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歷史上的中國社會
Chinese Society in Premodern Times 
開課學期
102-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陳弱水 
課號
Hist1599 
課程識別碼
103 5246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3,4,@(10:20~) 
上課地點
新102 
備註
A2:歷史思維領域。
總人數上限:14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22Hist1599_jschen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是講演兼討論課,主題為中國社會的歷史演變,以近代以前的中國為範圍,涵蓋時代大約從西周到清代中期,即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後十八世紀。
本課預計上課十五週,其中一週為期中考,每次上課三小時,其中兩小時為教師講演,第三小時大抵為分組討論。討論課的主要內容有三:(1)助教對於講演內容的補充說明;(2)對講演內容之討論;(3)對指定閱讀教材之討論。授課教師會準備重要詞彙表,幫助同學掌握本課涉及的議題,也便利討論課的進行。此外,老師鼓勵同學於講演課中提問。 

課程目標
本課希望達成三個主要效益。第一,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前提下,從歷史的角度說明中國社會的性質和變化,藉以提供一些關於中國的重要理解。第二,就當前的角度而言,本課也可說是企圖透過歷史解說來展示中國社會的特性。人類社會是在長遠的過程中形成的,中國是個連續性很強的文明,即使經過近代化的衝擊,它的很多特性還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本課因此可能有助於同學對當前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理解。第三,透過對歷史上中國社會的考察,應可培養同學了解社會的能力。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電話:歷史系辦公室或文學院院長室轉 電子郵址:joshuichen@ntu.edu.tw 
指定閱讀
指定閱讀材料會置於課程網頁。
預定指定閱讀論文:(可能會有調整)

杜正勝,《周代城邦》,第三章〈農莊社會結構與土地經濟形態〉,頁47-92。

侯旭東,〈漢魏六朝父系意識的成長與“宗族”〉,收在侯旭東,《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縣與村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頁60-107。

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總論〉第四篇〈中古士族性質之演變〉,頁69-103。

李弘祺,〈科舉──隋唐至明清的考試制度〉,收在劉岱、鄭欽仁編,《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立國的宏規》(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頁259-315。

李弘祺,〈公正、平等與開放──略談考試制度與傳統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收在李弘祺,《宋代教育散論》(台北:東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頁23-34。

馮爾康等著,《中國宗族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第四章〈明清祠堂族長制宗族的強化〉,頁212-259。

楊聯陞著,段昌國譯,〈傳統中國政府對城市商人的統制〉,收在段昌國、劉紉尼、張永堂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76),頁373-402。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西墟市與市鎮的發展〉,收在梁庚堯、劉淑芬主編,《城市與鄉村》(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7;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頁286-324。


本課上課期間,將發給重要詞彙表供參考。
 
參考書目
1. 黃寬重、柳立言編著,《中國社會史》,空中大學,1996。
2. 甘懷真,《中國通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5年修訂四版。
3. 伊藤道治著,吳密察譯,《中國社會的成立:原始──秦•前漢》。台北:稻鄉出版社,1998。
4. 杜正勝主編,王健文、陳弱水等著,《中國文化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4年二版。
5. 許倬雲,《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台北:英文漢聲出版公司,2006。
6. 周積明、宋德金編,《中國社會史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分組討論 
20% 
 
2. 
期中考 
35% 
 
3. 
期末考 
4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1  課程介紹;社會史釋義;中國歷史的「起源」問題 
第2週
2/28  放假 
第3週
3/07  封建制度與古代社會;古代族群;討論課(杜正勝,《周代城邦》,第三章〈農莊社會結構與土地經濟形態〉,頁47-63。) 
第4週
3/14  戰國專制國家的興起與平民的「出現」;討論課(杜正勝,《周代城邦》,第三章〈農莊社會結構與土地經濟形態〉,頁63-92。) 
第5週
3/21  郡縣帝國下的社會結構;討論課(侯旭東,〈漢魏六朝父系意識的成長與“宗族”〉,收在侯旭東,《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縣與村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頁60-86。) 
第6週
3/28  東漢社會的變化與世家大族的形成;討論課(侯旭東,〈漢魏六朝父系意識的成長與“宗族”〉,收在侯旭東,《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縣與村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頁86-107。) 
第7週
4/04  放假 
第8週
4/11  魏晉南北朝社會形態;中古的非漢人群;討論課(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總論〉第四篇〈中古士族性質之演變〉,頁69-90。) 
第9週
4/18  唐代的社會結構與變遷;討論課(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總論〉第四篇〈中古士族性質之演變〉,頁90-103。) 
第10週
4/25  期中考(暫訂) 
第11週
5/02  唐宋變革 
第12週
5/09  科舉與宋代新菁英階層的形成;討論課(李弘祺,〈科舉──隋唐至明清的考試制度〉,收在劉岱、鄭欽仁編,《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立國的宏規》(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頁259-315;李弘祺,〈公正、平等與開放──略談考試制度與傳統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收在李弘祺,《宋代教育散論》(台北:東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頁23-34。) 
第13週
5/16  蒙元社會;明清鄉紳;討論課(馮爾康等著,《中國宗族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第四章〈明清祠堂族長制宗族的強化〉,頁212-237。) 
第14週
5/23  宗族組織的形成與發展;討論課(馮爾康等著,《中國宗族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第四章〈明清祠堂族長制宗族的強化〉,頁237-259。) 
第15週
5/30  人口、家庭與農民;討論課(楊聯陞著,段昌國譯,〈傳統中國政府對城市商人的統制〉,收在段昌國、劉紉尼、張永堂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76),頁373-402。) 
第16週
6/06  商業與城市;討論課(劉石吉,〈明清時代江西墟市與市鎮的發展〉,收在梁庚堯、劉淑芬主編,《城市與鄉村》(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7;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頁286-324。) 
第17週
6/13  巨變前夕的中國;中國民變;總結 
第18週
6/20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