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醫學與文學 Medicine and Literature |
開課學期 |
111-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陳重仁 |
課號 |
FL1049 |
課程識別碼 |
102 1204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共301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兼通識A1*。。A1*:文學與藝術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12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Important!] This course will follow the announced schedule if there is no future interruption due to COVID-19. However, the course is prepared to change into on-line sessions should the outbreak becomes any worse.
本課程規劃進度依照公布課程進度表進行,若疫情惡化取消大堂課程授課,課程將改為線上授課形式,原訂分組討論課將更改為個人錄影上傳播放的肥皂箱開講形式,請隨時留意課堂與課程網頁通知。
本課程討論文學與醫學的跨界思考與互動,在醫學發展與人文思考之間建立溝通省思與批判的新視野。透過閱讀討論文學創作中的疾病書寫與健康論述,比對近代醫學發展與本課程發展計畫以醫學史、文學與文化研究的跨領域整合閱讀角度切入當代西方與台灣的疾病書寫、醫學論述與文化政治,藉由對照現代西方醫學的發展與社會文化思潮,閱讀醫學、文學與社會文化之間互文交錯反映出的疾病敘述、身體建構與空間政治。檢視健康書寫被建制為規訓與監控的標準化論述,從醫學與文學的對照閱讀中,檢視文學中的疾病與醫學論述如何型塑人們對身體政治的認同與罹病感受的書寫,並探討疾病界入自我感知與空間營造的書寫過程,成為書寫者與閱讀者認識身體、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論述成形過程。
除每週規劃不同面向的研習主題之外,本學期特別針對武漢肺炎與失智症兩個近期媒體關注的重要議題規劃主題,並邀請校外專家進行延續且多元觀點的演講講座。 |
課程目標 |
本研究課題希望透過人文研究與醫療史的結合,一同檢驗臺灣社會的健康與生命議題, 重新思考當代社會醫療化與醫療商業化過程中產生的倫理衝擊,思考因應醫療模式與醫病關 係轉變下未來的健康書寫與醫學論述樣貌。主要的議題為當代健康論述的常模建構以及疾病書寫的失能論述,藉由檢視當代嚴肅文學與流行的疾病書寫脈絡,檢視並展望臺灣邁入後工業社會的健康觀照。
本課程在醫學與文學跨界思考的基礎上深化這兩門學科的互動連結,結合英美文學、當代台灣文學、醫學史、文化研究,將文學與文化的生產透過醫學史觀的角度分析閱讀。透過導入醫療史觀念與情境脈絡,便於激發思考與討論的深度與廣度。都是為了連結這兩個看似距離遙遠的學科,企圖在跨領域閱讀的激盪下,開啟更多元的文學研究策略與省思,以及更具跨界關懷的人文教育視野。
本課程發展計畫以醫學史、文學與文化研究的跨領域整合閱讀角度切入十九世紀至當代的疾病書寫、醫學論述與文化政治,藉由對照現代西方醫學的發展與社會文化思潮,閱讀醫學、文學與社會文化之間互文交錯反映出的疾病敘述、身體建構與空間政治。課程希冀檢視城市空間被建制為規訓與監控的健康空間,從醫學與文學的對照閱讀中,檢視文學中的疾病與醫學論述如何型塑人們對身體政治的認同與罹病感受的書寫,並探討疾病界入自我感知與城市營造的書寫過程,成為書寫者與閱讀者認識身體、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論述成形過程。
課程更重視經由閱讀分析轉化為關照自身健康論述的實踐力。透過檢視十九世紀以降近代西方對衛生城市與健康主體的想像,檢視台灣當代衛生論述與空間建構的疾病書寫與健康自覺,經由教師協助進行自主規劃,針對文學作品、影像創作、檔案文件等進行研究,期望將理論的閱讀落實轉化為對台灣當代健康城市論述以及疾病書寫進行反思與建設性批判。
課程希望達成目標:
一、介紹英美與台灣重要疾病書寫與文化現象。
二、介紹健康議題與疾病論述於當代社會的建構。
三、由文學啟發生活、由經典連結當代,開啟跨領域思考。
四、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五、獨立思考、創新批判、書寫探索。 |
課程要求 |
課程透過教師演說、課堂討論、小組報告、期末研究報告等方式評量。學期間由教師選定的文學作品、電影創作、文件檔案等進行導讀與討論,每週授課前預習與上傳書面心得,上課除授課教師演講,也將進行分組討論。於學期末針對課程閱讀與討論主題衍生的衛生、健康、疾病等相關議題提案進行研究報告,經與授課教師討論後自主決定期末報告進行的形式與研究策略。
課程透過課堂討論、小組討論(或肥皂箱開講)、期末研究報告等方式評量。 重視閱讀書寫、討論參與與跨界思考。茲細項說明如下:
(一)課前閱讀(每週約30頁閱讀份量/搭配指定電影觀看)
(二)每週準時出席課程,參與小組討論
(三)心得報告(四選三)(共有四個繳交日期,請自行選三次撰寫(四選三)。請務必整合授課與討論內容,並收集相關資料。中英文撰寫皆可,字數約1500-2000字。以.word附件形式上傳至NTU COOL指定檔案夾,逾期不接受補交。)
(四)期末計畫(由上述心得報告擴充發展,至少6000字,無上限,中英文撰寫皆可。)
**上課時請勿開啟你的手機、平版或電腦,有需要使用電腦者請與助教報備**
**若課堂與小組討論缺席明顯,總分將予以調低。
**如因疫情改為線上授課,將以肥皂箱開講(自行錄影發表評論,課程時段公開播映)取代小組討論。
**評分將根據以下標準:運用課堂概念進行適切分析、資料豐富、架構清晰、文字流暢。
**作業與報告皆不可剽竊他人作品,若經確定該作業以零分計算。
**同學請自行學習引用文獻的正確方式。
細項說明:
一、每週閱讀讀什麼?
