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西藏文化史 CULTURE HISTORY OF TIBET |
開課學期 |
97-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林純瑜 |
課號 |
Hist3095 |
課程識別碼 |
103 5150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5,6(12:20~14:10) |
上課地點 |
普203 |
備註 |
充抵歷史一、歷史二。兼通識A23。。A23*:歷史思維、世界文明領域。可充抵通識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90人 外系人數限制:6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71cht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西藏地處亞洲諸大文明(中國、印度、波斯)交會之處,文化豐富、多元,過去卻鮮為世人所知。自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印度,西藏問題遂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西藏文化的深邃內涵更是引起西方學者研究的熱潮,西藏學已成國際顯學之一。
經過1959年的巨變,西藏的社會結構產生重大變化,傳統的文化與價值觀在逐漸消失之中。值此時節,對西藏文化史的探討尤有助於了解當今諸多現象與事件發展的來龍去脈。充實對西藏歷史與文化的認識對於西藏現況之改善也是極為實際的切入點。本課程以歷史的進程為軸,討論西藏文化的形成及其在不同時期的變化與發展。課程以講授為主,修課同學須分組進行隨堂報告。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目的在豐富修課同學在西藏文化與歷史方面的知識,增進修課同學對西藏的認識,擴展修課同學在亞洲文明方面的視野,同時培養同學容受異文化的胸襟,並期同學能在此基礎上,逐漸具備思考西藏的現實處境與未來展望的客觀態度與能力。 |
課程要求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主要參考書:
1. Snellgrove, 1980, David and Richardson, Hugh, A Cultural History of Tibet.
Boulder: Prajna Press.
其他參考書:
2. Kapstein, Matthew T., 2006, The Tibetans. Blackwell Publishing.
3. Richardson, Hugh E., 1962, Tibet and Its Histor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Shakabpa, Tsepon W. D., 1967, Tibet, a Political History.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測驗 |
20% |
|
2. |
期末測驗 |
20% |
|
3. |
分組報告 |
35% |
口頭報告15%、個人書面報告20% |
4. |
平時成績 |
25% |
課堂參與18%、自我介紹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