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台灣史下 HISTORY OF TAIWAN (2) |
開課學期 |
96-2 |
授課對象 |
歷史學系 |
授課教師 |
李文良 |
課號 |
Hist1016 |
課程識別碼 |
103 23322 |
班次 |
E1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C,D(20:15~22:00) |
上課地點 |
普305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8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62taiwan_his_n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是將1500至1950年間的臺灣史,歸納整理成18個左右的主題,依據大略的時間先後,分別於上、下學期講授。本課程基本上是由授課教師以演講方式進行,期間並適度配合學生報告、作業以及討論課程。 |
課程目標 |
臺灣因為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即為東亞地域族群移入、商業活動和交通往來的重要中心之一。活潑的商業活動、多角性的族群結盟與對立關係以及頻繁的政權轉換,構成了臺灣史複雜的有機內涵。然而,今日此一複雜的有機內涵卻常在臺灣的社會中,以衝突、流血等負面的行動展現出來。這對於共同生存於一塊土地上的人們來說,不但是一個明顯的裂痕,也是不安的來源。因此,如何學習彼此尊重與理解,避免表象意識型態的衝突,是每一個現代市民社會組成份子所應該思考的課題。而對於臺灣歷史與社會構成的深刻理解,是培養人們思考、行動的一個出發點。 |
課程要求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三 15:30~17:00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35% |
|
2. |
期末考 |
40% |
|
3. |
隨堂測驗 |
0% |
|
4. |
作業 |
0% |
|
5. |
報告 |
0% |
|
6. |
平時成績 |
25%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1 |
課程介紹 |
第2週 |
2/28 |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上) |
第3週 |
3/06 |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下) |
第4週 |
3/13 |
臺灣的荷蘭時代(上) |
第5週 |
3/20 |
臺灣的荷蘭時代(下) |
第6週 |
3/27 |
鄭氏家族與臺灣(上) |
第7週 |
4/03 |
鄭氏家族與臺灣(下) |
第8週 |
4/10 |
期中考試 |
第9週 |
4/17 |
清初治臺政策(上) |
第10週 |
4/24 |
清初治臺政策(下) |
第11週 |
5/01 |
十八世紀的開發與族群關係(上) |
第12週 |
5/08 |
十八世紀的開發與族群關係(下) |
第13週 |
5/15 |
清代臺灣的社會(上) |
第14週 |
5/22 |
清代臺灣的社會(下) |
第15週 |
5/29 |
十九世紀臺灣的新地開發(上) |
第16週 |
6/05 |
十九世紀臺灣的新地開發(下) |
第17週 |
6/12 |
從東洋貿易到兩岸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