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法國社會文化史一 FRENCH SOCIAL CULTURAL HISTORY(Ⅰ) |
開課學期 |
98-1 |
授課對象 |
歐洲暨歐盟研究學程 |
授課教師 |
秦曼儀 |
課號 |
Hist1530 |
課程識別碼 |
103 51030 |
班次 |
01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3,4,@(10:20~) |
上課地點 |
普404 |
備註 |
抵歷史一、二。含討論課。開課單位:歷史系。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88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1FSCH1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一、課程概述與課程目標
對於二十一世紀身處旅遊文化氛圍、接收各式媒體與廣告資訊的人而言,被賦予紅酒、服飾名品、「巴黎」、「普羅旺斯」等象徵性價值物的法國,要如何從歷史(學)的視角來認識它?課程將以「文明進程中的法蘭西」(中古時期晚期-1300-1500年)、「邁向君主專制政體」(十六和十七世紀)和「啟蒙思想的世界」(十八世紀)三個單元,向學生講授法國在上述不同時期的社會生活、政治環境和智識條件中多樣的情感表達,藝術和文學表現模式以及心態想法。
課程設計除了依據史學研究對過去之書寫與圖像資料的詮釋,也將援用歷史劇電影,讓學生不僅「感受」當時人們所身處的生活情境,也讓他們能夠去解讀電影中所傳遞、再現的歷史記憶,以及對文化遺產做創作性挪用的部分。課程目的一方面讓學生具備了解與思考人文環境的歷史知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對消費性訊息具有批判性閱讀的能力,及對中文以外的世界投注更多具歷史感的關懷與興趣。
本課程包含討論課共三學分。除了課程講授之外,每個單元將根據主題安排讀物和影片,每星期兩堂講演課之後的討論課,由教學助理根據教授者設計的議題帶領同學進行討論。 |
課程目標 |
二、預定每週教學進度及內容
單元一:「文明進程」中的法蘭西
第1週 09月18日 課程介紹與總論
第2週 09月25日 城堡與城市文明(I)
第3週 10月02日 城堡與城市文明(II)
第4週 10月09日 教會與大學的興起(I)
第5週 10月16日 教會與大學的興起(II)
第6週 10月23日 從差異到不寬容:宗教改革、衝突與戰爭(I)
單元二:邁向君主專制政體
第7週 10月30日 從差異到不寬容:宗教改革、衝突與戰爭(II)
第8週 11月06日 地理大發現與法蘭西(I)
第9週 11月13日 地理大發現與法蘭西(II)
第10週 11月20日 義大利文藝復興模式的深化:緩慢的文化變革
第11週 11月27日 路易十四與宮廷社會(I)
第12週 12月04日 路易十四與宮廷社會(II)
單元三:啟蒙思想的世界
第13週 12月11日 科學革命的傳播與接受
第14週 12月18日 啟蒙哲士、開明君主、貴族的沙龍社交(I)
第15週 12月25日 啟蒙哲士、開明君主、貴族的沙龍社交(II)
第16週 01月01日 元旦放假一次
第17週 01月08日 法國大革命的文化源起
第18週 01月15日 期末考週 |
課程要求 |
三、課程要求
1. 課堂三次點名未到又未請假(需提病假、事假和公假證明)視同退選不給予學期成績
2.討論課上討論讀本與影片
3. 報告抄襲最嚴重以0分計算;考試作弊以0分計算。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1.Judith G. Coffin, Robert C. Stacey, Western Civilizations: Their History and
Their Culture (Brief Edi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5).
2.Philippe Aries et Georges Duby (dir.), Histoire de la vie privee, 5 vols.,
Paris, Editions du Seuil, 1985-1987, tome 2 et tome 3 ; 英文版:A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5 vol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1991, vol. 2 and vol. 3.
