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0 |
課程介紹及其他 |
第2週 |
2/27 |
1. 移墾社會的婦女 2. 漢人的風俗與歲時節慶
**附檔:1.周璽,《彰化縣志》,卷九,〈風俗志•漢俗•歲時〉,(台北市:博愛出版:宗靑印行,1995年)。(收於高賢治主編,《臺灣方志集成 清代篇》)。
2.《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報告•台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二卷上》(台北: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頁124-127 。
|
第3週 |
3/06 |
班兵制、民變與分類械鬥**附檔:婚嫁字據、歲時(台灣府志)
|
第4週 |
3/13 |
牡丹社事件與領土問題**陳守亭,《牡丹社事件與沈葆楨治臺政績考》,第二節,〈牡丹社事件的發生〉(臺北:正中書局,1986年) |
第5週 |
3/20 |
開山撫番與建省
|
第6週 |
3/27 |
甲午戰爭與乙未割臺**伊李問答 |
第7週 |
4/03 |
溫書假 |
第8週 |
4/10 |
台灣總督府的早期統治(1895-1906) |
第9週 |
4/17 |
期中考 |
第10週 |
4/24 |
知識份子的反殖民運動**治警事件二審、請願書、請願歌、治警事件一審(有兩個檔案) |
第11週 |
5/01 |
兩大抗日事件 |
第12週 |
5/08 |
殖民統治下的近代化(以殖民地教育為中心)**周婉窈,〈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海行兮的年代 日治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頁215-294。
**周婉窈,〈日治末期「國歌少年」的統治神話及其時代背景〉、〈「莎勇之鐘」的故事及其周邊波瀾〉,《海行兮的年代》(台北;允晨文化,民92)。 |
第13週 |
5/15 |
電影觀賞(作業) |
第14週 |
5/22 |
臺灣的美術、音樂與文學**黃土水,<出生於台灣> |
第15週 |
5/29 |
端午節 |
第16週 |
6/05 |
皇民化運動與戰爭動員**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臺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海行兮的年代》(台北;允晨文化,民92)。 |
第17週 |
6/12 |
戰後初期的臺灣與二二八事件 |
第18週 |
6/19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