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西洋哲學史二下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Ⅱ)(2) |
開課學期 |
102-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系 |
授課教師 |
彭文本 |
課號 |
Phl3053 |
課程識別碼 |
104 30022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2,3,4,@(9:10~) |
上課地點 |
水源階梯101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8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22Phl3053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理解哲學史是進入哲學的之門的基本訓練,要理解西洋哲學首先必須尤其歷史的發展入手,本課程為第二年的西洋哲學史,擬分上下兩個學期分別介紹西洋哲學史從啟蒙運動開始到當代的發展,將這大約五百年的哲學發展分成以下的主題:
(1)大陸理性論:笛卡兒─史賓諾莎─萊布尼茲。
(2)英國經驗論:洛克─柏克萊─休姆。
(3)德國觀念論: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
(4)十九世紀後半頁:馬克思─齊克果─叔本華─尼采─狄爾泰。
(5)二十世紀德國現象學:胡塞爾─謝勒─海德格。
(6)二十世紀法國現象學:列維納斯─沙特─梅洛龐第。
(7)法國後現代主義:傅科─德勒茲─德希達。
(8)二十世紀後半頁德國:高達美─哈伯馬斯。
(9)分析哲學:維根斯坦─蒯因─戴維森。
課程以介紹哲學家思想為主軸,上學期講解1-4之主題,下學期講解5-9的主題。另外指定閱讀一些重要之原典。 |
課程目標 |
(1)介紹西洋重要的思想家之思想, (2)訓練同學獨立對這些思想進行檢證的能力 |
課程要求 |
每週3小時,前兩小時哲學家思想的講解,第三小時討論指定之原典。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a)哲學史書籍:
Copleston, F.: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4-11, London: Continuum 2003.
Hegel, G.W.F.: Vorlesungen ue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Frankfurt a.M.: Suhrkamp 1971.
Jones, W.T.: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vol.3-5,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5.
Russell, B.: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London: Routledge 2003.
Speck, J. (ed.): Groundprobleme der grossen Philosophen, Philosophie der Neuzeit I-IV, Philosophie der Gegenwart I-VI., Goettingen: Vandenhoeck 1983.
Windelband, W.: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2, Taipei: Rainbow-Bridge Book (虹橋書局) 1971.
中文:
柯普斯登(Friedrich Copleston):《西洋哲學史》,莊雅堂等譯,(台北:黎明,民國75-)。
--------------------------------------:《當代哲學─邏輯實證論與存在主義研究》,湯明玉譯(台北:幼獅文化,民國68)。
傅偉勳:《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65)。
文德爾班:《西洋哲學史》,羅達仁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羅素:《西方哲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84)。
其他進一步之參考書目,於課堂上提供。
指定閱讀之原典:
1.Rene Descartes: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in: Discourse on method ; and,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 translated by Donald A. Cress,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 1998.
2.Immaneul Kant: Prolegomena to any Future Metaphysics, Chicago :Liberal Arts Press, 1951.
3.G.W.F. Hegel: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translated by A. V. Miller,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77.
4.F. Nietzsche: The Birth of Tragedy; translated by Ronald Spei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5.M.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oan Stambaugh,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6. §§1-8.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2/19 |
課程介紹與Kant的倫理學理論 |
第2週 |
02/26 |
Kant (2):第三批判§1-8 |
第3週 |
03/05 |
Fichte ( Henrich: Between Kant and Hegel lecture 17 pp.246-262):討論Fichte: 知識學第二導論 |
第4週 |
03/12 |
Hegel (1) Henrich lecture 20, pp.299-315
討論:小邏輯158-169 (哲學百科學書86節到88節) |
第5週 |
03/19 |
Hegel (2) Henrich lecture 21 pp.316-331 |
第6週 |
03/26 |
Kierkegaard
討論: concluding unscientific postscrift (pp.90-106) |
第7週 |
04/02 |
溫書假 調整放假 |
第8週 |
04/09 |
Schopenhauer: 意志與表象世界42節到52 |
第9週 |
04/16 |
Nietzsche |
第10週 |
04/23 |
期中考週 |
第11週 |
04/30 |
Kenny: A new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PART 4 (2) Peirce to Strawson pp.781-809 |
第12週 |
05/07 |
Kenny Part 4: (5)Language (848-856) |
第13週 |
05/14 |
Kenny Part 4: (6)epistemology (865-881) |
第14週 |
05/21 |
Kenny Part 4: (8) Philosophy of Mind(901-921)
討論課進度:PI 244-271 |
第15週 |
05/28 |
Kenny Part 4: (9) Ethics(922-944) |
第16週 |
06/04 |
Kenny Part 4: (10) Aesthetics (945-960)
討論課進度:Kripke, Naming and Necessity, pp.54-59 |
第17週 |
06/11 |
討論課進度:Quine, Two Dogmas of Empiricism, Part1-part3 |
第18週 |
06/18 |
期末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