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法國社會文化史二
FRENCH SOCIAL CULTURAL HISTORY(Ⅱ) 
開課學期
96-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秦曼儀 
課號
Hist1531 
課程識別碼
103 51040 
班次
01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3,4,@(10:20~) 
上課地點
新103 
備註
含討論課。充抵歷史一、歷史二。。兼通識A23。A23*:歷史思維、世界文明領域。可充抵通識
限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9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62fsch01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個別型通識教育改進計畫補助計畫」

法國社會文化史(二)是以拿破崙崛起的時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60年代這段時期的歷史情境為主,探詢孕生於其中的思想潮流、政治論述和轉變中的社會面貌。課程將透過「秩序、權力的新主人與其挑戰者」、「認同與它者」、「傲慢與偏見中昇起的異音」三個單元,來帶領同學了解這段時期法國社會內部的、與鄰國的、乃至與更遙遠的「東方」的互動關係,以及認識當代法國社會中現代意義之知識份子的誕生,特別是他們批判性言說與行動中所捍衛的理念與價值。  

課程目標
課程目的一方面是讓學生具備有助思考人文環境的歷史知識,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對消費性訊息具有批判性閱讀的能力,及對中文世界以外的世界投注更多具歷史感的關懷與興趣。課程含討論課共三學分,除講演之外,每個單元都配合主題安排讀物和影片,由教學助理根據授課者設計的議題帶領同學進行討論。  
課程要求
1. 課堂(包括討論課)三次點名未到又未請假(需提病假、事假和公假證明)視同退選不給予學期成績

2. 期中分組討論課佔25%,三份報告(兩份小組,一份個人)各佔個人學期成績的25%(共75%)

3. 抄襲最嚴重以0分計算

4.根據三個單元所設計的三個報告議題中,請選兩個單元做為小組報告,一個做為個人報告。

5.報告以3千字為下限5千字為上限。

6.請注意,請於繳交日提供書面,逾期依日數扣分;電子檔主題依序注明962FSCH4、學號、姓名。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三 15:00~17:00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4-1. 單元一:秩序、權力的新主人與其挑戰者
指定教科書:Judith G. Coffin, Robert C. Stacey, Western Civilizations: Their
History and Their Culture (Brief Edi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5:« The French Revolution », pp. 501-525.
Alexis de Tocqueville, “How, given the facts set forth in the preceding
chapters, the Revolution was a foregone conclusion” in The Old Regim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1856), New York, Doubleday, 1955, pp. 203-211 [中文版:托克
維爾箸,〈第八章:大革命如何從以往事物中自動產生〉,《舊制度與大革命》,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7,第235至242頁]

4-2. 單元二:認同與它者
指定教科書:Judith G. Coffin, Robert C. Stacey, Western Civilizations: Their
History and Their Culture (Brief Edi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5) : « Social Change: The Middle Classes », pp. 545-551.
讀本:Peter Gay, Schnitzler’s Century : The Making of Middle-Class Culture,
1815-1914, 2002 ;中譯本:彼得.蓋伊,《史尼茨勒的世紀 : 布爾喬亞經驗一百年1815-
1914。一個階級的傳記》;梁永安譯,臺北縣新店市 : 立緖文化, 民93。

4-3單元三:傲慢與偏見中昇起的異音
讀本:Edward W. SAID,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1994;中譯本:艾德
華•薩依德著,《知識份子論》,單德興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4。

*其他參考書目
1.Michael Burns, France and the Dreyfus Affair : A Documentary History,1999 ;
中譯本:麥可•本恩斯著,《法國與德雷福事件》,鄭約宜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3
初版一刷。

2.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 New York : Verso, 1991;中譯本:班納迪克•安德
森著,《想像的共同體 :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吳叡人譯,台北市 : 時報文化, 民
88[1999]。

3.Philippe Ariès et Georges Duby (dir.), Histoire de la vie privée, 5 vols.,
Paris, Éditions du Seuil, 1985-1987 ; 英譯版:A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5
vol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1991.

4.Jacques Barzun, From Dawn to Decadence : 1500 to the Present, 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2000;中譯版:巴森著,《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
生活》,鄭明萱譯,共三冊,台北市:麥田出版,2005初版五刷(2004初版一刷)。

5.Michael Burns, France and the Dreyfus Affair : A Documentary History, 1999;
中譯版:麥克•本恩斯著,《法國與德雷福事件》,鄭約宜譯,台北市:麥田出版,
2003。

6.Georges Duby et Michelle Perrot (dir.), Histoire des femmes, 4 vols., Paris,
Plon, 1991-1992 ; 英譯版:A History of Women in the West, 4 vol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7.Lynn Hunt, The Family Romance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林•亨特著,《法國大
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鄭明萱、陳瑛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2。

8.Hartmut Kaelble, Europäer Über Europa. Die Entstehung des europäischen
Selbstverständnisses in 19. und 20. Jahrhundert;中譯版:哈爾特穆特•凱爾伯樂
著,《歐洲人談歐洲:十九與二十世紀歐洲自我認識的形成》,柯燕珠譯,台北縣新店
市:左岸文化,2005。

