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台灣歷史與人物
Taiwanese History and Person 
開課學期
103-2 
授課對象
學程  臺灣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歐素瑛 
課號
Hist1541 
課程識別碼
103 5123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7,8(14:20~16:20) 
上課地點
博雅103 
備註
兼臺灣研究學程,臺灣歷史領域課程。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272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2Hist1541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人物與事件,可說是歷史的血肉,想要一窺歷史之究竟,絕對不能忽略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瞭解。臺灣歷史相當複雜而多元,各時代人物在歷史變遷中的自處發展之道,亦各不相同。十九、二十世紀的臺灣,歷經日本和中華民國的統治,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威權走向民主,從邊陲島嶼走向先進國家,在政權更迭、意識型態及價值觀念變動頻繁的年代,臺灣人如何自處、調適及發展,不僅顯示出個人的風骨、思想及作為,且影響臺灣歷史的發展方向。 

課程目標
本課程係以十九、二十世紀臺灣重要人物為講授主軸,以人物為經,事件為緯,試圖透過臺灣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與事,涵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作重點式的整理描述,協助同學建立今日處身的臺灣之所由來的全面視野。 
課程要求
1、課堂認真聽講。
2、複習課堂講義。
3、撰寫課程相關作業。
4、參與校外教學。
5、就課程相關議題,於CEIBA課程網站討論區進行討論。
6、期末考試。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四、各講次指定及參考書目
第一講:後藤新平:殖民統治基礎的奠定者
指定閱讀:小林道彥著,李文良譯,〈後藤新平與殖民地經營──日本殖民政策的形成與國內政治〉,《臺灣文獻》48卷3期(1997),頁101-121。
參考閱讀:姚人多,〈認識臺灣:知識、權力與日本在臺之殖民治理性〉,《臺灣社會研究》46期(2001),頁119-182。

第二講:林獻堂、蔣渭水:民族運動的領導者
指定閱讀:張炎憲,〈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收入張炎憲、戴寶村、李筱峰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玉山社,1996,頁131-59。
參考閱讀:周婉窈,《日據時代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1989。

第三講:八田與一:嘉南大圳之父
指定閱讀:陳鴻圖,〈嘉南大圳對土地改良及農作方式之影響(1924-1945)〉,《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期(2001.12),頁189-223。
參考閱讀: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土地問題〉,《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4,第二章第一節,頁31-44。
涂照彥著,李明俊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新人間,1994。

第四講:磯永吉:蓬萊米之父
指定閱讀:林鐘雄,〈日據下臺灣的糖米經濟與工業化〉,收入氏著《臺灣經濟經驗一百年》,臺北:三民,1998,頁33-71。
參考閱讀: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2003。

第五講:黃土水:近代美術運動的先驅
指定閱讀:顏娟英,〈殿堂中的美術:臺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啟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4本第2分(1993),頁469-610。
參考閱讀:顏娟英,〈日據時期臺灣美術史的研究〉,《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1992,頁1511-1577。

第六講:鄧雨賢:歌謠與社會
指定閱讀:王櫻芬,〈聽見臺灣:試論古倫美亞唱片在臺灣音樂史上的意義〉,《民俗曲藝》116期(2008),頁169-196。
參考閱讀:王櫻芬,〈戰時臺灣漢人音樂的禁止和「復活」:從一九四三年「臺灣民族音樂調查團」的見聞為討論基礎〉,《臺大文史哲學報》61期(2004),頁1-24。

第七講:杜聰明:藥理學之父、醫學教育之舵手
指定閱讀:劉士永,〈杜聰明對臺灣藥物戒癮治療的貢獻〉,收入胡健國編,《20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2),頁391-431。
劉士永,〈一九三○年代以前日治時期臺灣醫學的特質〉,《臺灣史研究》第1卷4期(1997),頁97-148。
參考閱讀:范燕秋,〈日治前期臺灣公共衛生之形成(1895-1920):一種制度面的觀察〉,《思與言》33-2(1995),頁211-258。
范燕秋,〈新醫學在臺灣的實踐(1898-1906):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談起〉,《新史學》,第9卷第3期(1998),頁49-86。

第八講:林茂生:二二八受難的臺籍菁英
指定閱讀:李東華,〈二二八事變與林茂生遇害〉、〈光復初期的民族情感與省籍衝突——從台灣大學的接收改制做觀察〉,收入氏著《光復初期臺大校史研究:1945-1950》(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頁78-96,197-241。
參考閱讀:薛化元,〈戰後十年臺灣的政治初探(1945-1955):以國府在臺統治基盤的建立為中心〉,收入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惠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8,頁13-38。
陳翠蓮,《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一「自治的夢想」(新北:衛城,2013),頁206-302。

