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台灣史上
HISTORY OF TAIWAN (1)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學程  臺灣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周婉窈 
課號
Hist1015 
課程識別碼
103 23321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五3,4(10:20~12:10) 
上課地點
新202 
備註
兼臺灣研究學程(臺灣歷史領域)。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9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1twhistory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是歷史系二年級必修課,以教師講演的方式,在兩個學期(每學期二學分)內,講授自早期迄一九九○年代的台灣歷史,屬於入門性質的通論課程。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目標在於幫助學生獲得台灣歷史的基本知識,掌握其演變的梗概,並透過具體的學習增進對歷史學的理解。其次,授課者相信這些能力將有助於同學思考臺灣當前與未來的問題。 
課程要求
1、上課出席
2、閱讀指定材料
3、繳交作業
4、期中考、期末考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備註: 星期五下午3:00-5:00 約有三、四週因共同授課的關係,無法在研究室,日期確定後,另行通知。 
指定閱讀
每週由助教公布於本課程網頁。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干治士著、葉春榮譯註,〈荷據初期的西拉雅平埔族〉,《臺灣風物》44:3(1994年9月),頁193-228。
中村孝志著,《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上卷):概說•產業》。臺北:稻香出版社,1997。
中村孝志著、賴永祥、王瑞徽譯,〈荷蘭人對臺灣原住民的教化〉,《南瀛文獻》3:3、4 (1956年6月),頁1-9。
方豪著,《臺灣早期史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
王世慶著,《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1994。
王東著,《客家學導論》,臺北:南天書局,1998。
伊能嘉矩著,森口雄稔編,《伊能嘉矩(c755)臺灣踏查日記》。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2。
吳正龍著,《鄭成功與清政府間的談判》,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宋文薰著,〈史前時期的臺灣〉,收於曹永和、黃富三編,《臺灣史論叢》第一輯,頁9-28。臺北:眾文圖書有限公司,1980。
村上直次郎等著、許賢瑤譯,《荷蘭時代臺灣史論文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1。
杜正勝,〈番社采風圖題解──以臺灣歷史初期平埔族之社會文化為中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
周婉窈著,〈一五八二年美麗島船難餘生記〉,《艾爾摩莎: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西班牙》(展覽圖錄),頁25-38。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2006。
周婉窈著,〈山在瑤波碧浪中──總論明人的臺灣認識〉,《臺大歷史學報》第40期,頁93-148。
周婉窈著,〈明清文獻中「臺灣非明版圖」例證〉,收於《鄭欽仁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頁267-293。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
周婉窈著,〈陳第〈東番記〉──十七世紀初臺灣西南地區的實地調查報告〉,《故宮文物月刊》第241期(2003年4月),頁22-45。
施添福著,《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1987。
施添福著,《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文化局,2001。
柯志明著,《番頭家──清代臺灣的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1。
郁永河著,《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四四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凌純聲著,〈古代閩越人與臺灣土著族〉,《學術季刊》1:2(1952年12月),頁36-52。
凌純聲著,〈東南亞的父子連名制〉,收於氏著《中國邊疆民族與環太平洋文化》(上),頁423-471。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
宮本延人口述,宋文薰、連照美翻譯/編輯,《我的臺灣紀行》。臺北:南天書局,。1998。
國立臺灣博物館編,《艾爾摩莎: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西班牙》,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2006。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上),臺北:玉山社,1996。
曹永和、包樂史著,〈小琉球原住民的消失—重拾失落臺灣歷史之一頁〉,收於潘英海、詹素娟主編,《平埔研究論文集》,頁413-445。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5。
曹永和著,《臺灣早期歷史硏究》,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1979。
曹永和著,《臺灣早期歷史硏究續集》,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2000。
莊英章、潘英海編,《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硏究論文集》(共三冊),臺北: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4-1996。
陳宗仁著,《雞籠山與淡水洋──東亞海域與臺灣早期史研究,1400-1700》,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2005。
陳秋坤著,《清代臺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陳國棟著,《臺灣的山海經驗》,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5。
陳寅恪著,《柳如是別傳》(全二冊),臺北:里仁書局,1985。
程紹剛編譯,《荷蘭人在福爾摩莎》,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2000。
黃富三著,《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一七二九〜一八六四)》,臺北:自立晚報,1992。
楊彥杰著,《荷據時代臺灣史》,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2000。
楊雲萍著,《南明研究與臺灣文化》,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3。
漢聲雜誌社編,《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臺灣老地圖(上冊):圖版篇/解讀篇》。臺北:漢聲雜誌社,1997。
鄧嗣禹著,《中國考試制度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7。
賴永祥著,〈明末荷蘭駐臺任教人員之陣容〉,《臺灣風物》16:3(1966年6月),頁3-22。
戴炎輝著,《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1992。

Blundell, David, ed., Austronesian Taiwan: Linguistics, History, Ethnology, and Prehistory. Berkeley: Phoebe A. Hearst Museum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aipei: Shung Ye Museum of Formosan Aborigines, 2000.
Campell, W. M.,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Described from Contemporary Records.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Ltd., 1903; 臺北:南天書局景印, 1992。
Chang, Kwang-chih, Fengpitou, Tapeng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 New He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 
10% 
本課程將由助教不定期點名,缺席三次出席分數0分,缺席二次出席分數3.3分,缺席一次出席分數6.6分。 
2. 
期中考與作業 
50% 
作業20分;期中考30分。 
3. 
期末考 
4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7  課程介紹 
第2週
9/24  人類的遷徙與史前的臺灣 
第3週
10/01  南島語族與臺灣原住民 
第4週
10/08  文獻中的臺灣 
第5週
10/15  從彭湖到大員──荷蘭人占領臺灣的經過 
第6週
10/22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統治下的臺灣 
第7週
10/29  1、鄭氏海上王國的崛起
2、鄭成功與反清復明運動
 
第8週
11/05  1、鄭荷戰爭始末
2、鄭清和議經緯(兼及治理情況)
 
第9週
11/12  期中考 
第10週
11/19  施琅攻打臺灣及臺灣入清版圖的經過 
第11週
11/26  清朝統治初期概況 
第12週
12/03  康雍乾三朝之移民與漢番隔離政策 
第13週
12/10  臺灣土著民概說 
第14週
12/17  漢番隔離政策 
第15週
12/24  科舉制度與士紳階層的形成(兼及地方政府的組織) 
第16週
12/31  移墾社會與大家族的崛起 
第17週
1/07  早期移民閩客之別與地理分布(兼談閩南語的特色) 
第18週
01/14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