每週指定閱讀內容均公布於Ceiba「大綱內容」/「內容檔案」區,請自行下載或列印閱讀,每週閱讀心得亦為閱讀指定內容回應與提問。課表內容進度列舉的延伸閱讀,為建議閱讀文章或觀看影片,歡迎閱讀。
除每週主題式選文閱讀之外,本學期另指定閱讀莎士比亞的《李爾王》(King Lear)(現代英語與原著對照版本,因所需閱讀時間較長,建議購買,指定與討論版本為現代英文版,原著英文為討論輔助之用)。依照課程進度表規劃定期閱讀,全書預定在四週內完成閱讀與討論。
二、期末報告怎麼寫?
本課程最終將由同學選定議題進行獨立研究,由修課同學選定題目與方法,提案後經由授課教師確認始得進行。計畫形式有二,中英文皆可,長度不限:
(一)研究報告:依興趣與專長選定研究議題與方法,以論文的方式呈現(含研究問題提問、進行方法、議題簡介、參考書目等)。報告題材限與授課內容議題直接相關,研究對象可以鎖定課程討論內容,自行探索當代英文書寫與創作題材,也可延伸至當代台灣的健康與疾病議題。
二)學習歷程:編輯、改寫、擴增每週撰寫閱讀心得與提問,鎖定貫穿各篇文章的主軸關懷或議題,並針對主題增加背景引介、理論評析或個人反思,將本學期閱讀與思考討論的內容統整轉化為個人學習歷程。
除上述兩種形式之外,亦鼓勵提出不同形式的計劃,延伸挖掘課程無法涵蓋的議題,拓展書寫報告無法展現的形式,但均須經授課教師確認後方可進行。
♘研究議題與寫作需符合學術倫理規範,有參考他人意見請務必引述,並在文末標注來源出處,請切勿不當引用或抄襲剽竊他人作品。
三、肥皂箱開講要怎麼講?
肥皂箱開講(若疫情加劇改為線上授課,將以肥皂箱開講取代原訂分組討論):
因應COVID-19擴散,本學期課程若學校宣布停課,將無法進行原定規劃的分組討論。屆時將以肥皂箱開講形式取消原定分組討論規劃,改由每週由課程閱讀心得中甄選同學十名(五名各兩組)進行肥皂箱開講,於課間休息時間準備上台,第二與第三小時上課即進行開講。
肥皂箱開講請針對當週閱讀內容回應,發言內容可為當週閱讀心得、相關資料整理分享、回應授課內容等任何與課程閱讀或討論內容有關之議題,若需要使用電腦投影設備,請務必於下課期間確認操作功能無誤。每人開講時間以不超過五分鐘為原則,視情況得經授課教師同意延長之,發言內容與現場觀眾回應將列為評比。
所有修課學生均需參與編組,依據討論提要指示,於討論助教引導協助下參與分組討論。分組討論強調問題思考與互動傾聽,請保持良好民主素養,尊重不同意見,切勿涉入個人宗教、政治、種族、性別等成見,如有歧視冒犯騷擾言論,討論助教得以制止該生發言。討論助教具有引導、鼓勵、監督、評鑑討論的責任。
便於發表與回應的順暢,並考量到不同個人背景的外語口語表達,除非有特別考量,本課程討論使用語文為中文。若所有修課同學均已完成開講,將開放剩餘周次給更多「問題學生」開講。
若課程因疫情影響改採線上授課,本活動仍將持續進行。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Aicher, J. (1998) Design Healthy Cities: Prescrip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Arjun Appadurai. The Future as Cultural Fact: Essays on the Global Condition.
Ashton, J. (1992) Healthy Cities.
Bailin, Miriam. The Sickroom in Victorian Fiction: The Art of Being Il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Baldwin, Peter. Contagion and the State in Europe, 1830-193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Bynum, W. F. Science and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Caldwell, Janis McLarren. Literature and Medicine in Nineteenth-Century Britain: From Mary
Wollstonecraft to George Elio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Couser, G. Thomas. Recovering Bodies: Illness, Disability, and Life Writing.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7.
Foucault, Michel.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 New York: Vintage, 1973.
Foucault, Michel. The Birth of the Clinic: An Archaeology of Medical Perception. New York:
Vintage, 1975.
Foucault, Michel. Discipline and Punish. New York: Vintage, 1977.
Furst, Lilian R. ed. Medical Progress and Social Reality: A Reader in Nineteenth-Century
Medicine and Literature.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0.
Gilbert, Pamela K. Disease, Desire and the Body in Victorian Women’s Popular Novel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John K Davies and Michael Kelly. Healthy C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Meredith Minkler. Community Organizing and Community Building for Health and Welfare.
Poovey, Mary. Making of a Social Body: British Cultural Formation, 1830-1864.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Porter, Roy. Blood and Guts: A Short History of Medicine. New York and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Reprint edition, 2004.
Porter, Roy. Flesh in the Age of Reason: The Modern Foundations of Body and Soul. New York and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Reprint edition. 2005.
Porter, Roy. Bodies Politics: Disease, Death and Doctors in Britain, 1650-1900. Ithaca and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1.
Richard Sennette. Flesh and Stone: The Body and the City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Rosen, George. A History of Public Health.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Expanded edition. 1993.
Sontag, Susan.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 New York: Picador, 1990.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每週閱讀心得與提問 |
40% |
|
2. |
肥皂箱開講 |
20% |
|
3. |
期末計畫 |
20% |
|
4. |
問題學生紅利 |
2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