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國哲學史一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Ⅰ) |
開課學期 |
111-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系 |
授課教師 |
林明照 |
課號 |
Phl1010 |
課程識別碼 |
104 3231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2,3,4,5(9:10~13:10) |
上課地點 |
新202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84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特性包括:系統性、聯繫性、以及哲學問題的思辨性。所謂系統性是指歷代各家、各派、或各經典的哲學思想,呈現其內在的條理與理論架構。而聯繫性是指各家、派間相互的傳承、批判等關連性。並且從經典文獻的詮釋中,掌握哲學家們所關心的哲學問題,進而使學習者思考、討論這些問題。
本課程的內容包括:孔子與儒家、老子與道家、墨子與墨家、公孫龍與辯者、韓非與法家、秦漢哲學與漢代哲學等。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的目標在於使學習者把握中國哲學中的重要概念,瞭解中國哲學史中的重要問題,以及歷代哲學家的重要思想,並使他們能對中國哲學史有系統性與整合性的理解。 |
課程要求 |
1.課前預習,了解進度範圍內之原典意義。
2.思考原典內容所涉及的哲學問題。
3.對於相關哲學問題思考哲學家的主張以及提出自己的看法。
4.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5.認真撰寫各單元作業。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備註: 助教的聯絡信箱:
李 姍:d07124001@ntu.edu.tw
朴玹模:d10124004@ntu.edu.tw
黃俊傑:r10124021@ntu.edu.tw |
參考書目 |
1. 曾春海著《 先秦哲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10年。
2. 曾春海著《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9年。
3. 王邦雄等著《中國哲學史》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4. 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編《中國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5.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6. 馮文達郭齊勇等《新編中國哲學史》(上)台北:洪業文化公司2005年。
7. 陳榮捷編著,《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上)》。臺北:巨流,1993年。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出席 |
10% |
無故缺課一次扣總分2分,無故缺課達四次者,期末考試不予計分。 |
2. |
討論課 |
20% |
|
3. |
作業 |
30% |
|
4. |
期中考 |
20% |
|
5. |
期末考 |
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