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歷史上東亞的帝國及其敵人 The Empires and Their Enemies in Pre-modern East Asia |
開課學期 |
106-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甘懷真 |
課號 |
Hist1604 |
課程識別碼 |
103 5286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8,9(15:30~17:20) |
上課地點 |
博雅201 |
備註 |
A2:歷史思維 總人數上限:10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62Hist1604_empire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為歷史學之通識課,學術領域屬東亞史與帝國研究。帝國是歷史上的重大現象,影響歷史發展中的每個領域。近年來帝國研究是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領域。本課程將從帝國研究的立場與角度探討東亞歷史上的大型政權,主要是中國、日本與韓國。至於它們是否應被定義為帝國本身就是一個討論的課題。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反省民族主義史觀所帶來的歷史學研究的誤導。伴隨帝國研究,近年來我們也從「天下」的角度理解東亞的帝國,尤指中國與日本。本課程將探討此三國的歷史結構、制度與改變歷史的重大事件,且集中在討論結構與歷史的衝突、矛盾所產生的戰亂事件。本課程將尋求這些東亞帝國如何利用「中國制度」即「天下」理論,建構其自國,而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矛盾與衝突,以及帝國的解決之道。另一方面,我們要從「帝國的敵人」的角度理解這些帝國,可以凸顯基層人民的視野與觀點,進一步探討我們最想的知道的「帝國下人民的實感」,尤其是他們與帝國關係中的對抗與馴化。
可期待的教學成果有三點。一,作為現代世界的公民,尤其是東亞地區的知識分子,理解這個地區的政治秩序形成的歷史原因,以作為持續思考、研究的基礎。二,具有大學程度歷史學的基礎訓練,知道如何分析複雜的人間現象,並開始培養自己的處世哲學。三,人文學中的資料蒐集與寫作訓練。 課程主要是教師演講,學生撰寫課後心得與期中報告。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在探討近代民主政體與民族主義形成的歷史脈絡,藉以思考我們存在的條件,並培養批判意識。 二、大學程度的東亞史的教學,以培養知識人的公民意識。 三、上課學習須配合課後大量閱讀。 |
課程要求 |
一,學生於課後規定時間內上傳課程心得於作業區。
二,期中有思考問題,須依教師規定作答。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備註: 以email與教師約定時間 |
參考書目 |
參見每一講的書目 |
指定閱讀 |
參見每一講的書目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末考 |
40% |
依學校規定時間、地點舉行 |
2. |
課堂作業 |
40% |
根據教師上課內容撰寫五百字之心得,於該週之星期三晚上十一點之前上傳至ceiba作業區。遲交一天扣一級分(如從A降為A-)。 |
3. |
期中思考問題 |
20% |
教師會於期中(約五月中)公布題目,四題,同學作答。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7 |
導言:帝國如何作為一個研究課題 |
第2週 |
3/06 |
天下政體與中國制度(上) |
第3週 |
3/13 |
天下政體與中國制度(下) |
第4週 |
3/20 |
帝國的屯田兵團vs.人民的桃花源 |
第5週 |
3/27 |
專制與共同體的對抗 |
第6週 |
4/03 |
歷史上的農民戰爭 |
第7週 |
4/10 |
全國性的統治階級vs.地域社會的菁英(上) |
第8週 |
4/17 |
全國性的統治階級vs.地域社會的菁英(下) |
第9週 |
4/24 |
誰是野蠻人?誰是賤民? |
第10週 |
5/01 |
騎馬游牧民族、水上人家、海民vs.農業帝國 |
第11週 |
5/08 |
胡族建國運動的成功與失敗(上) |
第12週 |
5/15 |
胡族建國運動的成功與失敗(下) |
第13週 |
5/22 |
東亞海域的政團與「倭寇」 |
第14週 |
5/29 |
向現代帝國�民族國家轉化及其危機(上) |
第15週 |
6/05 |
向現代帝國�民族國家轉化及其危機(下) |
第16週 |
6/12 |
彈性 |
第17週 |
6/19 |
結論與討論:民族國家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