018。
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哈佛寫作課:51位紀實寫作名家技藝大公開,教你找故事、寫故事、出版故事》,臺北:商業週刊,2017。
洪震宇:《精準寫作:寫作力就是思考力!》,臺北:漫遊者文化,2020。
威廉.金瑟:《非虛構寫作指南:從構思、下筆到寫出風格,橫跨兩世紀,影響百萬人的寫作聖經》,臺北:臉譜,2018。
凌拂:《山‧城草木疏》,新北:無限出版,2012。
楊婕:《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臺北:印刻文學,2019。
(三)自然意象與隱喻
劉宸君:《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臺北:春山出版,2019。
聶魯達著,陳黎、張芬齡譯:《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臺北:九歌,1999。
艾莉絲.摩根:《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臺北:心靈工坊,2008。
(四)生態觀察與想像
王家祥:《四季的聲音》,臺中:晨星,1997。
吳明益:《家離水邊那麼近》,臺北:二魚文化,2007。
李宗榮:《情詩與哀歌》,臺北:大田出版,2002。
楊牧:《山風海雨》,臺北:洪範,1987。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出席與發言表現 
30% 
 
2. 
三次進行中創作及一次上台報告 
40% 
 
3. 
三次互相評論與期末成果 
30%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作業繳交方式
考試形式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9  中秋節連假放假 
第2週
9/16  導論Ⅰ(敘事、分析與評述)
描寫、敘事、說明與議論在自然寫作中的運用
閱讀文本分析:陳玉峰〈斜光〉 
第3週
9/23  導論Ⅱ(邏輯、推理與論辯)
獨自走路體驗的現象學意義
閱讀文本分析:斐德利克‧葛霍〈孤獨〉、〈寂靜〉
課堂寫作練習(一):正念覺察與身體感的書寫 
第4週
9/30  導論Ⅲ(文學寫作vs應用寫作)
導覽手冊中的文學性、角色與視角轉換的技巧
閱讀文本分析:吳明益〈榕樹步道〉、〈白千層〉
課堂寫作練習 (二):校園體驗與即興短文創作 
第5週
10/7  自然書寫一檢討及解說 
第6週
10/14  戶外教學 
第7週
10/21  敘事軸線的設計:衝突與情節
今昔時間與場景交錯:凌拂〈水岸灘頭油點草〉
情緒變化安排:凌拂〈街道行移〉 
第8週
10/28  敘事軸線的設計:衝突與情節
人物、自然場景與愛情主題的設計:楊婕〈時間情書〉 
第9週
11/4  自然書寫二檢討及解說 
第10週
11/11  自然意象和情感隱喻的創造
詩歌分析:劉宸君〈陵線〉、〈雨〉
聶魯達《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第40、42首
課堂寫作練習(三):敘事治療取向寫作 
第11週
11/18  擺落人類中心思維,體察萬物的生命力
王家祥〈夏樹群茂〉 
第12週
11/25  海洋物種的觀察與想像
吳明益〈海的聲音為什麼這麼大〉 
第13週
12/2  自然書寫三檢討及解說 
第14週
12/9  自然意象創造與敘事軸線安排
李宗榮〈大雪〉
課堂寫作練習(四):敘事治療取向寫作 
第15週
12/16  山海描寫與宇宙意識
楊牧〈接近了秀姑巒〉 
第16週
12/23  期末成果報告與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