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歷史上的中國與周邊世界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A Historical Survey |
開課學期 |
111-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傅 揚 |
課號 |
Hist1616 |
課程識別碼 |
103 5314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博雅302 |
備註 |
A23:歷史思維、世界文明 總人數上限:6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綜覽中國與周邊世界的互動和交流,從公元前四世紀以迄公元十九世紀,以主題為經,結合講授與分組討論,帶領修課同學認識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議題和發展,並從中培養具歷史縱深的國際觀和世界觀。
*08.17更新:開學第一週將發放授權碼,加簽約30人,有意願人數若超過,會參考初選名單等資訊排序。第一次上課結束後不再接受加簽。
*08.30更新:開學第一週將登記發放授權碼,預計加簽45位同學,第一次上課結束後不再加簽。有意願人數若超過,將依以下條件排序(同一條件人數若超過,會再參酌年級、系所等要素)
1.初選與電腦加選均有登記但未選上
2.電腦加選(8.17後)有登記但未選上
3.僅初選登記未選上
4.其它
本課程第一堂為助教主持的討論課,二、三堂為教師講演課。討論課為9:10~10:00,會考察出席率,佔總成績30%,請同學確認自己可以且願意負擔再來修課喔。選上課的同學若有意放棄,也請盡可能早點退選,讓更多人的學分可以衝到15以上(?)
*0906更新:本學期課程加簽已結束。登記加簽的同學,稍早已透過NTU COOL寄送授權碼,請盡早加選,以便後續分組。9.12以前會公告初步分組名單,第2週(09.13)討論課將根據該名單,為出席同學加分。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提供同學理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框架,將結合講授、討論與評量,從整體局勢、歷史解釋和基礎史料等面相,幫助同學建立基本認識,培養未來進一步研讀的興趣與能力。 |
課程要求 |
同學須事先閱讀,參與第一堂(9:10~10:00)的討論課。
討論課教室:博雅302、博雅201、博雅202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2小時 |
Office Hours |
備註: 每週二 13:30~14:30 |
參考書目 |
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1985)
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1987)
傅林祥,《交流與交通》(2011)
其它資料將於課程中補充 |
指定閱讀 |
課程無指定教科書。每週指定閱讀將於NTU COOL公告。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討論課成績 |
30% |
由討論課助教給分,包含作業與討論課表現等,評分方式將於第一週說明。 |
2. |
期中考 |
30% |
|
3. |
期末考 |
30% |
|
4. |
平時成績 |
10% |
其它修課表現 |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上課形式 |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
作業繳交方式 |
延長作業繳交期限 |
考試形式 |
書面(口頭)報告取代考試 |
其他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06 |
課程說明 |
第2週 |
9/13 |
文化交流史的框架 |
第3週 |
9/20 |
邊疆與天下 |
第4週 |
9/27 |
絲路、西域與內亞 |
第5週 |
10/04 |
佛教與中國 |
第6週 |
10/11 |
東亞世界的形成 |
第7週 |
10/18 |
蒙古帝國與近代世界 |
第8週 |
10/25 |
期中考週 |
第9週 |
11/01 |
近世東亞海域 |
第10週 |
11/08 |
中國與伊斯蘭 |
第11週 |
11/15 |
校慶停課 |
第12週 |
11/22 |
明清傳教士與中國 |
第13週 |
11/29 |
專題演講 |
第14週 |
12/06 |
移民與海外華人 |
第15週 |
12/13 |
中國與西方的大規模接觸&課程總結 |
第16週 |
12/20 |
期末考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