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中國古代的社會與生活
History of Daily Life in Pre-modern China 
開課學期
101-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張嘉鳳 
課號
Hist2107 
課程識別碼
103 5169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3,4,@(10:20~) 
上課地點
普405 
備註
A2:歷史思維領域。
總人數上限:4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2history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1.本課程的主旨,在介紹與討論古代的社會生活概況,藉由古人留下的文字與圖像紀錄,深入觀察其思想、行為、習慣、風俗與文化的特色,並嘗試透過古今的對話,思索歷史與今人生活的密切關係。
2.本課程將指導同學進行口述歷史訪談與紀錄。 

課程目標
第一講導論
第二講鑼鼓喧天── 節慶與廟會
第三講義命分立──相人與知命
第四講黃道吉日── 曆日與通書
第五講行善積德── 善堂與善書
第六講天女散花── 痘疹與痘神
第七講浪漫遐想── 狐仙與情愛
第八講歷史記憶──真實與立場
第九講西洋風情── 世變與調適
 
課程要求
1. 考試 (30%) ──
A.考試範圍:上課內容與指定書目
B.考試時間:103年6月19日(星期三)10:20~12:10

2. 學期報告 (40%) ── 口述歷史

A. 全班同學分為15組(每組人數待加退選結束後公布),每一組訪談一位人物。
B. 訪談結果須在課堂上報告,並將訪問錄音檔、訪談照片(至少兩張)與口頭報告之pdf或相關資料等上傳至課程網頁。
C. 每組選擇之人物,須事先與教師、助教討論。
D. 每組的報告與討論時間為30分鐘(報告最多25分鐘,其餘時間留待其他同學發問與討論)。
E. 各組報告的順序,以抽籤決定。每組請推派一人擔任組長,以便聯繫。
F. 各組的報告時間,請參看課程進度表。
G. 各組同學名單,最晚請於3月27日上課時繳交給助教。
H. 未依規定準時報告者,成績一律以零分計算。
J. 每組準備報告過程中,若出現任何分工不均的現象,請事先告知助教。

3. 討論 (30%) ──

A.每次上課之第三堂為助教指導的討論課,每位同學均須積極參與。
B.每次上課的討論指定書目(請參看進度表),以及助教規定的功課,均須在課前閱讀完畢。
C.在課堂上或教學網頁上發言的同學,將酌予加分。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1.陳熙遠,〈中國夜未眠──明清時期的元宵、夜禁與狂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5本第2分(2004),頁283-329。
2.廖咸惠,〈體驗「小道」──宋代士人生活中的術士與術數〉,《新史學》,第20卷第4期(2009),頁1-58。
3.梁其姿,〈清代的惜字會〉,《新史學》,第5卷第2期(1994),頁83-115。
4.邱仲麟,〈明清的人痘法──地域流布、知識傳播與疫苗生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7本第3分(2006),頁451-516。
5.李孝悌,〈十八世紀中國社會中的情慾與身體——禮教世界外的嘉年華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3分(2001),頁543-595。
 
參考書目
1. 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
2. 李建民,《中國游藝史──樂舞百戲與社會生活之研究》,臺北:東大出版社,1993。
3. 李壽菊,《狐仙信仰與狐狸精故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
4. 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生活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
5.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
6. 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7. 黃克武、張哲嘉編,《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的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
8. 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9.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
10.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11. 李孝悌,《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臺北:一方出版公司,2002。
12. 馮爾康,《中國社會史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 常建華,《社會生活的歷史學──中國社會史研究新探》,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14.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15. 日.夫馬進著,伍躍、楊文信、張學峰譯,《中國善會善堂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16. 游子安,《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
17. 李孝悌主編,《中國的城市生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5。
18. 陳弱水,《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5. 9。
19. 朱大渭等,《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20. 朱瑞熙,《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21. 史衛民,《元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22. 陳江,《明代中後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
23.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7。
24. 汪聖鐸,《宋代社會生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5. 林富士主編,《疾病的歷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1。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考試 
30% 
 
2. 
學期報告 
40% 
 
3. 
討論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0  第一講導論 
第2週
2/27  第二講鑼鼓喧天──節慶與廟會 
第3週
3/06  第三講義命分立──相人與知命 
第4週
3/13  第四講黃道吉日──曆日與通書 
第5週
3/20  第五講行善積德──善書與善堂 
第6週
3/27  第五講行善積德──善書與善堂 
第7週
4/03  溫書假 
第8週
4/10  專 題 演 講 
第9週
4/17  專 題 演 講 
第10週
4/24  第六講天女散花──痘疹與痘神 
第11週
5/01  第七講浪漫遐想──狐仙與情愛 
第12週
5/08  第八講歷史記憶──真實與立場 
第13週
5/15  學期報告1 ~ 5組 
第14週
5/22  學期報告6 ~ 10組 
第15週
5/29  學期報告11 ~ 15組 
第16週
6/05  第九講西洋風情──世變與調適 
第17週
6/12  端午節放假 
第18週
6/19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