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 Information
Course title
歷史的轉捩點
The Turning Points in History 
Semester
104-1 
Designated for
 
Instructor
古偉瀛 
Curriculum Number
Hist1513 
Curriculum Identity Number
103 50010 
Class
 
Credits
Full/Half
Yr.
Half 
Required/
Elective
 
Time
Thursday 3,4(10:20~12:10) 
Room
博雅201 
Remarks
初選已選上的同學,若第二週未到者視同退選。。A23:歷史思維、世界文明
The upper limit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s: 80. 
Ceiba Web Server
http://ceiba.ntu.edu.tw/1041histurningpt 
Course introduction video
 
Table of Core Capabilities and Curriculum Planning
Table of Core Capabilities and Curriculum Planning
Course Syllabus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others and do not copy any of the course information without permission
Course Description

人類都有想對過去了解的願望,想要從歷史中找出個人及大我的意義。但歷史一去不復返,史實又浩瀚無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編排讓學習者增長見識的內容並不容易。本課程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中促成關鍵性轉變的事件或人物中,選出最重要的十四件,整理出其來龍去脈及其與今日的相關性,最後再加上一講,對此進行反思,因而有「歷史的轉捩點」的出現。
歷史是吾人向前邁進的動力來源,有無窮的能量待我們開發及動員,以完成我們個人小我及大我的目標,而歷史的轉捩點即是啟動這些能量的關鍵。希望能增進學生的歷史知識,更希望藉此能學得經驗,汲取處理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力量與智慧。
 

Course Objective
1. 有深度地認識歷史上的關鍵人物或事件;
2. 掌握到若干共通的歷史知識及理解方法;
3. 引發自行研讀其他歷史之興趣;並希望在閱盡天下古往今來之轉折變遷後,對於自己今後一生之輕重緩急有較清楚的概念及安排。
講授者除教科書外,儘量利用現有的著作,深入淺出地呈現歷史發展的關鍵,相信縱然不能完全脫出個人主觀選擇,但也決非照本宣科、迎合時尚,而是可供討論的重大歷史議題。
 
Course Requirement
課程安排上,老師在每堂課之先,會講解一些較難了解的詞彙,配合當日主題及情境點出一些相關要點,作為熱身階段,接著將以PowerPoint輔助,介紹各個主題及其內容。
此外,本課程將有網站的設置,所有上課相關資訊,將在上課前一週即放入網站,以供同學課前預習。而上課時使用的PowerPoint,亦在數講結束後一併放入此網站中,以供同學參考一週。
本課程將由本校歷史所研究生擔任教學助理(助理將依選課人數,做彈性調整),教學助理工作包括輔助教學與作業、課前多媒體器材的準備與調整、維護網頁、與修課學生座談(即安排課業諮商時間)、回答同學關於課程的任何問題,以e-mail聯絡重要事項,督導同學確實而有效地進行課後分組自習,對老師上課內容進一步發揮探討,以及協助評估同學上課和課後表現。
課後自習部分,將由TA於課堂上公布,每週課後自習考核均確實列入平時成績計算,TA每週會與同學提醒課後自習項目,也會在繳交作業前以E-mail說明作業內容及方式,延伸閱讀亦會於當週公布於網路或發給同學。本課程無小組討論,但TA仍鼓勵同學,參與相關課程議題的討論,並結合目前舉辦之展覽或演講會,請同學發表心得。
 
Student Workload (expected study time outside of class per week)
 
