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倫理學 Ethics |
開課學期 |
111-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系 |
授課教師 |
吳澤玫 |
課號 |
Phl2062 |
課程識別碼 |
104 201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6,7,8,9(13:20~17:20) |
上課地點 |
普306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總人數上限:8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倫理學是哲學的一個次領域,系統性地探討道德議題,研究「什麼是對的行為?」「如何才能過美好人生?」本課程是倫理學的入門課程,首先討論幾個理論議題,包括:道德是相對於不同個人、文化和社會,還是放諸四海而皆準?價值和道德之間的關係為何?社會契約論如何說明道德動機?其次將介紹規範倫理學的重要理論,包括:利己主義、效益主義、義務論、德行理論和關懷倫理學。最後,我們還將探討倫理學跟生物學和性別之間的關連,以及後設倫理學的事實與價值問題、道德相對主義和懷疑論對倫理學構成的挑戰。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將透過介紹重要道德議題和理論,培養學生對倫理學的認識,以及思考、推理與判斷道德問題的能力。此外還將透過討論課和作業撰寫等方式,培養將理論知識用來分析真實議題的應用能力。 |
課程要求 |
1.修課學生務必出席第一週課程導論,充分瞭解教學和評量要求。第三週分組,開始上討論課。欲人工加簽者前三週都必須出席並跟TA登記,最多加簽10人(若超過人數則以抽籤決定)。
2.彼此尊重-上課別聊天:歡迎隨時舉手發問或提出討論。
3.誠實:個人作業和小組作業切勿抄襲網路或他人文字,考試絕對不要作弊。抄襲和作弊者成績以零分計算。
4.積極參與:課堂與討論課請踴躍表達意見,聆聽不同觀點,並負責地完成個人和小組作業。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二 12:00~14:00 備註: 請事先寫信,約定面談時段 |
參考書目 |
1.林火旺,《倫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2004。
2.林火旺,《基本倫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2009。
3.愛德蒙茲(David Edmonds),《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臺北市:漫遊者文化,2017。
4.歐江(Ruwen Ogien),《道德可以建立嗎?》,臺北市:臉譜,2017。
5.巴吉尼(Julian Baggini),《如果沒有上帝,想做什麼都可以?20個倫理學大哉問》,臺北市:聯經,2017。
6.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臺北市:先覺,2018。
7.[網路資源]:華文哲學百科。http://mephilosophy.ccu.edu.tw/index.php
8.[網路資源]: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https://plato.stanford.edu/index.html
9. George Sher, ed., Moral Philosophy: Selected Reading.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7.
10. Louis P. Pojman, ed., Ethical Theory: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2nd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11. Shelly Kagan, Normative Ethics.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98.
12. James P. Sterba, ed., Ethics: The Big Questions. Malden, Mass.: Blackwell, 1998.
13. James Rachels and Stuart Rachels, The Elements of Moral Philosophy. 9th edition. Boston: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9.
14. Lewis Vaughn, Doing Ethics: Moral Reasoning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4th edi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15. |
指定閱讀 |
Louis P. Pojman and James Fieser, 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8th edition. Boston, MA: Cengage Learning, 2017. (統一訂購)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討論課 |
20% |
分三班進行,各班學生再做分組(5人一組,每組成員至少來自兩個不同年級或科系),由TA帶領討論,授課教師協同輔助。各組針對指定題目進行組內討論,並於綜合討論時間輪流做口頭分享。
(1)小組作業14%(小組分數):每週由不同組員紀錄討論成果,並擔任統整者,彙整組內觀點寫成一篇申論文章(篇幅約1500字),於當週星期日12:00前上傳至課程網頁「作業區」(遲交每半天扣5分,超過隔週星期一中午12:00不予計分)。從11次小組作業中選9次(4人的小組選8次)最高分的作業平均。
(2)統整者分數6%(個人分數):從個人統整的2次小組作業平均(超過2次則選2次最高分的作業平均)。
(3)討論課出席(個人分數):若無法出席課程,務必事先跟TA請假。討論課缺席兩次以內不扣分。若超過兩次,未請假者每次扣學期成績2分,有請假者扣1分。
|
2. |
個人作業 |
30% |
三次個人作業(篇幅約1500-2000字),須針對指定題目進行理論主張之陳述、批判或應用,並於規定期限內上傳至課程網頁「作業區」(遲交一週內扣10分,兩週內扣20分,超過兩週扣30分)。 |
3. |
期中考試 |
25% |
申論題形式,範圍包括第1-7週教學內容。 |
4. |
期末考試 |
25% |
申論題形式,範圍包括第9-15週教學內容。 |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上課形式 |
以錄影輔助 |
作業繳交方式 |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
考試形式 |
|
其他 |
由師生雙方議定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07 |
課程導論:What is Ethics? |
第2週 |
9/14 |
Ethical Relativism |
第3週 |
9/21 |
Moral Objectivism |
第4週 |
9/28 |
教師節(停課) |
第5週 |
10/05 |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
第6週 |
10/12 |
Social Contract Theory and the Motive to Be Moral |
第7週 |
10/19 |
Egoism,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
第8週 |
10/26 |
期中考試 |
第9週 |
11/02 |
Utilitarianism |
第10週 |
11/09 |
Kant and Deontological Theories |
第11週 |
11/16 |
Virtue Theory |
第12週 |
11/23 |
Biology and Ethics |
第13週 |
11/30 |
Gender and Ethics |
第14週 |
12/07 |
The Fact-Value Problem |
第15週 |
12/14 |
Moral Real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Skepticism / 課程總結 |
第16週 |
12/21 |
期末考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