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大學國文:閱讀與寫作(一)
College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 
開課學期
110-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黃啟書 
課號
CHIN8016 
課程識別碼
101 80130 
班次
17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3,4,5(10:20~13:10) 
上課地點
新501 
備註
總人數上限:22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101CHIN8016_17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大學國文共同之課程目標係:
1.通過各種代表性文本的精讀、解析及詮釋,加強學生的人文思維與涵養。
2.議題為導向,充實文體知識,使學生熟習各類文篇之主題類型、篇章結構與修辭方法。
3.訓練學生邏輯推理、議題分析的基本技能,熟悉轉化知識或日常經驗的論述和表達能力。
4.藉由實作與討論,使學生能逐步掌握議論、說明、描寫、敘事或抒情等各種類型的寫作要點。

鑑於傳統國文課程,多著重語文能力提昇、文學鑑賞與文化思想傳遞等,取捨間難免忽略日用的應用文字,遑論理解其背後之禮俗意涵。本課程即以應用文學為主軸,選講傳世名著篇章。藉此省思現代實用寫作應具有之原則與體式,並實務撰作、相互評析。 

課程目標
本課程透過研讀範本、討論分析與模擬寫作過程,期使學生達到以下三項學習目標:
1.了解所選讀之應用文體演變,從中掌握外在形式之因革。
2.由文體演變興衰,探討禮俗文化的內在意涵。
3.適切回應當代應用文撰作與評價的各種需求。

關鍵詞:應用文、書信、對聯、傳記 
課程要求
本課程作業與考核,悉以課堂講授之應用文內容為主。數項內容或需分組合作進行,作業間並隨時要求同學互評。如自忖未能全程配合者,請慎重考慮。
再,各項作業皆需同儕互評,不接受遲交(到期前會不斷叮嚀)或事後補交。
成績評量:作業80%(含個人與分組作業)、同學互評(含出席率)20%。
其他規定,詳見授課教師教學網頁介紹。
本課程因應疫情之說明:https://youtu.be/o8VQusbdXMo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教師自編講義《簡明應用文讀本》 
參考書目
(依講述順序)
清‧姚祖恩:《史記菁華錄》(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張仁青:《應用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謝海平:《應用文》(臺北:空中大學,1995年)
清‧曾國藩:《分類詳註曾文正公治家全書》(上海:廣益書局,1929年)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長沙:嶽麓書社,2002年)
清‧梁章鉅:《楹聯叢編》(臺北:廣文書局影印,1981年)
明‧吳訥:《文體明辨序說》(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
梁‧蕭統編、李善註、胡克家考異:《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姚鼐輯、王文濡評註:《評註古文辭類纂》(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作業 
80% 
含個人作業與分組作業 
2. 
互評 
20% 
含出席率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寫作訓練】主題意識的形成:應用文之淵源、類別、精神與意義 
第2週
  書信:封文、箋文、誤例舉隅--傳記作業分組 
第3週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第4週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書信作業互評 
第5週
  曾國藩家書選讀 
第6週
  傳記:碑誌文體之淵源與演變 
第7週
  【寫作訓練】分析與思辨:傳記人生VS人生傳記 
第8週
  《史記‧伯夷列傳》述要--自傳作業互評 
第9週
  《漢書‧李陵傳》述要 
第10週
  蔡邕〈郭有道碑〉 
第11週
  【寫作訓練】對話與論述:史料VS論述VS敘事 
第12週
  對聯:淵源、格律、誤例舉隅 
第13週
  韻文、名聯選讀--對聯作業互評 
第14週
  簡報製作 
第15週
  分組傳記簡報分享及互評(代替期末考。另有二週線上教學補充,總計上課時數18週) 
第16週
  分組傳記簡報分享及互評(代替期末考。另有二週線上教學補充,總計上課時數18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