第九講:傅斯年:維護校園與學術獨立的教育者
指定閱讀:歐素瑛,〈四六事件對臺灣大學的衝擊〉,《臺灣學研究》,第12期(2011),頁17-42。
參考閱讀:歐素瑛,《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北:臺灣古籍,2006。

第十講:尹仲容、李國鼎-經濟起飛的領航者
指定閱讀:瞿宛文,〈民國傳承與臺灣戰後經濟發展〉,收入黃克武等著《追尋百年崎嶇路:夜話民國12講》(新北市:傳記文學,2011),頁290-318。
參考閱讀:李國鼎口述,劉素芬編著,陳怡如整理,《我的台灣經驗:李國鼎談台灣財經決策的制定與思考》,臺北:遠流,2005。

第十一講:雷震-自由人權的追求者
指定閱讀:王振寰,〈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1989),頁71-116。
參考閱讀:薛化元,《雷震與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臺北:國科會,2000。

第十二講:吳濁流:熱情書寫的鐵血文學家
指定閱讀:王明珂,〈過去、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臺灣的族群經驗〉,收入《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頁249-274。
參考閱讀:吳濁流,《臺灣連翹》,臺北:草根,1995。
 
參考書目
讀書報告指定閱讀書目(2/25)
1. 張超英口述,陳柔縉執筆,《宮前町九十番地》。臺北:時報,2007。
2. 許雪姬訪問,曾金蘭紀錄,《藍敏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5。
3. 許雪姬訪問,曾金蘭紀錄,《柯台山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
所,1997。
4. 黃自進訪問,簡佳慧紀錄,《林金莖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
所,2003。
5. 羅福全口述,陳柔縉執筆,《榮町少年走天下:羅福全回憶錄》。臺北:天下,2013。
6. 桑品載,《岸與岸》(臺北:爾雅,2001)與《小孩老人一張面孔》(臺北:爾雅,2013)
(選此項者必須兩本書都看)
7. 與那原惠著,辛如意譯,《到美麗島:沖繩、臺灣 我的家族物語》。臺北:聯經,2014。
8. 黃富三,《林獻堂傳》。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4。
9. 巴代,《走過:一個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臺北:印刻,2010。
10. 一青妙著,辛如意譯《我的箱子》。臺北:聯經,2013。
11. 張深切,《里程碑,又名:黑色的太陽》。臺北:文經,1998。。張深切全集版。
12. 許世楷口述,張炎憲等合編,《許世楷與台灣認同外交》。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
會,2012。
13. 楊金妮,《台灣地質學的先行者.王源》。臺北:玉山社,2006。
14.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1967、1977-1978、1988、2004。
15. 黃朝琴,《我的回憶》。臺北:黃陳印蓮,1981。
16. 陳三井、許雪姬訪問,楊明哲紀錄,《林衡道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
硏究所,1992。
17. 吳三連口述,吳豊山筆記,《吳三連回憶錄》。臺北:自立晚報,1991。
18. 楊千鶴著,張良澤、林智美譯,《人生的三稜鏡》。臺北:前衛,1995。
19. 柯旗化,《臺灣監獄島》。臺北:第一出版社,2002。
20. 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1996。
21. 陳奇祿口述,陳怡真撰,《澄懷觀道:陳奇祿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04。
22. 黃肇珩,《記者:黃肇珩記者生涯與眞實人生》。臺北:立緒,2000。
23. 陳偉智,《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24. 王汎森著,王曉冰譯,《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臺北:聯經,2013。
25. 謝國興,《亦儒亦商亦風流—陳逢源(1893—1982)》。臺北:允晨,2003。
26. 蘇瑞鏘,《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傅正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臺北:前衛,2007。
27. 黃華昌,《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臺北:前衛,2004。
28. 曾永賢口述,張炎憲,許瑞浩訪問記錄,許瑞浩、王峙萍記錄整理,《從左到右六十年:
曾永賢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09。
29. 鄭玉麗口述,遲景德、林秋敏訪問,林秋敏紀錄整理,《鄭玉麗女士訪談錄》。臺北縣新
店市:國史館,2000。
30. 吳新榮,《吳新榮回憶錄》。臺北:前衛,1989。
31. 余陳月瑛,《余陳月瑛回憶錄》。臺北:時報,1996。
32. 邱家洪,《打造亮麗人生:邱家洪回憶錄》。臺北:前衛,2007。
33. 張榮發,《張榮發回憶錄:長榮集團總裁與海結緣的一生》。臺北:遠流,1997。
34. 王昭明,《王昭明回憶錄》。臺北:時報,1995。
35. 盛竹如,《螢光幕前:盛竹如回憶錄》。臺北縣:新新聞,1995。
36. 李潔明(James R. Lilley),林添貴譯,《李潔明回憶錄》。臺北:時報,2003。
37. 綢仔絲萊渥口述,中村勝、洪金珠著,《山深情遙:泰雅族女性綢仔絲萊渥的一生》。臺
北:時報,1997。
38. 陳碧奎口述,林慧姃整理,《赤手空拳 : 一個「少年工」的故事》。臺北:前衛,1998。
39. 高玉樹口述,林忠勝撰述,吳君瑩紀錄,《高玉樹回憶錄:玉樹臨風步步高》。臺北:前
衛,2007。
40. 下山一(林光明)自述,下山操子(林香蘭)譯寫,《流轉家族: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
察爸爸和我的故事》。臺北:遠流,2011。
41. 廖欽福口述,林忠勝撰述,吳君瑩紀錄,《廖欽福回憶錄:苦盡甘嘗詠福華》。臺北:前
衛,2005。
42. 謝東閔口述,《歸返:我家和我的故事》。臺北:聯經,1988。
43. 王作榮,《壯志未酬:王作榮自傳》。臺北:天下遠見,1999。
44. 紀慧玲著,《廖瓊枝:凍水牡丹》,臺北:時報文化,1999。
45. 王育德,《王育德自傳:出生至二二八後脫出臺灣》,臺北:前衛,2002。

