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古希臘文及其歷史二 Ancient Greek and its History(Ⅱ) |
開課學期 |
106-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張瑞林 |
課號 |
Hist1605 |
課程識別碼 |
103 5287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3,4,5(10:20~13:10) |
上課地點 |
新402 |
備註 |
中文授課,外文書籍。。A2:歷史思維 總人數上限:4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62Hist1605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文明、歷史與語言是融貫合一的整體。本課程引導學生了解古希臘文對於探索古代西洋與近東文明的重要性,同時使學生理解古希臘文於千餘年之間不斷變遷。學習古希臘文不僅在於熟悉古典時期文法與著作(西元前第五、四世紀),還應當了解語言與書寫方式的沿格,從邁席安時代的線形文字B直到阿拉伯時期初期的莎草紙文獻。有了對語言歷史的暸解,明白同一語彙在不同時代可能有不同義意,而不同意義也可能以同一語彙表達,史料才能正確表現對於歷史研究的價值,也協助學生,對於自己身處的語言文化脈絡,提昇具有歷史深度的敏感度以及客觀審視的能力。
• 請注意,將延遲一週開課。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以語文教學(兩週)為基礎,與語言歷史(一週)交替(講述語言史時,可隨時複習前兩週所學,或預習將學)。在語文教學方面,上學期重點為構詞(morphology),下學期重點將為語法(syntax),學生於一年後應能具有分析古典時期作品文法的能力(獨立閱讀翻譯需至少三年學習時間)。語言歷史教學將使學生了解希臘文在印歐語系中的位置,同時探索語言變遷的機制,包括語音、字形、構詞與語法。不同時代的莎草紙、碑銘、陶器碎片與木蠟板上的文字將提供予學生試閱,作為古代書寫史(palaeography)的導論材料。
• 請注意,將延遲一週開課。 |
課程要求 |
• 建議學生組成讀書小組。
• 熟記古希臘文構詞規則與字𢑥。
• 掌握學期中選讀之古希臘原文的文法分析。
• 盡量完成指定與延伸閱讀,同時準備讀書報告。
• 成績評量方式與標準`
— 隨堂筆試與口試 (25%)
— 期末筆試 (55%)
— 讀書報告(20%) 綜合整理延伸閱讀之第1、15與17項,打字報告,字題採12pt,中文請採取儷宋體(Lisong Pro),英文部分請使用Times New Roman,行距18pt,A4紙張版面,上下左右頁緣皆設為2.5公分,標題自訂(請特別注意以上規定的形式,也列入評分)。字數方面,不包括抬頭與標題,不宜超過兩頁,不能超過三頁(字數過多與過少皆扣分) 。主文部分,母語非漢語者,可以英文書寫,母語為漢語者,僅能以中文書寫,專用詞彙也須盡可能採用漢語翻譯。於期末考前三週繳交。
• 請注意,將延遲一週開課。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二、 延伸閱讀 (請詳列每週學生應配合閱讀之篇章,按週數)
1. A.-M. Boxus (A. Bellefroid, ed.), Précis de grammaire grecque, Louvain - Paris 2016 [將上傳至CEIBA,由同學自行下載。法文部分將於課堂中講解], §§ 1001-1020, 1095-1140.
2. 亞理斯多德,Rhetoric, I.3 1358a36-1358b20. [原文附帶翻譯,將上傳至CEIBA,由同學自行下載。]
3. P.W. Pestman, B.A. Groningen, The New Papyrological Primer, Leiden 1994 [節選,將上傳至CEIBA].
4. H.W. Smyth, Greek Grammar for Colleges, Cambridge (Mass.) 1956, pp. 671-83 (不含縮體字部分與注解).
5. Diogenes Laërtius 節選[原文,將上傳至CEIBA,由同學自行下載。課堂帶領閱讀] 。
6. Reynolds, L.D., Wilson, N.G., Scribes and Scholars: A Guide to the Transmission of Greek and Latin Literature (4th ed.), Oxford 2013, pp. 1-16.