3.Fernand Braudel, Civilisation materielle, Economie et Capitalisme XVIe-
XVIIIe Siecle, tome 1 , Les structures du quotidien : le possible et
l'impossible, Paris, Armand Colin, 1979;
中譯本:費爾南•布勞岱爾著,《15至18世紀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施康強、顧
良譯,共三卷,台北縣:貓頭鷹,1999。
4.Georges Duby et Michelle Perrot (dir.), Histoire des femmes, 4 vols, Paris,
Plon, 1991-1992, vol. 2 et vol. 3 ; 英文版:A History of Women in the West, 4
vol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vol. 2 and vol. 3.
5.Jean Tioux et Jean-Francois Sirinelli (dir.), Histoire culturelle de la
France,4 vols. Paris, Editions du Seuil, coll. « L'univers historique »,
1997-1998, vol.1-3.
6.Peter Burke, The Fabrication of Louis XIV,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中譯本:彼得•柏克著,《製作路易十四》,許綬南譯,台北:麥田,1997。
7.Peter Burke, 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 : 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
Cambridge, UK : Polity ; Malden, MA : Blackwell, 2000 ;
中譯版:彼得•柏克著,《知識社會史 : 從古騰堡到狄德羅》,賈士蘅譯,台北市 : 麥
田出版 : 城邦文化發行, 2003[民92]。
8.Roger Chartier, Les Origines culturelles de la Revolution francaise (1990),
Paris, Editions du Seuil, 2000 ; 英譯本:The Cultural Origin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translated by Lydia G. Cochranne, Durham :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1
9.Robert Darnton, The Great Cat Massacre and Other Episodes in French Cultural
History,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4;
羅伯•丹屯,《貓大屠殺 -法國文化史鉤沉》,國立編譯館主譯,呂健忠譯,台北市 :
國立編譯館與聯經公司合作翻譯發行,民94[2005]。
10.Nobert Elias, The Court Society, tra. by Edmund Jephcott,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3.
11.Lucien Febvre et Henri-Jean Martin, L'Apparition du livre, Paris, Albin
Michel,1958;英譯版:The Coming of the Book. This impact of Printing 1450-
1800, translated by David Gerard, New York, 1990 (1re ed. : 1962);
中譯版:費夫賀、馬 爾坦著,《印刷書的誕生》,李鴻志譯,台北市 : 貓頭鷹出版,
2005[民94]。
12.Mary Gordon, Joan of Arc, 2000;
中譯本:瑪麗.高登著,《聖女貞德》,陳相如譯, 臺北縣新店市:左岸,2007。
13.Dena Goodman, The Republic of Letters.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Frenche
Englightenment, 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4.
14.Jurgen Habermas,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 translated by Thomas Burger with
the assistance of Frederick Lawrence [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 Polity
Press, 1989;
中譯版:尤根•哈伯瑪斯著,《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曹衛東等合譯,臺北市: 聯經,
2002[民91]。
15.Jacques Le Goff, Intellectuals in the Middle Ages,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Teresa Lavender Fagan, Cambridge, MA : Blackwell, 1993;
中譯版:勒高夫著,《中世紀的知識分子》,張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6.Jacques Le Goff, Heros et Merveilles du Moyen Age, Paris, Seuil, 2005 ;
中譯版:勒高夫著,《中世紀英雄與奇觀》,葉偉忠譯,台北市:貓頭鷹出版,2008。
17.魏而思(John E. Wills, Jr.)著,《1688:A Global History》,宋偉航譯,台北:
大塊文化,2001。 |
指定閱讀 |
第一週到第九週
讀本1 : Michel de Montaigne [蒙田]著,《蒙田隨筆全集》(Essais)下卷,陸秉慧、劉方翻譯,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第八章〈論交談藝術〉(«De l’art de conferer»),174-205頁。
補充資料: 斯蒂芬.褚威格(Stefan Zweig)著《感謝蒙田》, 舒昌善譯,臺北市 : 網路與書出版,大塊文化發行,2009。
思考議題與討論方向:在蒙田的〈論交談藝術〉一文中,哪些訊息可幫助你提出有關作者身處之政治制度、社會環境的問題?作者在文中思考什麼問題?你認為他如何看待書籍與知識的關係,以及他自己與書籍、與知識的關係?
