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佛教的生命探索
Buddhist Inquiry into Life 
開課學期
103-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蔡耀明 
課號
Phl1406 
課程識別碼
104 324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博雅102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兼通識A4*。。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20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32Phl1406_life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在於對佛教的生命探索建立有系統且稍微全面的涉獵與認識,引發反思,形成觀點,並且在學員日後進一步的學習或研究,得以落實在自己的人生歷練,並且相當程度運用得上相關的第一手與第二手資料,而形成研讀和反思良性循環的進展。佛教的生命探索,包含的範圍廣大,涉及的課題眾多,詳如「課程進度」所列,並且各個單元項目,都還有待一層又一層的解析與討論。舉其要者,包括:貼切的生命探索來自且基於正確的生命關懷/佛教、生命、生命哲學/對生命現象與生命歷程形成探問意識/網路佛學資源介紹/佛學工具書/紮根於經典依據的生命探索:導向生命之解脫>導向生命之覺悟/生命之目的與生命之意義/生命觀與世界觀/生死輪迴與解脫生死之切換/以阿賴耶識、如來藏、法身之概念深化與拓展生命探索與生命實踐/心識脫離生命體/往生、修行的所在或世界、淨土/死亡與再生:生死中有的修學與導引/生命波段的末期或結束之倫理課題:自殺與便利死/墮胎之生命倫理考察/臨終與死後之往生助念/生命醫療/禪修、解脫、了生脫死、涅槃、生命智慧之開展、生命之覺悟、生命實踐/以佛法解開生命世界的全面實相。由於學期時間相當有限,無法納入的課題及相關資料,皆列在「延伸的參考材料」、「後續的進修書目」,學員可藉以拓展自己在閱讀與思索的觸角。 

課程目標
透過本課程的歷練,學員預期將可達到如下七項成果:(1)在日常生活中,關注生命世界的不同面貌;(2)增進對生命的哲學思惟的能力,尤其著力於生命意義的探討與生命價值的抉擇;(3)拓展對自我了解的廣度與深度;(4)對佛教的生命智慧與生命實踐,形成一定水準的認識;(5)對學界在佛教生命哲學的研究書目與研究成果,形成一定水準的認識;(6)對佛教生命哲學的經典依據,培養一定水準的閱讀能力;(7)初步建立藉由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來從事佛教生命思惟的能力。
 
課程要求
(1)〔課程活動〕:對生命現象與生命歷程形成探問意識/文獻的解讀/論題的提出/概念的解析/義理的鋪陳/方法的歷練/議題的討論/寫作與發表。

(2)〔課程願望〕:授課教師的敬業精神與充分準備,將使上課成為一種享受;學員把學習當做責無旁貸的一回事,將使授課成為一種超級的享受。

本課程為大學部一般的導論與討論課。學員必須預先研讀本課程大綱所列的主要的課程材料,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以及按時完成學期作業。每一進度單元所列的「延伸的參考材料」,多少皆具參考價值,並不硬性規定必讀。

(3)〔分組討論〕

(3-1)分組討論之構想:分組討論為課程活動重要的一環,特色在於提供論題導向的學習,學員可藉以更深入思索閱讀的材料與講授的內容,並且面對論題,培養獨到思考、理性分析、言辭表達、和相互溝通的能力。

(3-2)討論次數暨時程之安排:整個學期從第6-17週,安排12次的分組討論,由5:30-6:20 pm., 如「課程進度」所列。在這12次的分組討論當中,每一節課應可安排3-4位發言人,因此修課學員整個學期至少應可輪到2次成為發言人。輪到的發言人,應預先準備2頁的書面稿(主修哲學者則為3頁),並且約有5分鐘的時間提出論點,最多應不超過6分鐘。發言人報告之後,可以有3-5分鐘的提問與討論。

(3-3)組數:原則上,每20名學員即有一位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 TA)來引導討論。分組討論時,由教學助理各自帶開進行。教學助理由博士生或碩士生擔任。

(3-4)討論的方式與規約:

(3-4-1)整個學期總共12次的分組討論,每一次的討論課題或論題,已陳述在本課程大綱。

(3-4-2)為了準確掌握時程、增進討論效率,同時敦促修課學員投入一定的努力,每一次討論都將按照修課學員名單順序,事先指定每一節課擔任發言人的學員4位,於分組討論時,表達其對當週課題或論題的論點、論據、與理路。分組名單與輪流順序表,將公告於課程網頁。

