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佛教經論選讀
Studies in the Buddhist Classics 
開課學期
107-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系  
授課教師
陳平坤 
課號
Phl2201 
課程識別碼
104 083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8,9,10(15:30~18:20) 
上課地點
普202 
備註
(C)哲學專題群組,群組課程請參閱本系網頁(101學年度(含)以後入學學生適用)。兼通識A4*。
總人數上限:8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71Phl2201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透過選讀佛教的重要經論,例如《雜阿含經》、《中阿含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般涅槃經》、《大方廣佛華嚴經》、《解深密經》、《妙法蓮華經》、《大方等如來藏經》等,本課程希望引導學員逐步深入佛教思想世界,以探發其哲理內涵,而開發出自己的智慧生命。
 

課程目標
本課程預期達到下列成果:(1)對佛教形成較有哲學思辨性格的認識;(2)初步深入佛教經論後,日後能夠獨自探發佛教哲學內涵而形成卓越眼光;(3)養成佛學專業研究能力。
 
課程要求
一、課程學習要求
1、多多翻閱佛教經論
2、掌握經論中的教學主旨
3、發現哲學問題和提出可能解答
4、發表報告和參與討論

二、每週課後作業

說明:
1、按照每週課程規畫,本課程鼓勵學員於課後主動大量閱讀、積極自修,因此,安排各週都有其課後閱讀作業。
2、學員可以在共16週的課後閱讀中,選擇繳交至少5次的課後閱讀筆記與心得。
3、課後閱讀筆記與心得,可將重點放在「筆記」,也可放在「心得」,但以「心得」為最主要。

第1週
釋印順,《雜阿含經論會編》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2週
釋印順,《雜阿含經論會編》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3週
釋印順,《雜阿含經論會編》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4週
釋印順,《雜阿含經論會編》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5週
梁曉虹釋譯,《中阿含經》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6週
梁曉虹釋譯,《中阿含經》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7週
山口益著,肖平、楊金萍譯,《般若思想史》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8週
山口益著,肖平、楊金萍譯,《般若思想史》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9週
姚衛群,《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10週
姚衛群,《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11週
程恭讓釋譯,《解深密經》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12週
程恭讓釋譯,《解深密經》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13週
釋聖嚴,《自家寶藏:如來藏經語體譯釋》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14週
屈大成,《大般涅槃經導讀》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15週
釋聖嚴,《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第16週
鎌田茂雄著,慈怡譯,《華嚴經講話》讀後筆記與心得,至少1頁。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四 15:30~17:20 
指定閱讀
第1週
釋印順,《雜阿含經論會編》,新竹縣竹北市:正聞出版社,1994年。
第2週
釋印順,《雜阿含經論會編》,新竹縣竹北市:正聞出版社,1994年。
第3週
釋印順,《雜阿含經論會編》,新竹縣竹北市:正聞出版社,1994年。
第4週
釋印順,《雜阿含經論會編》,新竹縣竹北市:正聞出版社,1994年。
第5週
梁曉虹釋譯,《中阿含經》,高雄縣大樹鄉: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第6週
梁曉虹釋譯,《中阿含經》,高雄縣大樹鄉: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第7週
山口益著,肖平、楊金萍譯,《般若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第8週
山口益著,肖平、楊金萍譯,《般若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第9週
姚衛群,《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第10週
姚衛群,《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第11週
程恭讓釋譯,《解深密經》,高雄縣大樹鄉: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第12週
程恭讓釋譯,《解深密經》,高雄縣大樹鄉: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第13週
釋聖嚴,《自家寶藏:如來藏經語體譯釋》,台北: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第14週
屈大成,《大般涅槃經導讀》,北京:中國書店,2007年。
第15週
釋聖嚴,《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台北: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第16週
鎌田茂雄著,慈怡譯,《華嚴經講話》,高雄縣大樹鄉: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第17週
鎌田茂雄著,慈怡譯,《華嚴經講話》,高雄縣大樹鄉: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第18週 期末考 
參考書目
第1週
黃家樹,《雜阿含經導讀》,台北: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第2週
黃家樹,《雜阿含經導讀》,台北: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第3週
吳平釋譯,《雜阿含經》,高雄縣大樹鄉: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第4週
吳平釋譯,《雜阿含經》,高雄縣大樹鄉: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第5週
林崇安,《佛法之源:阿含中道與菩提道》,台北:大千出版社,2012年。
第6週
林崇安,《原始佛教成佛之道:阿含經的源流與核心思想》,台北:大千出版社,2007年。
第7週
梶山雄一等著,許洋主譯,《般若思想》,台北:法爾出版社,1989年。
第8週
釋印順,《空之探究》,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
第9週
方東美,《中國大乘佛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第10週
楊惠南,《龍樹與中觀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第11週
趙國森、談錫永,《解深密經解讀》,北京:中國書店,2007年。
第12週
釋白雲,《解深密經概念》,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第13週
釋印順,《如來藏之研究》,台北:正聞出版社,1981年。
談錫永,《細說如來藏》,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
第14週
屈大成,《大乘大般涅槃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第15週
釋惟賢,《法華經說什麼》,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第16週
釋淨空,《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第17週
釋淨空,《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第18週 期末考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問答與分組討論 
40% 
本課程重視問題討論活動。因此,積極準備問題,主動參與討論,將占學期總成績40%。  
2. 
期末考 
25% 
期中考或期末考是驗收學習成效的重要方式之一。每位學員的學習情況,藉由期末測驗可以提供標驗成效的一次機會,因此,期末測驗成果將占學期總成績的25%。 
3. 
課後作業 
25% 
本課程為了督促學員溫故知新,設計每週必須繳交閱讀指定教材後的心得報告。這一部分的成績評量,將占學期總成績的25%。 
4. 
出席聽講情況 
10% 
學員出席與上課聽講情況,是檢驗學習成效的第一步。因此,出席狀況、課堂聽講和問答情形,將占學期總成績1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9/14  課程介紹 
第2週
09/21  阿含經典的教學(一)
1、《雜阿含經》〈五陰誦第一〉
2、《雜阿含經》〈六入處誦第二〉 
第3週
09/28  阿含經典的教學(二)
1、《雜阿含經》〈雜因誦第三〉
2、《雜阿含經》〈道品誦第四〉 
第4週
10/05  阿含經典的教學(三)
1、《雜阿含經》〈八眾誦第五〉
2、《雜阿含經》〈弟子所說誦第六〉
3、《雜阿含經》〈如來所說誦第七〉