7. H.W. Smyth, Greek Grammar for Colleges, Cambridge (Mass.) 1956, pp. 608-30 (大致瀏覽即可,不含縮體字部分與注解).
8. 修西底德(Thucydides)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第七書 § 69.2–4 [原文,將上傳至CEIBA,由同學自行下載。課堂帶領閱讀]。
9. G. Horrocks, Greek: a History of the Language and its Speakers, Oxford 2010, pp. 21-42.
10. 指定閱讀份量已夠重。
11. 指定閱讀份量已夠重。
12. G. Horrocks, Greek: a History of the Language and its Speakers, Oxford 2010, pp. 53-66.
13. H.W. Smyth, Greek Grammar for Colleges, Cambridge (Mass.) 1956, pp. 596-606 [大略瀏覽即可]。
14. H.W. Smyth, Greek Grammar for Colleges, Cambridge (Mass.) 1956, pp. 584-95[大略瀏覽即可]。
15. G. Horrocks, Greek: a History of the Language and its Speakers, Oxford 2010, pp. 79-89.
16. H.W. Smyth, Greek Grammar, Oxford, pp. 631-71 [大略瀏覽即可]。
17. Hesiod, Works and Days, 53-105 [原文,將上傳至CEIBA,由同學自行下載。課堂帶領閱讀]. |
指定閱讀 |
指定閱讀 (請詳列每週學生應配合閱讀之篇章)
除了授課者所製作講義,還包括以下(按週數):
1. A.-M. Boxus (A. Bellefroid, ed.), Précis de grammaire grecque, Louvain - Paris 2016 [將上傳至CEIBA,由同學自行下載。法文部分將於課堂中講解], §§ 200-242, 1025-1070.
2. Isocrates, Panegyricus, §§ 1-4. [原文,將上傳至CEIBA,由同學自行下載。課堂帶領閱讀]
3. R.S. Bagnall (ed.), Oxford Handbook of Papyrology, 2009, 第一章.
4. A.-M. Boxus (A. Bellefroid, ed.), Précis de grammaire grecque, Louvain - Paris 2016, §§ 1150-1383.
5. A.-M. Boxus (A. Bellefroid, ed.), Précis de grammaire grecque, Louvain - Paris 2016, §§ 1415-1480.
6. Diogenes Laërtius節選與Photius’ Bibliotheca節選[原文,將上傳至CEIBA,由同學自行下載。課堂帶領閱讀]。
7. A.-M. Boxus (A. Bellefroid, ed.), Précis de grammaire grecque, Louvain - Paris 2016, §§ 1575-1580.
8. A.-M. Boxus (A. Bellefroid, ed.), Précis de grammaire grecque, Louvain - Paris 2016, §§ 1720-1785.
9. G. Horrocks, Greek: a History of the Language and its Speakers, Oxford 2010, pp. 9-20。
10. A.-M. Boxus (A. Bellefroid, ed.), Précis de grammaire grecque, Louvain - Paris 2016, §§ 1661-1712.
11. A.-M. Boxus (A. Bellefroid, ed.), Précis de grammaire grecque, Louvain - Paris 2016, §§ 1505-1540。
12. G. Horrocks, Greek: a History of the Language and its Speakers, Oxford 2010, pp. 43-53。
13. A.-M. Boxus (A. Bellefroid, ed.), Précis de grammaire grecque, Louvain - Paris 2016, §§ 1555-1565。
14. H.W. Smyth, Greek Grammar for Colleges, Cambridge (Mass.) 1956, pp. 489-516[大略瀏覽即可]。
15. G. Horrocks, Greek: a History of the Language and its Speakers, Oxford 2010, pp. 67-78.
16. A.-M. Boxus (A. Bellefroid, ed.), Précis de grammaire grecque, Louvain - Paris 2016, §§ 1805-1855。
17. E. Dickey, Ancient Greek Scholarship, APA. OUP, Oxford, 2007, pp. 3-17.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7 |
延遲一週開課 |
第2週 |
3/06 |
古希臘文動詞總論 |
第3週 |
3/13 |
古希臘文閱讀方法指引 |
第4週 |
3/20 |
古希臘書寫史導論 |
第5週 |
3/27 |
古希臘文變格再論與文風概論 |
第6週 |
4/03 |
古希臘文直陳式(indicative)句法 |
第7週 |
4/10 |
古希臘書籍史導論 |
第8週 |
4/17 |
古希臘文命令式與否定式句法 |
第9週 |
4/24 |
古希臘文分詞(participle)與動形容詞(verbal adjective)句法 |
第10週 |
5/01 |
古希臘文方言再論 |
第11週 |
5/08 |
古希臘文不定式(infinitive)句法再論 |
第12週 |
5/15 |
古希臘文隷附式(subjunctive)句法 |
第13週 |
5/22 |
古希臘文體概論 |
第14週 |
5/29 |
古希臘文祈願式(optative)句法與疑問句 |
第15週 |
6/05 |
古希臘文子句總論與間接引語 |
第16週 |
6/12 |
古希臘文非屈折(non-inflectional)關鍵字與虛詞總論 |
第17週 |
6/19 |
古希臘國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