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唐宋絕句
 
開課學期
96-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劉少雄 
課號
CHIN2147 
課程識別碼
101 36800 
班次
E1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A,B(18:25~20:10) 
上課地點
普305 
備註
選修兼通識.日間學制學生,請至註冊組索取夜修申請書辦理加選.。A1*:文學與藝術領域。可充抵通識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70人
外系人數限制:3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絕句以四句成篇,五言澹雅,七言流麗,或為古調,或屬近體,字少而意多,言近而旨遠,別具神味,而其起承轉合間最能呈現詩人之才華性情,風格顯著。唐宋詩人,多工此體。然諸家體性有別,格調神韻,各擅勝場,或抒懷,或寫景,或發邊塞?殺之音,或傷朋儕離別之情,婉轉抑揚,姿態多變,最易引人入勝。本課程旨在選讀唐宋五七言絕句,以王維、李白、王昌齡、杜甫、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王安石、蘇軾諸名家為主,按時分體,並因題賞析相關名篇,希望同學能充分了解五七言絕句的體製特色、歷史發展,並能真切體認此體的美感特質─文字聲情之美。
課程進度如下:
第一週 絕句的源流與體製
第二週 絕句的作者與體式
第三週 由古樂府到近體絕句
第四週 王維五絕選讀
第五週 五絕中的自然山水
第六週 李白五絕選讀
第七週 李白七絕選讀
第八週 王昌齡七絕選讀
第九週 絕句中的閨怨與邊愁
第十週 杜甫的變體絕句
第十一週 劉禹錫七絕選讀
第十二週 中唐的五七絕
第十三週 杜牧七絕選讀
第十四週 李商隱絕句選讀
第十五週 宋人絕句的特色
第十六週 王安石絕句選讀
第十七週 蘇軾絕句選讀
第十八週 期末考試 

課程目標
絕句以四句成篇,五言澹雅,七言流麗,或為古調,或屬近體,字少而意多,言近而旨遠,別具神味,而其起承轉合間最能呈現詩人之才華性情,風格顯著。唐宋詩人,多工此體。然諸家體性有別,格調神韻,各擅勝場,或抒懷,或寫景,或發邊塞?殺之音,或傷朋儕離別之情,婉轉抑揚,姿態多變,最易引人入勝。本課程旨在選讀唐宋五七言絕句,以王維、李白、王昌齡、杜甫、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王安石、蘇軾諸名家為主,按時分體,並因題賞析相關名篇,希望同學能充分了解五七言絕句的體製特色、歷史發展,並能真切體認此體的美感特質─文字聲情之美。
課程進度如下:
第一週 絕句的源流與體製
第二週 絕句的作者與體式
第三週 由古樂府到近體絕句
第四週 王維五絕選讀
第五週 五絕中的自然山水
第六週 李白五絕選讀
第七週 李白七絕選讀
第八週 王昌齡七絕選讀
第九週 絕句中的閨怨與邊愁
第十週 杜甫的變體絕句
第十一週 劉禹錫七絕選讀
第十二週 中唐的五七絕
第十三週 杜牧七絕選讀
第十四週 李商隱絕句選讀
第十五週 宋人絕句的特色
第十六週 王安石絕句選讀
第十七週 蘇軾絕句選讀
第十八週 期末考試 
課程要求
期中作業(指定範圍,撰寫心得)─考核分析歸納的能力,50%;期末考試(詩句詮釋與詩篇賞析)─測驗讀詩析詩的能力,5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教科書:劉拜山評解、富壽蓀選注:《唐人絕句評注》,台北:中華書局,1986。錢鍾書:《宋詩選註》,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0。參考書目: 洪邁編:《唐人絕句萬首》,台北:鼎文書局,1978。 王漁洋編:《唐人萬首絕句選》,台北:廣文書局,1975。卞孝萱、朱崇才注釋:《新譯唐人絕句選》,台北:三民書局,2003。劉永濟選釋:《唐人絕句精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吳戰壘校注:《千首宋人絕句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高步瀛選注:《唐宋詩舉要》,台北:里仁書局,2004。金性堯注:《唐詩三百首新注》,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0。金性堯選注:《宋詩三百首》,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0。陳衍編選、蔡義江注:《宋詩精華錄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劉學鍇:《唐代絕句名篇賞析》,台北:華成圖書,2003。陳友冰、楊福生:《宋人絕句賞析》,台北:正中書局,1996。周嘯天:《唐絕句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9。 張夢機:《近體詩發凡》,台北:中華書局,1978。 王力:《漢語詩律學》,台北:文津出版社。朱光潛:《詩論》,台北:正中書局,1979。呂正惠編:《唐詩論文選集》,台北:長安出版社,1985。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松浦友久著、孫昌武等譯:《中國詩歌原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高友工、梅祖麟:《唐詩的魅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高友工:《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程抱一著、涂衛群譯:《中國詩畫語言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77。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8。柯慶明:《境界的探求》,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柯慶明:《境界的再生》,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77。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劉少雄:《讀寫之間─學詞講義》,台北:里仁書局,2006。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