9.Norman Hamps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A Concise History, 1975 ; 諾曼•韓普森
著,《法國大革命》,王國璋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初版四刷(1998初版一刷)。

10.Eric J. Hobsbawn, The Age of Revolution 1789-1848, 1975;中譯版:艾瑞克•霍
布斯邦著,《革命的年代:1789-1848》,王章輝等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3初版八刷
(1997初版一刷)。

11.Eric J. Hobsbawn, The Age of Capital 1848-1875, 1962;中譯版:艾瑞克•霍布斯
邦著,《資本的年代:1848-1875》,張曉華等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3初版六刷
(1997初版一刷)。

12.Eric J. Hobsbawn, The Age of Empire 1875-1914, 1987;中譯版:艾瑞克•霍布斯
邦著,《帝國的年代:1875-1914》,賈士蘅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2初版七刷(1997
初版一刷)。

13.Eric J. Hobsbawn,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Programme, Myth,
Reality, 1990;中譯版:艾瑞克•霍布斯邦著,《民族與民族主義》,李金梅譯,台北
市:麥田出版,2001初版二刷(1997初版一刷)。

14.Raymond Jonas, France and the Cult of the Sacred Heart: An Epic Tale For
Modern Times, 2000;中譯版:雷蒙•瓊納斯著,《法蘭西與聖心崇拜》,賈士蘅譯,台
北市:麥田出版,2003。

15.Victor G. Kiernan, The Lords of Human Kind: European Attitudes to Other
Cultures in the Imperial Age, 1995;中譯版:柯能著,《人類的主人:歐洲帝國時期
對其他文化的態度》,陳正國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2初版二刷(2001初版一刷)。

16.Edward W. Said, Orientalism, 1978;中譯版:愛德華•薩伊德著,《東方主義》,
王淑燕等譯,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2004二版九刷(1999初版一刷)。

17.Edward W. Said,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1993;中譯版:愛德華•薩伊德著,
《文化與帝國主義》,蔡源林譯,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2004初版六刷(2001初版一
刷)。

18.Edmund Wilson, To the Finland Station : A Study in the Writing and Acting
of History, 1972;中譯版:艾德蒙•威爾森著,《到芬蘭車站:馬克思主義的起源及發
展》,劉森堯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2初版二刷(2000初版一刷)。

19.Eric R. Wolf, 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 1983;中譯版:艾立克•
沃爾夫著,《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賈士蘅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3。

20.Jean Tioux et Jean-Francois Sirinelli (dir.), Histoire culturelle de la
France, 4 vols. Paris, Éditions du Seuil, coll. « L'univers historique »,1997-
1998.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第一次期中報告 
25% 
單元一:秩序、權力的新主人與其挑戰者。 根據三個單元所設計的三個報告議題中,請選兩個單元做為小組報告,一個做為個人報告。報告以3千字為下限5千字為上限,請注意,請於繳交日提供書面,逾期依日數扣分;電子檔主題依序注明962FSCH4、學號、姓名。  
2. 
第二次期中報告 
25% 
單元二:認同與它者。 根據三個單元所設計的三個報告議題中,請選兩個單元做為小組報告,一個做為個人報告。報告以3千字為下限5千字為上限,請注意,請於繳交日提供書面,逾期依日數扣分;電子檔主題依序注明962FSCH4、學號、姓名。  
3. 
第三次期中報告 
25% 
單元三:傲慢與偏見中昇起的異音。 根據三個單元所設計的三個報告議題中,請選兩個單元做為小組報告,一個做為個人報告。報告以3千字為下限5千字為上限,請注意,請於繳交日提供書面,逾期依日數扣分;電子檔主題依序注明962FSCH4、學號、姓名。 
4. 
學期討論課出席表現 
2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3週
03/05  [單元一] 眾聲喧嘩的法國大革命:理念與實踐的衝突 (II) 
第4週
03/12  [單元一]共和法蘭西與聖心崇拜  
第5週
03/19  [單元一]拿破崙與十九世紀初的歐洲  
第6週
03/26  [單元一]「發現」人民的浪漫主義  
第7週
04/02  [單元二:認同與它者] 工業革命與社會主義者 
第8週
04/09  [單元二]都市計畫與市民生活  
第9週
04/16  [單元二]官方沙龍展:藝術的民主化(I)  
第01週
02/20  課程介紹與總論  
第02週
02/27  [單元一:秩序、權力的新主人與其挑戰者] 眾聲喧嘩的法國大革命:理念與實踐的衝突(I) 
第10週
04/23  [單元二]官方沙龍展:藝術的民主化(II)  
第11週
04/30  [單元二]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  
第12週
05/07  [單元三:傲慢與偏見中昇起的異音] 共和法蘭西的帝國主義  
第13週
05/14  [單元三]反猶主義的盛行與現代知識份子的出現  
第14週
05/21  [單元三]愛國主義與反戰  
第15週
05/28  [單元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知識份子的反省與行動  
第16週
06/04  [單元三]60年代後的消費文化與社會運動  
第17週
06/11  期末總結與討論  
第18週
06/18  期末考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