Office Hours
Appointment required. 
Designated reading
古偉瀛,《歷史的轉捩點》,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11 
References
各講均有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書目,舉要如下:
第一講: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Said),王志弘、王淑燕、莊雅仲等譯,《東方主義》(臺北:立緒,1999)。
第二講:司馬遷,《史記》;劉向,《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1985)。
第三講:《聖經》;丹.布朗(Dan Brown)著,尤傳莉譯,《達文西密碼》(臺北:時報,2004)。
第四講:塔西佗(Cornelius Tacitus)著,王以鑄、崔妙因譯,《編年史》(臺北:臺灣商務,1998);邢義田,《古羅馬的榮光──羅馬史資料選譯》(臺北:遠流出版社,1988)。
第五講:《古蘭經》;Karen Armstrong著,王瓊淑譯,《穆罕默德──先知的傳記》(臺北:究竟出版社,2001)
第六講: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著,王道還,廖月娟譯,《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臺北:時報,1998)。
第七講: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著,譚鍾瑜譯,《文藝復興:從黑暗中誕生的黃金年代》(臺北:左岸,2004)。
第八講:斯蒂芬.茨威格(S. Zweig)著,張曉輝譯,《異端的權利──卡斯特利奧對抗加爾文》(長春:吉林人民,2000)。
第九講:謝沃斯季揚諾夫主編,桂史林等譯,《美國現代史綱》(北京:三聯書店,1977)。
第十講:狄更斯,《雙城記》(臺北:遠景,1985);史蒂芬.茨威格著,黃敬甫等譯,《瑪麗.安托內特傳》(廣州:長城出版社,2003)
第十一講: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臺北:食貨出版社,1994);沙百里著,耿昇、鄭德弟原譯,古偉瀛、潘玉玲增訂,《中國基督徒史》(台北:光啟出版社,2005)。
第十二講:邱吉爾(Winston. S. Churhill)著,吳萬沈等譯,《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臺北:左岸文化,2002)。
第十三講:戈.瓦.普列漢諾夫著,孫靜工譯,《俄國社會思想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喬治.歐威爾著,孔繁雲譯,《動物農莊》(臺北:志文,1998)。
第十四講:葛倫特(David Gelernter)著,白方平譯,《力與美:電腦革命原動力》(臺北:天下,1998)。
第十五講:赫伯特.比克斯著,王麗萍、孫盛萍譯,《真相──裕仁天皇與侵華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以撒.柏林著,彭淮棟譯,《現實意識》(臺北:臉譜,2004)。

此外,也請同學至圖書館多媒體中心參考動態放映影片資料:
History's turning points [videorecording] / Transatlantic ; in co-production with TLC, Teleoc, ORF and SBS
(New York, NY : Ambrose Video, c1995)
以及Discovery教學影片資料庫,與本課程相關主題短片:
http://streaming.discoveryeducation.com/
 
Grading
 
No.
Item
%
Explanations for the conditions
1. 
期中考 
25% 
Take-home Exam,手寫作答 
2. 
平時成績 
25% 
包含出席、課後自習及作業成績 
3. 
期末考 
50% 
簡單題及申論題,手寫作答 
 
Progress
Week
Date
Topic
第1週
9/17  第一講 公元前480年:希臘與波斯的戰爭
 
第2週
9/24  第二講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國
 
第3週
10/01  第三講 公元前3年:基督宗教的興起
 
第4週
10/08  第四講 公元476年:羅馬帝國
 
第5週
10/15  第五講 公元622年:伊斯蘭的征服
 
第6週
10/22  第六講 公元800年:中古時期:封建、十字軍與 黑死病
 
第7週
10/29  第七講 公元1492年:文藝復興與地理大發現
 
第8週
11/05  第八講 公元1517年:宗教改革
 
第9週
11/12  期中考
 
第10週
11/19  第九講 公元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
 
第11週
11/26  第十講 公元1789年: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
 
第12週
12/03  第十一講 公元1842年:近代中國與台灣
 
第13週
12/10  專家演講
 
第14週
12/17  第十二講 公元1914~1945年:兩次世界大戰
 
第15週
12/24  第十三講 公元1917年:俄國革命
 
第16週
12/31  第十四講 公元1958年:電腦的發明與網路世界的形成
 
第17週
1/07  第十五講 誰的轉捩點?總結與反思
 
第18週
1/14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