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國史三 Chinese History (Ⅲ) |
開課學期 |
102-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歷史學系 |
授課教師 |
方震華 |
課號 |
Hist2001 |
課程識別碼 |
103 2011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新103 |
備註 |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100人 外系人數限制: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21chi3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待補登本課程為歷史系二年級學生之必修課,以一學期的時間介紹五代至清代中葉間中國歷史的發展。在課程規畫上,一方面希望與過去及未來所修之中國史課程相互銜挼,形成對中國歷史貫通性的理解;另一方面,希望對於講授斷代的重要問題擁有具體認識與深入研究的能力。因此,除了傳授修課的同學歷史知識外,並著重思考問題,尋找答案的能力。因此,修課學生在聽講之外,必須配合進度閱讀指定讀物,完成各項作業,以培養研究和寫作的能力。
p.s. 若於初選時未能選上本課程,請向歷史系辦公室索取授權碼。 |
課程目標 |
教學過程以講授為主,並適度安排討論課。學生除按時上課聽講外,並須認真閱讀指定讀物,按時繳交平時作業,參與課堂討論。 |
課程要求 |
評量依據:課堂表現、期末考、期中作業、平時作業
期中報告:
《舊唐書》卷67〈李靖傳〉,《舊五代史》卷56〈符存審傳〉,《宋史》卷258〈曹彬傳〉,《宋史》卷290〈狄青傳〉
1.從比較四位不同時代的名將傳記,探討武將在不同時期與統治者的互動,在政府中的地位與政治角色。
2.四份傳記成於不同時期的文人之手,他們在寫作時是否有不同的著重點?這種差異反映出不同的價值觀念,是否可以觀察出來?
平時作業:
1.讀蘇軾〈議學校貢舉狀〉、程顥〈請修學校尊師儒取士劄子〉,討論宋代科舉與教育所面臨的問題。(2000-3000字)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末考 |
40% |
|
2. |
作業 |
30% |
一份期中報告、一份平時作業 |
3. |
平時成績 |
30% |
出席率、討論課表現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013/09/12 |
課程簡介、唐末五代的重要變化 |
第2週 |
2013/09/19 |
國定假日(中秋節) |
第3週 |
2013/09/26 |
文治政府與中央權威的重建 |
第4週 |
2013/10/03 |
科舉與新興士大夫的角色 |
第5週 |
2013/10/10 |
國定假日(國慶日) |
第6週 |
2013/10/17 |
游牧政權的影響 |
第7週 |
2013/10/24 |
理學在南宋與蒙元的發展 |
第8週 |
2013/10/31 |
宋代社會與經濟的變化(繳交第一份平時作業) |
第9週 |
2013/11/07 |
從游牧部落到帝國 |
第10週 |
2013/11/14 |
蒙元的統治特色與衰亡 |
第11週 |
2013/11/21 |
明政府的統治理念與現實狀況(繳交期中報告) |
第12週 |
2013/11/28 |
明政權的僵化與內外挑戰 |
第13週 |
2013/12/05 |
從性理到考證─明清的學術思想 |
第14週 |
2013/12/12 |
明清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局限 |
第15週 |
2013/12/19 |
清帝國的問題-從政府、學術、經濟和社會來分析
|
第16週 |
2013/12/26 |
緩衝週 |
第17週 |
2014/01/02 |
結論:新傳統的建立與問題 |
第18週 |
2014/01/09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