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專題討論上
Seminar (1) 
開課學期
112-1 
授課對象
哲學系  
授課教師
彭文本 
課號
Phl4997 
課程識別碼
104 40801 
班次
01 
學分
1.0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5(12:20~13:10) 
上課地點
哲研討室三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限已申請者選修。
限學士班四年級以上 且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3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良知(Gewissen)及召喚(Anruf)是馬丁‧海德格所著的《存有與時間》中的重要概念。對海德格而言,良知並不是知、情等心靈能力,而是此在的一種存在方式,其呼喚著此在趨往最本己的罪責。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對良知做出的流俗解釋正源自於此在的沉淪,因此我們能經由對存在論的正確理解來將那些流俗解釋的對象導回良知呼聲的原始意義。本課程主要研讀《存有與時間》中討論良知及召喚的章節,並著重於這些概念與道德證成之間的關係,探討既然能由良知來反思實際生存中的道德概念,那麼是否能以此在地的本真狀態作為良知的基礎,來發展出一套本真的、以理解及籌畫自身為理由的道德理論?同時也會思考其他基於日常良知經驗的道德理論當中的侷限性。 

課程目標
使修課學生對於《存有與時間》中的良知及召喚有一定的掌握,尤其理解日常中的罪責及良知解釋與生存論上的差別,審視生活的道德概念。並進一步探討存有論的良知及召喚是否有可能解決道德如何成立的問題,從而初步認識此研究路線的困難並增進處理問題的能力。 
課程要求
修課學生每週閱讀指定文本、撰寫摘要。每月撰寫約3000字短文一篇,並與授課教師討論其內容。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Frank Schalow, 1998, “Language and the Social Roots of Conscience: Heidegger's Less Traveled Path,” Human Studies: A Journal for Philosoph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21(2), 141-156.
Frank Schalow, 1995, “The Topography of Heidegger's Concept of Conscience,” American Cathol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69(2), 255-273.
Hannes Nykanen, 2005, “Heidegger’s Conscience,” SATS: Nordic Journal of Philosophy. (Subtitle changed to Northern Europe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6(1), 40-65.
Joan Stambaugh, 1996, Being and Time A Translation of Sein und Zeit,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icholas Stubbs, 2018, Conscience and Time: Can Conscience, as It Is Described by Martin Heidegger in 'Being and Time', Be Considered as a Temporal Phenomenon?, Ann Arbor: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Rafael W
inkler, 2016, “Alterity and the Call of Conscience: Heidegger, Levinas, and Ricoeu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Studies, 24(2), 219-233.
William D. Blattner, 1999, Heidegger’s Temporal Ideal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