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專題討論上
Seminar (1) 
開課學期
106-1 
授課對象
哲學系  
授課教師
蔡耀明 
課號
Phl4997 
課程識別碼
104 40801 
班次
01 
學分
1.0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4(11:20~12:10) 
上課地點
哲研討室三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限已申請者選修。
限學士班四年級以上 且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3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探討佛教寄望哲學,有情眾生的寄望心態運作關聯時空的幾個重大的論題,包括時空概念的形成與認定、時空分別的實在性、以及時空之超越。課程的單元主題,總括陳列如下:佛教世界觀、佛教眾生觀、佛教視角/世界 邊/無始無終/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不墮三界,非三世攝)/遍一切時空/過去際、未來 際、現在際/無際空/時空之平等/時空之真如.法界/《中論.觀時品》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在於對佛教寄望哲學之課題,建立以典籍和學術論文做為依據的思辨與認識,並且奠定從事佛教哲學或形上學專門研究的基礎。以條列的方式,透過本課程的歷練,學員可預期達到如下四項成果:(1)對佛教寄望哲學的研究領域、課題、方法、和內容,形成一定水準的認識;(2)對學界在佛教寄望哲學的研究書目與研究成果有一定水準的認識;(3)憑藉學養,得以入乎佛教寄望哲學之課題的眼光、思辨、和觀點,並且出乎其外;(4)初步建立以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來從事佛教寄望哲學之課題的研究的能力,強化獨特的哲學思考,並且提昇學習報告的寫作水平。
 
課程要求
學員必須預先研讀本課程大綱所列的主要的課程材料,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以及按時完成學期作業。每一進度單元所列的「延伸的參考材料」,要求藉此量力或盡力拓展課程修讀的廣度、深度、和層級。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1. Matthieu Richard與Trinh Xuan Thuan ,The Quantum and the Lotus: A Journey to the Frontiers Where Sciene and Buddism Meet
2. Victor Mansfield, “Time and Impermanence in Middle Way Buddhism and Modern Physics”
3. 劉宋譯,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編《好讀雜阿含經》,法鼓文化
4. 克里希納穆提《活著,這件事》, 新北: 親哲文化2013
5.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第二會》
6. 《證契大乘經》
7.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8. 《奮訊王問經》
9. Adrian Bardon, A Brief History Of The Philosophy Of Time
10. William Ames, “Emptiness and Quantum Theory,” Buddhism and Science: Breaking New Ground
11. Joseph Godfrey, A Philosophy of Human Hope, Dordrecht: Martinus Nijhof, 1987.
12. Jill Hernandez, Gabriel Marcel’s Ethics of Hope: Evil, God and Virtue, London: Continuum, 2011.
13. Christopher Insole, The Realist Hope: A Critique of Anti-realist Approaches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Theology, Hampshire: Ashgate, 2006.
14. Martin Matu?tik, Radical Evil and the Scarcity of Hope: Postsecular Meditation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8.
15. Hirokazu Miyazaki, The Method of Hope: Anthropology, Philosophy, and Fijian Knowledg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6. Jan Nattier, Once upon a Future Time: Studies in a Buddhist Prophecy of Decline, Berkeley: Asian Humanities, 1991.
17. Curtis Peters, Kant’s Philosophy of Hope, New York: Peter Lang, 1993.
18. Patrick Shade, Habits of Hope: A Pragmatic Theory, Nashville: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 2001.
19. The Philosophy of Hope and Optimism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上課 
70% 
 
2. 
期末報告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2  〔佛教世界觀〕 
第2週
9/19  〔佛教世界觀〕、〔佛教眾生觀〕、〔佛教視角〕 
第3週
9/26  〔世界邊〕、〔無始無終〕 〔世界邊〕、〔無始無終〕 
第4週
10/03  〔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不墮三界,非三世攝)〕 
第5週
10/10  〔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 
第6週
10/17  〔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 
第7週
10/24  〔遍一切時空〕、〔過去際、未來際、現在際〕 〔遍一切時空〕、〔過去際、未來際、現在際〕 
第8週
10/31  〔無際空〕、〔時空之平等〕 
第9週
11/07  〔時空之真如.法界〕 
第10週
11/14  《中論.觀時品》 
第11週
11/21  What is Time?/ Could the Universe Have No Beginning or End in Time? 
第12週
11/28  A-, B-, and R-Theories of Time 
第13週
12/05  The Buddhist Conception of Time and Temporality/ Modern Cosmology and Buddhism 
第14週
12/12  Emptiness and Quantum Theory 
第15週
12/19  Time and Impermanence in Middle Way Buddhism and Modern Physics 
第16週
12/26  Beginnings and Endings 
第17週
1/02  Questions of Time 
第18週
1/09  Questions of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