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
The History of Democratic Movements in Postwar Taiwan 
開課學期
109-1 
授課對象
學程  臺灣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陳翠蓮 
課號
Hist1595 
課程識別碼
103 5229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博雅103 
備註
開放國北教2名加選。
總人數上限:10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1Hist1595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一、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戰後台灣從威權體制至民主轉型過程為主,說明威權時期台灣的政治情況,歷次民主運動奮鬥過程,從歷史回顧中探討台灣民主發展的特性及面對的挑戰。
  本課程分為四大部分:(一)戰後初期台灣與二二八事件;(二)戰後威權體制的形成;(三)戰後各個時期的民主運動;(四)轉型正義與民主鞏固。
  本課程以歷史敘述為主軸,綜合政治學研究中有關民主與威權、民主轉型、民主鞏固相關成果,作為分析戰台灣政治的參考架構。課程包括教師講授、紀錄片輔助教學、分組討論。

二、授課方式
教師講授
課堂討論
心得報告撰寫
影片觀賞與討論3次
專家演講2次

三、每週進度及教學內容簡述
本課程分為以下8個單元,每一單元以2-3週進行。
(一)戰後初期的政治衝突
說明戰後接收情形,二二八事件過程及其影響。
(二)戰後白色恐怖與台灣大學
白色恐怖的背景、一九五O至七O年代肆虐情形、台灣大學所受影響。
(三)台灣威權體制的建立
說明戡亂/戒嚴體制之形成,萬年國會與終身總統之原因,白色恐怖之狀況,並探討此些問題對憲政、民主、人權之影響。
(四)早期民主運動的歷程與目標
說明1950-1970之民主運動與事件,其目標、過程與影響。包括自由中國與組黨運動、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事件、大學雜誌與論政熱潮、台大哲學系事件等。
(五)黨外運動與美麗島事件
說明1970年代末期以來所形成之反對運動,其訴求與行動,及愈形組織化的過程;並說明1979年美麗島事件的發生及其影響。
(六)威權轉型時期的台灣
說明1980-1990以來台灣社會所面臨的內外挑戰,朝野政治緊張與衝突,及走向民主發展的過程。民主轉型之過程。包括1980年代的政治暴力案件,解嚴、終止戡亂與民主化,海外黑名單與返鄉問題等等。
(七)民主化與轉型正義
有關民主轉型與歷史遺緒的處置問題,轉型正義的各個面向,各國的處理類型,台灣的處理方式與所遺留的問題。
(八)民主威脅與鞏固
探討台灣民主所受之內外威脅,公民社會發展情況,如何鞏固台灣的民主。 

課程目標
一、說明戰後台灣民主運動之發展過程,增進青年學生對當代政治史有清楚概念。
二、鼓勵青年學生思考戰後台灣民主發展之過程、得失,關心當前所面對之瓶頸與挑戰。
三、提示青年學生做為民主社會公民角色之重要性,珍惜既有之民主成果,學習政治參與。  
課程要求
(一)事前準備,書籍資料閱讀。
(二)各週的分組討論,聆聽與參與。
(三)撰寫期中報告:
1,戰後台灣所發生之政治事件為焦點,搜集資料,撰寫報告。如二二八事件、鹿窟事件、光明報事件、四六事件、四二四刺蔣案、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事件、高雄美麗島事件、江南案、鄭南榕事件等。
2,觀察、參與當前所發生維護民主體制之公民運動,針對其訴求目標、對我國民主體制之影響、未來可能等,進行分析、提出報告。
3,觀察、參與當代維護民主體制之公民團體,針對其訴求目標、運作方式、貢獻與局限等,進行分析、提出報告。
(四)嚴禁抄襲,心得或報告若發現為抄襲,以0分計算。
(五)鼓勵主動學習:如參訪民主運動相關紀念館,或閱讀延伸讀物後,撰寫心得報告,可加分。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一) 李筱峰,《解讀二二八》,台北:玉山社,1998。
(二) 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台北:時報,1995。
(三) 魏廷朝,《台灣人權報告書》,台北:文英堂,1997。
(四) 楊威理,《雙鄉記》,台北:人間,1995。(2009年重刊)
(五)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台北:稻鄉,1996。
(六) 季季,《行走的樹—向傷痕告別》,台北:印刻,2006。
(七) 胡慧玲、林世煜訪問,《白色封印:人權奮鬥證言》,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
(八) 柏楊口述,《柏楊回憶錄》,台北:遠流,1996。
(九) 唐培禮,《撲火飛蛾》,台北:允晨,2011。
(十)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
(十一) 張炎憲等,《台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10。
(十二) 彭明敏,《逃亡》,台北:玉山社,2011。
(十三) 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台北:
稻鄉,1998。
(十四)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台北:時報,1999。
(十五) 新台灣基金會口述史小組編,《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台北:時報文化,
1999。
(十六) 張炎憲等,《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基金會,2009。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9/15  課程概況與要求 
第2週
09/22  第一單元 戰後初期的政治衝突 戰後情勢與台灣 
第3週
09/29  第一單元 戰後初期的政治衝突 二二八事件經過與影響
 
第4週
10/06  第二單元 白色恐怖與台灣社會 白色恐怖與台灣社會 
第5週
10/13  第二單元 白色恐怖與台灣社會 白色恐怖與台灣大學 
第6週
10/20  第三單元 黨國威權體制之特性 威權體制與民意機構 
第7週
10/27  第三單元 黨國威權體制之特性 黨國體制與社會控制 
第8週
11/03  第三單元 黨國威權體制之特性 影片觀賞與討論:1970年刺蔣案 
第9週
11/10  第三單元 黨國威權體制之特性 黨國體制與侍從主義(期中考周) 
第10週
11/17  第四單元 早期民主運動的目標 1950-1960的民主運動 影片放映:火線任務:台灣政治犯救援錄(期中報告繳交) 
第11週
11/24  第五單元 轉型期的台灣 美麗島事件、1980年代的暴力政治 
第12週
12/1  第五單元 轉型期的台灣
民主轉型中的自由化與民主化 
第13週
12/8  第五單元 轉型期的台灣 影片觀賞: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化 
第14週
12/15  第六單元 民主防衛、轉型正義與台灣 演講
講者:林佳和教授(政治大學法律學系)
講題:民主的敵人及其防衛(暫定) 
第15週
12/22  第六單元 民主防衛、轉型正義與台灣 演講
講者:沈伯洋教授(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講題:中國資訊戰與台灣民主體制(暫定) 
第16週
12/29  第六單元 民主防衛、轉型正義與台灣
轉型正義與民主鞏固(一) 
第17週
01/05  第六單元 民主防衛、轉型正義與台灣
轉型正義與民主鞏固(二) 
第18週
01/12  期末考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