【分組討論一】主題1:阿含經中指出人生有「八苦」。請問「八苦」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佛教認為世俗一般所謂「樂」,最終歸結還是「苦」。您同意這樣的看法嗎?此外,您會以「苦」、「樂」為人生做出一個總體的論斷嗎?那是什麼?而又為什麼? 
第5週
10/12  阿含經典的教學(四)
1、《中阿含經》〈七法品〉
2、《中阿含經》〈業相應品〉
3、《中阿含經》〈舍梨子相應品〉
4、《中阿含經》〈未曾有法品〉

【分組討論二】主題2:阿含經中的「緣起說」,是要告訴我們一種怎樣的世界觀以及生命觀呢?其中佛陀指出,生命體淪陷在生死輪迴苦海裡的關鍵是什麼?又,佛法學習者到底應當怎麼做,才能夠脫離生死輪迴苦海呢? 
第6週
10/19  般若經的教學(一)
1、《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序品〉
2、《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習應品〉
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三假品〉
4、《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勸學品〉

【分組討論三】主題3:《雜阿含經》表示:「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請問它是什麼意思?這樣的教學,能夠幫助佛法學習者看到什麼?我們真有辦法做到遠離開「二邊」而開出所謂「第三條路」的同時,又不至於落入新的「二邊」嗎?您有什麼想法? 
第7週
10/26  翻轉教學一 
第8週
11/02  般若經的教學(二)
1、《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幻學品〉
2、《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照明品〉
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歎淨品〉
4、《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無作品〉

【分組討論四】主題4:般若經中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如夢幻泡影的說法,是合理可信的嗎?如果宇宙萬物都如夢幻泡影,那麼,在這世界上還有所謂的「真實」嗎?又如何確認某事物或某現象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幻的呢? 
第9週
11/09  般若經的教學(三)
1、《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如品〉
2、《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深奧品〉
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三慧品〉
4、《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善現品〉

校外專家學者講演:曹郁美(《金剛經》之「空」) 
第10週
11/16  期中考 
第11週
11/23  般若經的教學(四)
1、《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道行品〉
2、《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實際品〉
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平等品〉
4、《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淨土品〉

【分組討論五】主題5:《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教導學人應當「無所住而生其心」。您對經中如此教說的理解是什麼?您認為自己做得到嗎?又,為何經中會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不可得」呢?如果「心」都「不可得」,那麼,到底「什麼」在「住」呢?而又要如何「無所住」呢?換句話說,那究竟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智狀態呢? 
第12週
11/30  唯識要典的教學(一)
1、《解深密經》〈心意識相品〉
2、《解深密經》〈一切法相品〉
3、《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

【分組討論六】主題6:《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提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想要引導學人留意什麼問題?「無相」的觀察、思維,在世界觀、生命觀乃至倫理觀的形成方面,能夠給予怎樣的助益?您同意經中這種教學內容嗎?為什麼? 
第13週
12/07  唯識要典的教學(二)
1、《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
2、《解深密經》〈如來成所作事品〉

【分組討論七】主題7:《解深密經》的「阿賴耶識」是指什麼?它有怎樣的功能?它和「六識」有怎樣的關係?「六識」跟「第七識」、「第八識」,又是如何一起運作出生命體的心意識現象乃至生存處境呢?您同意經中有關心意識運作情況的說明嗎?為什麼? 
第14週
12/14  如來藏—佛性要典的教學(一)
1、《大方等如來藏經》
2、《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

【分組討論八】主題8:《解深密經》提到「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請問它們分別是什麼意思?這樣的說法,跟般若經典所宣講的「諸法空相」,有何相同、相異之處?您認為它們之間有沒有思想上相互衝突的地方?為什麼? 
第15週
12/21  如來藏—佛性要典的教學(二)
1、《大般涅槃經》〈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2、《大般涅槃經》〈師子吼菩薩品〉

校外專家學者講演:曾稚棉(如來藏思想) 
第16週
12/28  1、《妙法蓮華經》〈方便品〉
2、《妙法蓮華經》〈譬喻品〉
3、《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

【分組討論九】主題9:《大方等如來藏經》說到:「佛見眾生如來藏已,欲令開敷,為說經法,除滅煩惱,顯現佛性。善男子!諸佛法爾,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眾生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但彼眾生煩惱覆故。如來出世,廣為說法,除滅塵勞,淨一切智。」您如何理解這段話?「如來藏」或「佛性」在經中,是怎樣被表述的?又,在佛法教學上,如此思想可能給出怎樣的方向?而這種教說,又有何優缺點?此外,您同意經中的說法嗎?為什麼? 
第17週
01/04  翻轉教學二 
第18週
01/11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