讀本2:Mary Gordon, Joan of Arc, 2000;中譯本:瑪麗.高登著,《聖女貞德》,陳相如譯,臺北縣新店市:左岸,2007。
電影:Joan of Arc [videorecording] / Columbia Pictures and Gaumont present ; directed by Luc Besson ; written by Andrew Birkin and Luc Besson ; produced by Patrice Ledoux, 1999 (157 min.).
補充資料:Judith G. Coffin, Robert C. Stacey, Western Civilizations: Their History and Their Culture (Brief Edi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5, « The Later Middle Ages, 1300-1500 » (pp. 292-319) : «France», pp. 316-317 ; «The Triumph of National Monarchies », pp. 309-310.
思考議題與討論方向:比較讀本2的作者和電影的導演,透過聖女貞德這個歷史人物,如何討論身體、呈現身體?並反思在當代社會中,身體在規範、懲罰與個人的使用之間的問題。
第十週到第十七週
讀本1:魏而思(John E. Wills, Jr.)著,《1688:A Global History》,宋偉航譯,台北:大塊文化,2001,第十四章〈太陽王的宮闈〉;第十八章〈文字共和國〉。
讀本2:Robert Darnton, The Great Cat Massacre and Other Episodes in French Cultural History,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4;羅伯•丹屯,《貓大屠殺 - 法國文化史鉤沉》,國立編譯館主譯,呂健忠譯,台北市 : 國立編譯館與聯經公司合作翻譯發行,民94[2005],第三章〈資產階級梳理他的世界:城市即文本〉;第四章〈警探整理他的檔案:文壇解剖〉
電影:The King Dances(Le Roi danse),導演:Gerard Corbiau, 編劇: Eve de Castro, Andree Corbiau, Didier Decoin, 主演:Benoit Magimel, Boris Terral, Tcheky Karyo, 2000 (157 min.)。
思考議題與討論方向:請根據課堂講授內容、指定讀本與影片作為範圍,自訂一個你將在期末考試上進行闡釋的題目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討論課出席率與參與表現 |
30% |
包含在課程ceiba討論看板上的發表
<br><br> |
2. |
期中報告 |
35% |
報告抄襲最嚴重以0分計算 |
3. |
期末考試 |
35% |
考試作弊以0分計算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8 |
單元一:「文明進程」中的法蘭西 |
第2週 |
9/25 |
城堡與城市文明(I) |
第3週 |
10/02 |
城堡與城市文明(II) |
第4週 |
10/09 |
教會與大學的興起(I) |
第5週 |
10/16 |
教會與大學的興起(II) |
第6週 |
10/23 |
教會與大學的興起(III) |
第7週 |
10/30 |
單元二:邁向君主專制政體
從差異到不寬容:宗教改革、衝突與戰爭(I) |
第8週 |
11/06 |
從差異到不寬容:宗教改革、衝突與戰爭(II) |
第9週 |
11/13 |
地理大發現與法蘭西 |
第10週 |
11/20 |
義大利文藝復興模式的深化:緩慢的文化變革 |
第11週 |
11/27 |
路易十四與宮廷社會(I) |
第12週 |
12/04 |
路易十四與宮廷社會(II) |
第13週 |
12/11 |
單元三:啟蒙思想的世界
書籍檢查與科學革命(I) |
第14週 |
12/18 |
書籍檢查與科學革命(II) |
第15週 |
12/25 |
啟蒙哲士、開明君主、貴族的沙龍社交(I) |
第16週 |
1/01 |
啟蒙哲士、開明君主、貴族的沙龍社交(II) |
第17週 |
1/08 |
總論:法國大革命的文化源起 |
第18週 |
1/15 |
期末考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