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仇恨語言與抗拒論述 Hate Speech and Resistance Discourse |
開課學期 |
104-1 |
授課對象 |
學程 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
授課教師 |
葉德蘭 |
課號 |
FL4054 |
課程識別碼 |
102 4505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外教206 |
備註 |
中英文雙語授課。婦女學程和傳播學程學生優先。語言文化基礎課程。 總人數上限: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41Speech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基於文化與群體認同的影響,仇恨語言常用於強調某一群體不和主流之特質而被標籤化為負面的、異於常態的、違反社會價值的,其影響往往造成社會群體間的衝突甚至暴力事件,而網際網路更使仇恨語言超越地域限制,形成鼓吹各種歧視進而煽動暴力行為之跨國網絡。然而,面對仇恨語言時,接受者也並非全然無反制之力,在平權運動與價值日漸普及之近代社會中,已發展出多種廣為運用之抗拒論述與策略。本課程主要將介紹目前學界對仇恨語言的主要研究途徑及解釋之理論,分析仇恨語言以及抗拒論述策略之型式、特質、意涵及功用,以探討如何以論述語言建構和平社會之可能,並培養對相關論述現象思辯及批判能力。 |
課程目標 |
1. 了解仇恨語言與抗拒論述相關理論與研究途徑。
2. 培養對相關論述現象之思辯及批判能力。
3. 分析仇恨語言與抗拒論述案例及其社會文化脈絡關係。
|
課程要求 |
本課程為研討形式,意即學生需要積極參與學習討論,必須事先充分準備,課堂上才能分享心得與評論。有鑒於研討課的雙向溝通特質,學生只能無故缺席兩次,兩次以上將影響到期末成績。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備註: 每週一 14:00~16:00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Butler, Judith. (1997). Excitable speech – A politics of the performative.
New York: Routledge
Cortese, Anthony. (2006). Opposing hate speech. CT: Westport: Praeger.
Delgado, Richard, and Jean Stefancic. (2004). Understanding words that wound.
Oxford: Westview Press.
Hecht, Michael L. (Ed.). (1998). Communicating Prejudi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Lakoff, Robin Tolmach. (2000). The language war.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illock, Rita Kirk, & Slayden, David. (Eds.). (1995). Hate speech. Newbury
Park: Sage.
Nielsen, Laura Beth. (2004). License to Harass: Law, Hierarchy, and Offensive
Public Speech.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