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倫理學 Ethics |
開課學期 |
102-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系 |
授課教師 |
林火旺 |
課號 |
Phl2062 |
課程識別碼 |
104 201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2,3,4,@(9:10~) |
上課地點 |
共105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總人數上限:8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21ethics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亞里斯多德關心人類存在的目標,他認為人不論從事什麼樣的活動,最後的終極目標都是追求幸福,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活得精彩。怎麼樣活才能讓自己活得精彩、活得幸福?亞里斯多德所思考的問題是「人應該如何過活?」而回答這個問題則會牽涉到:人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如何活、應該如何行動等問題,這些問題就是倫理學研究的核心。而亞里斯多德探討人應該如何過活,所得到的答案是:道德是幸福的必要條件,這樣的答案不一定對所有倫理學者接受,但代表倫理問題至少和幸福人生密切相關。這是哲學和一般世俗的想法最大不同之處,社會上一般人通俗的想法,幾乎不會把幸福和道德聯想在一起,一般人想到幸福人生,立刻浮現在腦中的是豪宅、名車、美眷、尊榮的社會地位,很少人會出現“道德”。但是一般人又能接受哲學家是最挑剔、難以討好的人,為何這樣的人會重視道德?進入倫理學領域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很難被說服的哲學家,幾乎很少人輕視道德的重要性。
事實上倫理學是哲學中和實際人生最相關的一個領域,因為任何人每天幾乎都必須和道德問題打交道,所以倫理學討論的內容就是一般人日常生活中必然會碰到的事情,所以任何一個嚴肅對待自己人生的人,或者任何一個渴望深刻體會或思索生命意義和價值的人,似乎無法逃避倫理道德問題,也必須關心這些問題。由於哲學根本精神是追求真理,所以以哲學的方法研究道德,其思考的深度和廣度自然和一般人對道德的看法不盡相同;當然倫理學的主張不可能完全和一般人的道德直覺抵觸,但是它一定可以擴展和深化一般人的道德直覺和視野。
長期以來哲學家在這方面的鑽研已經具有相當的成果,雖然許多倫理問題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明確的解答,但是倫理學理論對道德問題的澄清和分析,有一定程度的貢獻。本課程將介紹主要的倫理學理論,分別陳述不同倫理學派別對道德問題的處理方式及其優劣點。
|
課程目標 |
把道德問題和人生幸福結合,讓學生知道倫理學的終極關懷是:人應該如何活?
|
課程要求 |
(1)這是一門道德課,每一位修課的同學應該比修其它課更具有道德反思的自覺,所以這是一門不希望同學缺席的課,這個要求有合理的基礎:每一位大學生,尤其是公立大學,都享用納稅人的稅收,社會期待大學生善用人民的血汗錢充實自己,以便將來回饋社會,使社會整體獲利。基於這樣的倫理考慮,大學生雖然可以基於自己私人的生活安排,而有時候不來上課,但是納稅人並不期待自己的血汗錢是作為大學生「私人享受」之用,因此大學生並沒有蹺課的權利,本課程也不歡迎喜歡蹺課的學生。
(2)哲學追求的是真理,但哲學並不能保證得到真理,哲學的價值在於訓練學生尋找真理的方法,也就是訓練學生如何正確思考:問正確的問題、用正確的方式找答案。要想從哲學課得到最大收穫,必須自己主動參與,只要你對課程內容有一絲不解或懷疑,不用猶豫:打破沙鍋問到底,本課程鼓勵大家勇於問問題,這樣不只可以使你掌握哲學的精髓、對問題深入瞭解,而且你也會因此而自我成長。
(3)討論課由課程助理主持,覺得老師很可怕、不敢在上課發言或不敢找老師問問題的同學,可以利用討論課時間請教助理,以澄清疑慮。課程助理也負責同學的成績批閱。我要求教學助理每節討論課都要點名,討論課出缺席狀況會成為學期成績總結算的一項參考。
(4)學期成績計算:期中考40%,期末考45%,另外15%由課程助理規劃。成績優劣和努力及理解程度應該成正比,按照以往的經驗,不及格的比例大約在百分之五上下,因此本課程絕對不適合尋找營養學分的學生。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George Sher, ed., Moral Philosophy: Selected Reading,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7.
Louis P. Pojman, ed., Ethical Theory: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2nd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林火旺,《倫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1999。
林火旺,《基本倫理學》,台北:三民書局,2009。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1 |
課程介紹 |
第2週 |
9/18 |
倫理利己主義(James Rachels, “Ethical Egoism” & Jesse Kalin, “In Defense of Egoism”)
|
第3週 |
9/25 |
John Stuart Mill, “Utilitarianism” |
第4週 |
10/02 |
John Stuart Mill, “Utilitarianism” |
第5週 |
10/09 |
Immanual Kant, “The 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
第6週 |
10/16 |
Immanual Kant, “The 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
第7週 |
10/23 |
Aristotle, “The Virtuous Life” |
第8週 |
10/30 |
Aristotle, “The Virtuous Life” |
第9週 |
11/06 |
期中考試 |
第10週 |
11/13 |
道德相對論(Louis Pojman, “A Critique of Ethical Relativism”
& Gilbert Harman, “Moral Relativism Defended”)
|
第11週 |
11/20 |
David Hume, “On Reason and the Emotions” |
第12週 |
11/27 |
G. E. Moore, “Goodness as Simple and Indefinable” & A. J. Ayer, “Emotivism”
|
第13週 |
12/04 |
Hare, “Prescriptivism: The Structure of Ethics and Morals” & James Rachels, “Naturalism”
|
第14週 |
12/11 |
為什麼要有道德? (Hobbes, “Morality and Self-Interest” & Gregory Kavka, “A Reconciliation Project”
|
第15週 |
12/18 |
John Rawls,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
第16週 |
12/25 |
John Rawls,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
第17週 |
1/01 |
元旦放假 |
第18週 |
1/08 |
期末考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