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陶淵明與人境生活
Tao Yuan-Ming and the life of inhabited world 
開課學期
100-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蔡 瑜 
課號
CHIN1028 
課程識別碼
101 135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3,4,@(10:20~) 
上課地點
普204 
備註
A1:文學與藝術領域。
總人數上限:4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02yutsai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陶淵明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影響有目共睹,他是詩人也是哲人,他的人品與詩品同具典範的地位。只是,他躬耕隱居的生活實踐似乎與現代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不免留給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形象。實則,陶淵明的「桃花源」是一則完美的隱喻,它開展出人人嚮往的「人境生活」,人在其中得以「任真自得」的發展自我、擁有和諧的共同體生活,並在歷史與自然交織的軸線上,實現自我乃至人類文明的意義,因此,理想的「人境生活」是不分古今的共同價值。本課程嘗試以現代生活的基本情境為架構,導入陶淵明的思辨法則與人境理想,引領同學學習如何解讀文本背後與己切身攸關的生命智慧。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以建構個人的理想生活為出發點,帶著清晰的現代意識,學習如何透過經典文本向偉大詩人提問,經由文本的提示進行交互對話與自我反思,省察個己在現代世界的存在經驗與生命意義。俾使同學習得如何深刻解讀文本的內蘊,並進一步將古人的智慧實踐於現實生活中。
預擬討論如下的議題:
一、人倫篇
1、怎樣做兄長?
2、怎樣才是理想夫妻?
3、如何承擔做父親的責任?
4、如何與朋友、鄰居相處?
二、社會篇
1、「大偽斯興」怎麼辦?
2、如何參與知識界的辯論?
3、社會的良知何在?
4、如何改變社會?
三、政治篇
1、政治文明的走向?
2、如何決定仕或隱?
3、隱逸可否有積極價值?
4、如何建構「桃花源」?
四、生活篇
1、如何面對欲望?
2、好讀書不求甚解?
3、身體勞動的意義?
4、如何及時行樂?
五、自我篇
1、如何面對名利?
2、如何看待生死?
3、如何解讀命運?
六、自然篇
1、人類該如何安居於大地?
2、如何與萬物同情共感?
3、田園生活的意義?
 
課程要求
本課程嚴格要求修課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並積極參與分組討論。課前預習包括預讀文本、思考各單元所提問題,以俾在討論課中與同學分享心得、相互激盪。課後複習包括熟讀陶淵明的經典章句,並結合個己的生命經驗,作深刻的自我反思。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龔斌:《陶淵明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1999年)
或其他版本陶集
蔡瑜:《陶淵明與人境詩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4月)

 
參考書目
一、 〈試從身體空間論陶詩的田園世界〉,《清華學報》新34卷第1期(2004年6月),頁151-180。
二、 〈從飲酒到自然──以陶詩為核心的探討〉,《台大中文學報》第22期(2005年6月),頁223-268。
三、 〈試論陶淵明隱逸的倫理世界〉,《漢學研究》第24卷第1期(2006年6月),頁107-140。
四、 〈陶淵明的生死世界〉,《清華學報》新38卷第2期(2008年6月),頁327-352。
五、 〈人境の自然──陶淵明における自然の新意──〉,《中國文學報》第76冊(2008年10月),頁62-105。
六、 〈陶淵明的懷古意識與典範形塑〉,《臺大文史哲學報》第72期(2010年5月),頁1-33。
七、 〈陶詩與對話〉《中華文史論叢》2010年第2期(總第98期),2010年6月,頁213-257。
八、 〈陶淵明的吾廬意識與園田世界〉《中國文哲集刊》2011年3月,頁1-41。
九、 《陶淵明與人境詩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4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常討論及小型作業 
30% 
 
2. 
分組團體報告 
30% 
 
3. 
期末個人報告 
20% 
 
4. 
期末考:口試 
2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