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西洋哲學史一下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I) (2) |
開課學期 |
95-2 |
授課對象 |
哲學系 |
授課教師 |
苑舉正 |
課號 |
Phl2051 |
課程識別碼 |
104 20412 |
班次 |
02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普302 |
備註 |
本系限35人。 總人數上限:60人 外系人數限制:2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52HOPI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的主要方向在於,為哲學
系的學生,在有關西洋哲學上的
認識,提供一個歷史性的說明與
詮釋。本課程基於課程規劃之要
求,將西洋哲學史(一)之教授
內容集中於從「西洋哲學之起
源」,直到「文藝復興」為止。
其主要的教學內容將沿著歷史的
主軸,分為四個方向:第一、
「先蘇哲學」(其中包含主要
「自然哲學家」外,還附有當代
詮釋);第二、「希臘三哲人」
(除介紹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
理斯多德三位哲學家外,還將
柏、亞二位之哲學作綜合比
較);第三、「泛希臘哲學」
(主要以斯多噶學派、依比鳩魯
學派、懷疑學派為主);第四
「中世紀哲學與文藝復興」(除
以奧古斯丁與湯瑪士之哲學為中
世紀代表外,還以馬基維利與培
根之哲學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
主軸)。在區分出這四個不同時
期的西洋哲學後,我們嘗試地分
別以不同的概念說明這四個時期
的主要哲學精神。首先,對於
「先蘇哲學」,我們採用「自然
原則」作為說明的主軸(因為這
時期的哲學以思考自然中不變的
「原則」為主)。對於「希臘三
哲人」,我們採用的是「倫理原
則」(因為蘇、柏、亞三人均將
思考對象由朝向自然而回歸於
人,以人之倫常為思考之主
體);對於「泛希臘哲學」,我
們採用的是「理性原則」(因為
此時代所提倡之理性原則(邏各
斯(logos)),能夠成為融合天上
與人間,自然與倫常的基礎);
最後,對於「中世紀哲學與文藝
復興」,我們企圖以「創造原
則」(因為在基督教文明與宗教
改革的辯證關係中,創造的來源
與結果是所有哲學反思的對象)
作為說明的要點。當然,這些原
則的設計,要旨在於具體呈現不
同時期的主要哲學精神,但在其
深刻的哲學意義上,他們當然都
具有歷史相連的基本哲學內容。
這些原則告訴我們,事物的發
展,必然會經歷不同的階段。 |
課程目標 |
在這門課的教授過程中,我們會
特別注意如下幾個問題,並且將
他們的解答視作本課程教學的目
標:
第一, 為什麼西洋會出現哲學
這一門學問?
第二, 西洋哲學史的歷程中,
曾經發生過哪些蛻變?
第三, 西洋哲學史的一貫精神
為何?
第四, 什麼是西洋哲學史發展
中最具獨特性的地方?
這四個問題分別顯現出西洋哲學
發展歷史中的「起源」、「階
段」、「原則」與「特色」四個
主軸。我們在授課的過程中,對
於這四個問題採取開放的態度,
任憑學生透過上課講解的內容,
自行參酌嬝物(fca9)w教材,進行發
揮。
|
課程要求 |
每一位同學必須在課前嬝版狾L
發之講義與指定的書籍外,還必
須踴躍在課堂中發問與討論。另
外,修課同學也應當針對所有文
章後所附帶之書目,自行視修課
內容需要,參考嬝炕C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二 09:10~11:20 |
參考書目 |
Frederick Copleson, S.J.,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ume 1-
9 (New York: Image Books, 1962).
苑舉正,《西洋哲學史講義》(未出版,將於課堂中影印發放)。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40% |
|
2. |
期末考 |
40% |
|
3. |
隨堂測驗 |
0% |
|
4. |
作業 |
0% |
|
5. |
報告 |
2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
1. Stocism
|
第2週 |
|
1. Stocism
|
第3週 |
|
1. Stocism
|
第4週 |
|
2. Epicureanism
|
第5週 |
|
2. Epicureanism
|
第6週 |
|
2. Epicureanism
|
第7週 |
|
3. Platonius
|
第8週 |
|
3. Platonius
|
第9週 |
|
3. Platonius
|
第10週 |
|
1. St. Augustine
|
第11週 |
|
1. St. Augustine |
第12週 |
|
2. St. Thomas Aquinas |
第13週 |
|
2. St. Thomas Aquinas |
第14週 |
|
3. The scientific movement of the Renaissance: Francis Bacon
|
第15週 |
|
3. The scientific movement of the Renaissance: Francis Bacon
|
第16週 |
|
4.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Renaissance: Niccolo Machiavelli
|
第17週 |
|
4.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Renaissance: Niccolo Machiavel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