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古典抒情文學
Classical lyric in Chinese Literature 
開課學期
101-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林宏佳 
課號
CHIN1043 
課程識別碼
101 136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博雅101 
備註
兼為經典人文學程。兼通識A1*。本課程將全程錄影並置於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http://ocw.aca.ntu.edu.tw/ntu-ocw/。A1*:文學與藝術領域。可充抵通識與蔡 瑜、曹淑娟、劉少雄、鄭毓瑜、蕭麗華、黃奕珍、高嘉謙合開
總人數上限:20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2lyric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抒情」,是中國文學的核心傳統。人生天地間,隨應著一己的、群體的、社會的乃至家國社會的變化,感時應物、發為言詠,正是〈詩大序〉所謂「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於是承載著中國文學最真摯的心事。本課程擬由八位教授各自講授兩個講題,在「古典抒情」的總軸下,結合巨觀與微觀的視角,綜覽時代、詩人、生活、抒情四者在文學中的交錯變化,諸如個人如何面對個人情感生活中的困頓?國家的盛衰、生民的悲歡,如何影響詩人的筆端,張揚帝國的想像或披露殘酷的社會現實?甚至在鼎革易代之際,對義理、存在的思索如何化為詩歌?流跡天涯之時,如何想像故園?此外,在詩歌的流變中,如何在前人已有的成就下,持續開拓新的方向,創造詩歌的生命力?
要之,本課程觸及古代詩人、詩體的諸種面相,而皆以「抒情」為本懷,以時代言,上起下秦下迄晚清;以體裁言,體式由四言、五言乃至於七言;以類型言,涵括詩、詞、乃至於辭賦,以題材言,則涵括個人家國乃至於朝代更迭、浪跡異域等。在一學期中,由八位教師聯合講授,具體而微、交互映帶,共同呈顯古典抒情文學的百般樣貌。
 

課程目標
本課程擬選讀各時代經典的詩歌文本,一方面使學生了解「抒情」傳統在歷朝各代的抒情樣貌與流變概況,另一方面更能回饋於自身,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悲喜憂歡時,能透過文學尋求共感與慰藉,從而豐富一己的人生歷練。 
課程要求
1.學生須事先閱讀課程規定教材,以及延伸閱讀的材料,以回應教師在課堂提出之問題。
2.相關延伸閱讀篇章將影印給學生,或以檔案方式陳列於課程網頁,方便學生課後下載閱讀。
3.學生在聽課後必須提出個人感想和疑問,同時在教學網頁的討論版進一步發表心得,帶動更多學生參與,提供學習樂趣。
4.學生須依教師要求,書寫小報告或小作業,以強化學習。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1、詩篇:
《詩經》:〈秦風.蒹葭〉、〈鄭風.野有蔓草〉、〈鄭風.女曰雞鳴〉、〈周南.漢廣〉、〈陳風.東門之楊〉、〈鄭風.東門之墠〉
辭賦:屈原〈離騷〉、〈九章〉、司馬相如〈上林賦〉
漢魏詩:〈古詩十九首〉、曹植〈贈白馬王彪〉、阮籍〈詠懷〉組詩之〈夜中不能寐〉、〈昔年十四五〉
六朝詩: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飲酒第五〉、〈讀山海經第一〉;謝靈運〈登池上樓〉、〈石室山〉、〈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唐詩:李白〈月下獨酌〉、〈把酒問月〉、〈山中與幽人對酌〉、〈望廬山瀑布〉;
杜甫〈壯遊詩〉、〈三吏〉、〈三別〉
宋詩:梅堯臣〈秋日家居〉、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蘇軾〈臘日遊孤山訪惠懃惠思二僧〉、〈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陳師道〈寄外舅郭大夫〉、〈次韻春懷〉、陸游〈遊山西村〉、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楊萬里〈暮宿半途〉、〈閒居初夏午睡起〉、梅堯臣〈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歐陽修〈啼鳥〉、〈明妃曲和介甫作〉、王安石〈明妃曲〉、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法惠寺橫翠閣〉、〈百步洪〉二首之一、〈贈劉景文〉、黃庭堅〈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書摩崖碑後〉、陳與義〈巴丘書事〉、朱熹〈觀書有感〉二首、楊萬里〈觀水歎〉二首、文天祥〈正氣歌〉
明清詩:袁宏道〈敘陳正甫會心集〉、沈守正〈凌士重小草引〉、屠隆《娑羅館清言》選、袁宏道、李流芳西湖、虎丘諸記、祁彪佳《寓山注》詩文選、劉宗周、祁彪佳臨終遺言、張岱〈自為墓誌銘〉、〈陶庵夢憶序〉、〈西湖夢尋序〉3、張煌言北征相關詩文選、汪汝謙、錢謙益等與西湖不繫園相關詩文選、陳三立《散原精舍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詩選、林東海、宋紅選注《南社詩選》(人民文學,2011)、康有為《萬木草堂詩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詩選、楊雲史《江山萬里樓詩詞鈔》(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4)詩選
2、期刊:
劉少雄:〈對比的美感─唐宋詞的抒情特性〉,《讀寫之間─學詞講義》(臺北:里仁書局,2011),頁39-107。
葉嘉瑩:〈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詞學古今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2),頁441-517。
楊海明:〈傷春與悲秋:唐宋詞中流行的季節病〉,《唐宋詞主題探索》(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5),頁79-90。
陳寅恪:〈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詩集:附唐篔詩存》(北京:三聯,2001),頁12-17。
3、專書:
瞿蛻園:《李白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1)。
安旗、薛天緯:《李白年譜》(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
楊倫:《杜詩鏡詮》(臺北:華正書局,1986)。
仇兆鰲:《杜詩詳註》(臺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4)。
《杜甫年譜》(臺北:學海出版社,1981)。
 
