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臺灣歷史與文化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aiwan 
開課學期
103-2 
授課對象
學程  臺灣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呂紹理 
課號
Hist1594 
課程識別碼
103 5228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博雅102 
備註
兼臺灣研究學程,屬臺灣歷史領域與臺灣文化領域課程。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1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2Hist1594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授課重點擬由東亞史及多族群關係的角度探討台灣歷史發展的過程。本課程每週上課兩小時,以一學期為度,分為「遠古的移民活動」、「近代移民社會的胎動」、「躍上舞台的漢人」、「移民?殖民?」及「移民?難民?」等五大單元探討各時期臺灣歷史的發展及其特質。 

課程目標
臺灣社會具有長期移民的特質,不同時代帶進不同的新移民者,形成豐富多元的歷史與文化。本課程將特別著重不同時期的移民現象,期使同學理解累層蘊積、多樣分歧的移民文化。此種移民文化究竟在我們身上留下何種印記?需要修課同學以積極閱讀、參與討論、寫作等方式逐步探索。「每個人都有歷史,每個人都是歷史家」,期望修這門課的同學,不僅只是歷史故事的聽眾而已,更能培養探尋、述說自身歷史故事的能力。 
課程要求
本課程每一單元均有相應配合的精選專書,同學可透過參與小組期末報告的方式閱讀,將可加強特定單元的認識。另外,本學期會針對其中兩大單元,挑選相對應的史料,請同學閱讀並撰寫心得,使同學能初步認識史料的背景、性質及解讀方式。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三 14:00~16:00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
曹永河,《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北:聯經山版事業公司,2000年)
歐陽泰,《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7年)
歐陽泰,《決戰熱蘭遮:歐洲與中國的第一場戰爭》(臺北:時報,2012)
張炎憲等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上、下冊)(臺北:玉山社,1996年)
中村孝治著,吳密察、翁佳音編譯,《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上卷:概說、產業》,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年
黃富三,《霧峰林家的興起》(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3年)
黃富三主編,《海、河與臺灣聚落變遷 : 比較觀點》(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09年)
李文良,《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1年)
許雪姬,〈邵友濂與台灣的自強新政〉,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7年6月
陳其南,〈土著化與內地化:論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發展模式〉,《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一輯,臺北:中研
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4,頁335-366。
吳密察,《台灣近代史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
周婉窈,〈從比較觀點看台灣與朝鮮的皇民化運動〉,《新史學》,第五卷第二期(1994年)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出版社,2004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年)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
柯志明,《米糖相剋: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社,2003年)
黃秀政,《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臺北:商務印書館,1996年)
陳翠蓮,《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臺北:遠流出版社,2008年)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社,1999年)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張淑雅,《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臺北:衛城出版社,2011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上課出席與摘要作業 
40% 
(甲、出席)本學期有1次演講及1次校外參訪。這兩次活動,缺席1次以曠課2次論。全學期缺席超過6次(含)以上者扣考期末考。 (乙、摘要與心得作業,由TA評分,佔20﹪)每位同學需針對上述1次演講及校外參訪,撰寫500﹣1000字左右的演講摘要心得及參訪心得,共兩篇。摘要心得的寫作基本要求,將於開學上課時說明。 (丙、史料閱讀心得,20%)本學期共有兩分史料,要謣同學於課前閱讀,以便配合相應之單元教學內容,增加同學對於該時代的理解。史料作業的撰寫方式及基本規範,將於開學第三週說明。 
2. 
小組期末報告 
30% 
由老師所提供的書單中,選擇兩本主題相關的書籍,以共同閱讀及討論的方式,思索其間的相互關係,並撰寫主題式讀書心得報告(參考書單將於加退選後公布於CEIBA)。每一位同學均須負責撰寫至少1000字以上的內容。小組書面報告須於第17週(1月7日)上課時繳交,逾時不收,全組並以0分計算。  
3. 
期末考 
30% 
除閱讀資料外,亦會由上課演講、討論或學生報告等內容取材。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4  導論:課程介紹 
第2週
3/03  遠古的移民活動 
第3週
3/10  近代移民社會的胎動:荷鄭時期 
第4週
3/17  躍上舞台的漢人 
第5週
3/24  移民社會的衝突與融合 
第6週
3/31  由遊移至定著:清末的臺灣 
第7週
4/07  清代臺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 
第8週
4/14  移民?殖民?日治時期殖民制度的建立 
第9週
4/21  臺灣社會的反殖民運動 
第10週
4/28  從島民到皇民之路 
第11週
5/05  專題演講:「國姓爺在臺南:臺灣公共歷史的個案考察」主講人:張隆志教授(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教授) 
第12週
5/12  在島民與皇民之間:日治時期的臺灣原住民 
第13週
5/19  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 
第14週
5/26  戰後初期的臺灣:新移民、 殖民與文化衝突 
第15週
6/02  戰後臺灣的發展 
第16週
6/09  小組報告 
第17週
6/16  校外參觀(暫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