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臺北城市記憶
Taipei Urban Memory 
開課學期
113-1 
授課對象
學程  臺灣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顏杏如 
課號
Hist1631 
課程識別碼
103 5332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博雅301 
備註
兼「臺灣研究學分學程」藝術與人文領域。
總人數上限:5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學生基於希望「認識自己所在的城市」而有的「自主提案通識課程」。
從對「自身所在的城市」之好奇與關懷出發,本課程帶領修課同學認識臺北城市發展的軌跡以及特定街區的特色與樣貌,課程內容包含探究城市發展擴張的軌跡、都市規劃的歷程、特定的街區何以出現特定類型的建築、地景、產業型態,並探問國家力量、商業活動與文化思維如何形塑並影響各街區的特色與風貌。
當訴說城市「記憶」時,也必須問,是「誰」的記憶,關於「什麼」的記憶?因此,除了原提案建議的依「行政區劃」介紹各區風貌外,也探問不同時代的人群活動,為城市留下了什麼樣的風貌,政治變動又為城市烙印何種痕跡,不同族群、產業、社會階層的人群又如何在城市中打拼,堆疊出城市的記憶。
授課方式除了課堂的講授外,也穿插校外的實地踏查,走讀,參訪等活動。在作業與報告中透過實作,期待修課同學們動手動腳,實際走訪、閱讀文獻,並運用地圖、照片、文學作品等等不同類型的資料,嘗試以多樣的方式觀察身處的城市。 

課程目標
認識身處的台北都市及其歷史,藉此思考人與城市之間的多樣關係,體察都市中多樣的人群活動與文化底蘊。
除了掌握城市發展的脈絡,理解人群活動與地景、產業與城市風貌之間的關係外,也培養自身透過收集資料,實地踏查的能力,探索理解城市的多種可能。
 
課程要求
1. 預習及複習指定、延伸閱讀資料。
2. 透過資料閱讀與課堂討論,提出自己的心得與想法,並激盪、延伸至日常周遭的觀察與關懷。
3. 透過平時作業、學期報告動手收集資料、運用資料並實地走訪、參與討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町村敬志、西澤晃彥著,蘇碩斌譯,《都市的社會學——社會顯露表象的時刻》臺北:群學,2012。
蘇碩斌,《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修訂一版)》台北:群學,2010。
栖來光著、邱函妮譯,《在台灣尋找Y字路》台北:玉山社,2017。
林秀澄、高明孝主編,《城事計劃:戰後臺北都市發展歷程》台北:田園城市,2014。
李宗信,《瑠公大圳》台北:玉山社,2014。
王惠君,《臺北歷史・空間・建築》新北:左岸,2019。
殷寶寧,《我城故事:大稻埕街區生活書寫》奇異果文創,2021。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王韶君、李奕萱等著,《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22。
 
參考書目
凱文.林區(KEVIN LYNCH),《城市的意象》台北:遠流,2014。
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2001。
畢恆達,《空間就是想像力》台北:心靈工坊,2014。
詹素娟、劉益昌,《大台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凱達格蘭調查報告》,台北:台北市 文獻會委託執行,1999。
魏德文主編、高傳棋編著,《穿越時空看台北:台北建城120週年:古地圖 舊影像 文獻 文物展》台北:北市文化局,2004。
張樞、王俊雄編,《臺北原來如此》台北:皇冠,2013。
台北城市散步,《台北城市散步:走過,不路過》台北:奇異果文創,2017。
水瓶子,《台北慢步》台北:玉山社,2018。
舒國治,《水城台北》台北:皇冠,2010。
李日章,《赤峯街5號的那些事》玉山社,2015。
韓良露,《台北回味》有鹿文化,2014,
李志銘,《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台北:聯經,2013。
珍・雅各(Jane Jacobs),吳鄭重譯注,《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台北:聯經,2019。
廖桂賢,《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讓你健康有魅力的城市設計》野人,2009。
殷寶寧,《情慾‧國族‧後殖民:誰的中山北路?》左岸文化出版,遠足文化發行,2006。
周文龍著,陳湘陽、蔣義譯,《錯置臺北城》麥田,2018。
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印刻,2008。
黃克先,《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春山,2021。
殷寶寧,《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臺北:典藏,2022年4月。
林佳瑋等作 ; 王志弘主編,《叛民城市 : 臺北暗黑旅誌》臺北市 : 公共冊所,2015。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與課堂討論 
24% 
 
2. 
平時作業 
36% 
包含:閱讀摘要心得、實地踏查紀錄、走讀紀錄與心得、演講心得各一 
3. 
期末報告 
4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6  課程說明 
第2週
9/13  城市發展與都市計畫 
第3週
9/20  觀察台北的N種方式 
第4週
9/27  從Y字路觀察台北:水文、地形與歷史(栖來光) 
第5週
10/4  走讀淡水河(李宗信、水利署) 
第6週
10/11  街區的紋理:艋舺、大稻埕、城內 
第7週
10/18  校外專家演講(殷寶寧) 
第8週
10/25  期中考週 (小組討論與期末報告規劃) 
第9週
11/1  (實地踏查)萬華:廟宇、市場、糖廍文化園區 
第10週
11/8  保存與記憶:誰的記憶?什麼的記憶? 
第11週
11/15  校慶 
第12週
11/22  全校運動會 
第13週
11/29  從日式宿舍到文學地景(紀州庵文學森林) 
第14週
12/6  探訪不義遺址(張維修) 
第15週
12/13  期末報告 
第16週
12/20  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