參考書目
1、單篇論文
甘懷真:〈秦漢的「天下」政體〉,《新史學》16卷4期,2005年12月,頁15-36。
松浦友久著、孫昌武等譯:〈中國古典詩中的「春秋」與「夏冬」〉,《中國詩歌原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頁3-41。
林宏佳:〈〈女曰雞鳴〉敘寫異詮〉,經學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系,2012年3月16-18日。
洪國樑:〈「重章互足」與《詩》義詮釋─兼評顧頡剛「重章複沓為樂師申述」說〉,《清華學報》,28卷2期,1998年6月,頁97-141。
高友工:〈《古詩十九首》與自省美典〉,《中國抒情統的再發現》(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9年,頁223-245)。
高嘉謙:〈帝國意識與康有為的南洋漢詩〉,《政大中文學報》第13期(2010年6月),頁195∼224。
張法:〈中國日常悲劇意識的基本模式〉,《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頁31-84。
曹淑娟:〈祁彪佳與寓山 一個主體性空間的建構〉,李豐楙、劉苑如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年,頁373-420。
曹淑娟:〈從清言看晚明士人主體自由之追尋與呈顯〉,《文學與美學》第二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頁253-277。
曹淑娟:〈晚明性靈文論的心性基礎〉,《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頁329-378。
曹淑娟:〈園舟與舟園—汪汝謙湖舫身份的轉換與局限〉,《清華學報》新36卷,第1期,2006年,頁197-235。
莫礪鋒:〈論宋詩的“以俗為雅”及其文化背景〉,《唐宋詩論稿》(瀋陽:遼海出版社,2001) ,頁525-541。
黃奕珍:〈論歐陽修詩的議論型態〉收入《紀念歐陽脩一千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大中文系,2009)。
楊儒賓:〈死生與義理—劉宗周與高攀龍的承諾〉,鍾彩鈞主編,《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8年,頁523-555。
葉國良:〈《詩經》的貴族性〉,《經學側論》(臺北: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頁,37-62。
趙園:〈時間中的遺民現象〉,《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頁373-401。
劉少雄:〈歐陽修詞的跌宕之姿〉,《詞學文體與史觀新論》(臺北:里仁書局,2010),頁1-32) 。
劉納:〈最後一位古典詩人〉,劉納編:《陳三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頁3-47。
蔡瑜:〈重探謝靈運山水詩──理感與美感〉(臺大中文學報第37期,2012年6月,頁89-128)。
蔡瑜:〈第一章人境的自然〉,《陶淵明的人境詩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頁25-58)。
鄭毓瑜:〈體氣與抒情說〉,收入《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台北:聯經出版社,2012)。
蕭馳:〈中國詩人的時間意識及其他〉,《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頁235-257。
蕭麗華:〈出山與入山:李白廬山詩的精神底蘊〉,《臺大中文學 報》第33期,2010年12月,頁185~223。
2、專書
王水照主編:《宋代文學通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思想篇第一章「宋學與宋代文學」。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 :《宋詩概說》 (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1979),序章第四節〈宋詩與日常生活〉。
牟宗三:〈在混沌中長成〉,《五十自述》(臺北:鵝湖出版社,1989),頁3-18。
李慶年:《馬來亞華人舊體詩演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松浦友久:《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施逢雨:《李白生平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
唐君毅:〈中國文學精神〉之七「中國文學之表情,重兩面關係中一往一復之情, 並重超越境之內在化」,《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1979),頁345-349。
孫之梅:《南社研究》(北京:人民文學,2003)。
秦燕春:《清末民初的晚明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張克宏:《亡命天南的歲月:康有為在新馬》(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2006)。
莫礪峰:《杜甫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葛景春:《李白與中國傳統文化》(臺北:群玉堂出版社,1991)。
蕭麗華:《杜詩沉鬱頓挫之風格》(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8)。
錢志熙:《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簡恩定:《杜甫詩中的生命情調》(臺北:台灣書局,1996)。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9  講題: 追尋與相逢的浪漫(林宏佳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課程大綱介紹
2、如何讀《詩》?
3、永不放棄的追尋
4、相逢的喜悅
5、一首詩的誕生 
第2週
2/26  講題: 兩種溫柔,一樣真心(林宏佳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溫柔敦厚的傳統
2、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3、失落的真心
4、幸福的想像 
第3週
3/05  講題: 悲秋、體氣與抒情(鄭毓瑜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屈原如何自我抒情?
2、悲秋與病體
3、從鬱結到抒放的體氣狀態
4、同情共感的「詩意」世界
 