每一次分組討論擔任發言人的學員,必須事先擬定發言稿2頁(主修哲學者則為3頁),且於輪值前一週將發言內容寄到教學助理的電子信箱,同時上網公告在「課程討論區」內,以利學員預先瀏覽。因為大家都能預做準備,所以討論時可以避免流於臨時的閒聊或漫談。當然,當週未擔任發言人的學員,在教學助理的帶動下,也要積極參與討論,適時提問或發表己見。

(3-4-3)由於整個學期的上課時數極其有限,即使12次的分組討論也難以暢所欲言,因此更加鼓勵學員上網在「課程討論區」內,展開愈發充分的理性探討。

(3-4-4)分組討論的評量辦法:針對每一次發言討論學員的準備與表現,教學助理將按照等第,進行成績評量。當週輪到擔任發言人的學員,若無故缺課,則該次評量成績便無從給出。此外,如果當週發言人的電子檔案沒有事先傳給教學助理、或上網公告,也會在評量成績中適度反映。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詳如「課程進度」所列。要求閱讀以及在課堂予以講解和討論者,以粗體字標示。更多的參考材料,於課堂隨時補充。
 
參考書目
詳如「課程進度」所列。要求閱讀以及在課堂予以講解和討論者,以粗體字標示。更多的參考材料,於課堂隨時補充。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上課 
35% 
為敦促學員出席上課以落實學習成效,出缺席狀況與課程投入情形,佔35%。然而,4次未出席,依學校規定,學期成績不及格。  
2. 
分組討論 
50% 
本課程重視學員確實參與分組討論之進行,故以分組討論的表現,做為學期成績佔分比例最高者;其中包含12次分組討論課之參與、預先準備至少2次各2頁的發言書面稿(主修哲學者則為3頁)、口頭報告、相互討論,佔50%。  
3. 
期末報告 
15% 
在第十八週時,全班共聚一堂,每一位修課學員皆應繳交書面稿,而以抽籤的方式,在課堂上輪流發表口頭報告,以及相互討論。主修哲學者,請繳交5頁的書面稿,非主修哲學者,請繳交4頁的書面稿。學期報告請將分組討論至少2次的書面稿,以聚焦、濃縮、或連貫的方式,更為深入地整理為精華版而成。 不論是分組討論,或是學期報告,書面稿應設定主題為焦點,言之有物,註明根據之出處,並且顯示思辨之努力,宜避免抄襲或空洞堆砌之言。書面稿經查核若為抄襲(如由網路資料剪貼而成,或書本節錄但未註明出處),一經確定,將至多給予50分之成績。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4  課程介紹/貼切的生命探索來自且基於正確的生命關懷/佛教、生命、生命哲學/對生命現象與生命歷程形成探問意識/網路佛學資源介紹/佛學工具書
 
第2週
3/03  紮根於經典依據的生命探索:導向生命之解脫
 
第3週
3/10  紮根於經典依據的生命探索:導向生命之解脫
 
第4週
3/17  紮根於經典依據的生命探索:導向生命之覺悟
 
第5週
3/24  生命之目的與生命之意義
 
第6週
3/31  生命觀與世界觀/第一次分組討論: Question 1. Where Can I Find Answers?
 
第7週
4/07  生死輪迴與解脫生死之切換/第二次分組討論:Question 2. Is Life Sacred?
 
第8週
4/14  以阿賴耶識、如來藏、法身之概念深化與拓展生命探索與生命實踐/第三次分組討論:Question 3. Is it Bad to Die?
 
第9週
4/21  心識脫離生命體/第四次分組討論:Question 4. Which Deaths Are Worse?
 
第10週
4/28  往生、修行的所在或世界、淨土/第五次分組討論:Question 5. Might I Live On? – part one
 
第11週
5/05  死亡與再生:生死中有的修學與導引/第六次分組討論:Question 5. Might I Live On? – part two
 
第12週
5/12  生命波段的末期或結束之倫理課題:自殺與便利死/第七次分組討論:Question 6. Should I Take the Elixir of Life?
 
第13週
5/19  墮胎之生命倫理考察/第八次分組討論:Question 7. Who’s Who?
 
第14週
5/26  臨終與死後之往生助念/第九次分組討論:Question 8. Is it all Meaningless? – part one
 
第15週
6/02  生命醫療/第十次分組討論:Question 8. Is it all Meaningless? – part two
 
第16週
6/09  禪修、解脫、了生脫死、涅槃、生命智慧之開展、生命之覺悟、生命實踐/第十一次分組討論:Question 9. More and Better?
 
第17週
6/16  以佛法解開生命世界的全面實相/第十二次分組討論:Question 10. Does Reality M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