46. 唐香燕,《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新北市:無限出版,2013。
47. 張秀哲,《「勿忘臺灣」落花夢》。臺北:衛城,2013。
48. 賴泰安著,張詠翔譯,《出發吧!少年飛行兵》。臺北:楓書坊,2014。
49. 松田良孝著,邱琡雯譯,《八重山的臺灣人》。臺北:行人,2012。

50. 史明口述,史明口述訪談小組執筆,《史明口述史》。臺北:行人,2013。
51. 許倬雲口述,陳永發、沈懷玉、潘光哲訪問,周維朋記錄,《家事、國事、天下事 : 許
倬雲院士一生回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硏究所,2010。
52. 楊基銓,《楊基銓回憶錄》。臺北:前衛,1996。
53. 齊邦媛,《巨流河》。臺北:天下,2009。
54. 朱江淮口述,朱瑞墉整理,《朱江淮回憶錄 : 台籍第一位電氣工程師》。臺北:朱江淮
基金會,2003。
55. 康寧祥,《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臺北:允晨,2013。
56. 顧正秋,《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臺北:時報,1997。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校外教學心得 
10% 
參與校外教學,撰寫逾1,500字之行程經歷與心得感想,6月8日以前繳交。 
2. 
期末考試 
30% 
就本學期上課內容,進行紙筆測驗。 
3. 
讀書報告 
30% 
於指定書目中擇一閱讀,依課程要求格式,撰寫3,000-4,000字之讀書報告,5月25日以前繳交。 
4. 
影評 
10% 
於課堂放映之「跳舞時代」及「悲情城市」中擇一撰寫約1,000字之影評,5月18日前繳交。 
5. 
平時成績 
20% 
CEIBA討論區問題回覆與發言。各週將從該講次指定閱讀中提出問題,同學應回答指定問題兩次以上始給予基本分數。 
6. 
額外加分 
0% 
上課參與、小條子作業、唱歌。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2/23  (大年初五) 
第2週
03/02  課程導論 
第3週
03/09  【01】後藤新平-殖民統治基礎的奠定者 
第4週
03/16  【02】林獻堂、蔣渭水-民族運動的領導者 
第5週
03/23  【03】八田與一-嘉南大圳之父 
第6週
03/30  【04】磯永吉-蓬萊米之父 
第7週
04/06  (清明節補假) 
第8週
04/13  【05】黃土水-近代美術運動的先驅 
第9週
04/20  影片欣賞:《跳舞時代》<br>
★報告、心得寫作說明
 
第10週
04/27  【06】鄧雨賢-歌謠與社會 
第11週
05/04  【07】杜聰明-藥理學之父、醫學教育之舵手 
第12週
05/11  影片欣賞:《悲情城市》 
第13週
05/18  【08】林茂生-二二八受難的臺籍菁英 
第14週
05/25  【09】傅斯年-維護校園與學術獨立的教育者 
第15週
06/01  【10】尹仲容、李國鼎-經濟起飛的領航者 
第16週
06/08  【11】雷震-自由人權的追求者 
第17週
06/15  影片欣賞:《戀戀風塵》 
第18週
06/22  期末考試 
第15-1週
05/30  05/30-31【校外教學】景美人權文化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