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西洋史學英文論著 Readings on Western Historiography in English |
開課學期 |
105-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歷史學系 |
授課教師 |
古偉瀛 |
課號 |
Hist3130 |
課程識別碼 |
103 5077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8,9(15:30~17:20) |
上課地點 |
文20 |
備註 |
「史學方法論、史學史與史學名著」群組課程。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學期講授的是以目前受到注意、但又十分令人望而卻步的後現代史學的理論為主,前六週講當前後現代史學的最主要倡導者之一近年來的作品Alun Munslow,A History of History (New York: Routledge, 2013)之第三及第四章精華部分;後九週則選讀Alun Munslow ed., Authoring the Past, Writing and Rethinking History(New York: Routledge, 2013)其中三篇知名學者著作:Beaverley Southgate, "In Search of Ariadne's Thread", C. Behan McCullagh, "Invitation to Historians"; Peter Burke, "An Intellectual Self-Portrait or the History of a Historian",將以逐字深度解析為主,使得同學能對後現代史學的理論及問題有所理解及掌握,俾使同學得以在進行史學的訓練過程中,可以知道當代最流行的趨勢,運用在實際研究上以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請注意,本課程並非全英文授課,無法理解、閱讀、書寫中文者,請勿選修) |
課程目標 |
本系學生對於西洋史學比較陌生,一方面是因為這方面的課較少; 也因為對於英文的理解能力較弱,解讀這類高度理論性的文句需要格外的付出,且若無人指導,容易造成瞎子摸象的結果;另一方面,史學理論及方法日新月異,從一九六○年代以來,史學的新趨勢就經歷了社會學,人類學及文化史的幾種重要衝擊,更重要的,後現代主義對傳統史學進行了相當大的顛覆,對於這些變化的掌握,將其深入淺出的讓有興趣的同學能吸收,是開本課的最大目的. 然而數千年的西洋史學涵蓋甚廣,只能取其對本系同學最有意義的部份。 |
課程要求 |
本課有二特色,一為探討史學理論的前沿,並解讀較深奧的英文史學理論;另一為增加本系學生的英文程度,相信在此地很少有類似的課程,因此有大一英文程度的同學若有堅持的毅力及勤學苦讀,將會有很大的收穫。 本課因為要求同學參與的部分很多,因此必須常來上課,若不能經常準時出席,切勿來上此課. 另外,本課要求每位同學在期中選一位相關的西洋學者就其史學理論進行書面的報告,以作為期中分數的依據之一。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備註: 請來電預約. |
參考書目 |
王晴佳、古偉瀛,《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巨流出版社,2000;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3年簡體字版。
于沛、周榮耀主編,《中國世界歷史學30年(1978-200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其中頁415-425有(三)世紀之交的外國史學理論研究:1998-2008,專門討論後現代史學在中國的發展情況以及引伸書目 .
Keith Jenkins ed., the Post modern History Reader,(Routledge, 1997).
Keith Jenking, Refiguring the Past, (Routledge, 2003).
Alun Munslow,A History of History (New York: Routledge, 2013)
Alun Munslow ed., Authoring the Past, Writing and Rethinking History(New York: Routledge, 2013)
|
指定閱讀 |
Munslow, A History of History, Chaps.3 & 4, "Forms of history", pp. 68-92; "History of a particular kind and the rise of the multi-sceptical historian, pp. 93-113.
Beaverley Southgate, "In Search of Ariadne's Thread", In Authoring the Past, pp. 153-164.
C. Behan McCullagh, "Invitation to Historians", op. cit., pp. 165-170.
Peter Burke, "An Intellectual Self-Portrait or the History of a Historian," op. cit., pp.171-182.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學期報告 |
30% |
期中考後一週交出大綱, 期末交來電子檔. |
2. |
期未考 |
50% |
|
3. |
平時上課表現 |
20% |
包括出席, 上課時的討論及預習的成果檢視.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2 |
Form of history |
第2週 |
9/19 |
Form of History |
第3週 |
9/26 |
Form of History |
第4週 |
10/03 |
History of a particular kind and the rise of multi-
sceptical historian |
第5週 |
10/10 |
Double Ten National Day |
第6週 |
10/17 |
History of a particular kind and the rise of multi-
sceptical historian |
第7週 |
10/24 |
History of a particular kind and the rise of multi-
sceptical historian |
第8週 |
10/31 |
Southgate, In search of Ariadne's Thread |
第9週 |
11/07 |
Southgate, In search of Ariadne's Thread |
第10週 |
11/14 |
C. Behan McCullagh, Invitation to Historians |
第11週 |
11/21 |
mid-term exam. |
第12週 |
11/28 |
C. Behan McCullagh, "Invitation to Historians |
第13週 |
12/05 |
Burke, An Intellectual Self-Portrait or the History of a Historian |
第14週 |
12/12 |
Burke, An Intellectual Self-Portrait or the History of a Historian |
第15週 |
12/19 |
Burke, An Intellectual Self-Portrait or the History of a Historian |
第16週 |
12/26 |
Review |
第17週 |
1/02 |
holiday |
第18週 |
1/09 |
Final Ex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