第4週
3/12  講題: 嗜欲體驗與帝國想像(鄭毓瑜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如何讀/寫漢賦?
2、欲望與不斷召喚的聯想
3、語音所烘托的氣氛狀態
4、統一帝國的權力聲明
5、文體與博物知識
 
第5週
3/19  講題:如何抒情──緣事、緣情與詠懷(蔡瑜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重層的聲音
2、物我交滲的氣氛
3、時空座標下的存在
 
第6週
3/26  講題: 有情與無情──自然的追尋(蔡瑜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有情與無情
2、自然的追尋
3、玄化山水
4、人境園田
 
第7週
4/02  講題: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從李白的飲酒與名山遠遊說起(蕭麗華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李白的浪漫主義精神
2、李白的飲酒詩
3、李白名山遠遊的精神底蘊
 
第8週
4/09  講題:見證大唐歷史的詩人杜甫:從杜甫〈壯遊〉與社會詩說起(蕭麗華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杜甫的社會寫實筆法
2、杜甫〈壯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的生命與歷史敘事
3、杜甫〈三吏•三別〉的詩歌藝術
 
第9週
4/16  期中考 
第10週
4/23  講題:宋詩的日常性(黃奕珍教授主講)

一、詩篇(基本閱讀):
梅堯臣〈秋日家居〉、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蘇軾〈臘日遊孤山訪惠懃惠思二僧〉、〈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陳師道〈寄外舅郭大夫〉、〈次韻春懷〉、陸游〈遊山西村〉、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楊萬里〈暮宿半途〉、〈閒居初夏午睡起〉。
 
第11週
4/30  講題:宋詩的議論與說理(黃奕珍教授主講)

一、詩篇(基本閱讀):
梅堯臣〈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歐陽修〈啼鳥〉、〈明妃曲和介甫作〉、王安石〈明妃曲〉、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法惠寺橫翠閣〉、〈百步洪〉二首之一、〈贈劉景文〉、黃庭堅〈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書摩崖碑後〉、陳與義〈巴丘書事〉、朱熹〈觀書有感〉二首、楊萬里〈觀水歎〉二首、文天祥〈正氣歌〉。
 
第12週
5/07  講題:兩地相思─說一種「回盪」的詞韻(劉少雄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閨思與客情」詮釋的兩面性
2、詞體中兩處述情的方式
3、擬想相思的陷溺與超脫
 
第13週
5/14  講題:似水流年─說一種「傷逝」的詞情(劉少雄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抒情傳統的時間意識
2、詞體的時光流逝之嘆
3、春情與秋思之辨
 
第14週
5/21  講題:性靈與生活--晚明文人的生活美學(曹淑娟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性靈文論的提出
2、主體自由的追尋
3、出遊與園居
 
第15週
5/28  講題:個人與世變--明清之際的士人心事(曹淑娟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世變中的生死抉擇
2、故國與新朝的認同問題
3、遺民與貳臣
 
第16週
6/04  講題:憂患與閒適:境外漢詩的抒情與敘事(高嘉謙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離散、遷徙與境外漢詩 2、雙鄉意識與中原想像 3、疆域、自然與風土  
第17週
6/11  講題:抒情與悼亡:民國遺民詩學(高嘉謙教授主講)

一、主要議題:
1、殉死和殉文化的辯證
2、文化碎片及遺民詩學
3、晚明與晚清的詩學想像
 
第18週
6/18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