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批判理論
Critical Theory 
開課學期
107-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系  
授課教師
羅名珍 
課號
Phl4840 
課程識別碼
104 446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共104 
備註
(C)哲學專題群組,群組課程請參閱本系網頁(101學年度(含)以後入學學生適用)
總人數上限:10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71Phl4840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批判理論(也稱法蘭克福學派),始終關心的問題是,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如何能夠成為一個更自由的、更理性的社會?而我們是否能藉由社會批判促成社會進步?
批判理論在至今將近一世紀的發展中,提出或深化了許多我們今日耳熟能詳的概念,如「物化」、「異化」、「意識形態」、「工具理性」、「文化工業」等,用以呈顯並且分析資本主義所造成的病態的社會現象、及其對我們每日生活的影響。而晚近由哈伯馬斯與霍耐特為代表的當代法蘭克福學派,分別提出了具有批判性的「溝通行動理論」與「承認理論」,一方面探問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究竟為何?並且也反省社會批判究竟如何可能的問題。(也就是說:當我們批判某一社會現象或趨勢乃是錯誤的,我們所依據的準則是什麼?)本課程大致分為兩部份,前半段將會討論上述列出的社會批判概念,後半段則介紹晚近的批判理論發展。 

課程目標
對判理論所關心的主要議題有基本的認識,並能思考這些議題與我們今日生活的關係。 
課程要求
細節將於第一堂課公佈。不須修過相關課程。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David Held,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eory, Cambridge: Polity, 1980. (70年代之前的批判理論發展)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Critical Theory, ed. by Fred Rush,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泰瑞伊格頓,《馬克思》,台北,麥田:2000
盧卡奇〈物化和無產階級意識〉,收錄於:《歷史與階級意識:關於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阿多諾、霍克海默,《啟蒙的辯證》,台北:商周,2009。
James Gordon Finlayson, Haberma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2005
 
參考書目
David Held,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eory, Cambridge: Polity, 1980. (70年代之
前的批判理論發展)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Critical Theory, ed. by Fred Rush,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xel Honneth, ‘A social pathology of reason: on the intellectual legacy of
Critical Theory’, in: Pathologies of Reason: On the Legacy of Critical Theory,
translated by James Ingram and other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9.
馬克思,〈異化勞動〉,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暖暖書屋。頁105-122。
盧卡奇,〈物化和無產階級意識〉,收錄於:《歷史與階級意識:關於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
究》,杜章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埃里希∙佛洛姆,《逃避自由》,台北:木馬文化,2015。第五章、第七章。
赫伯特.馬庫色,《單向度的人: 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劉繼譯,臺北市 : 麥田出版,
2015。第四章
阿多諾、霍克海默,《啟蒙的辯證》,台北:商周,2009。
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許綺玲譯,台灣攝影,1998。
James Gordon Finlayson, Haberma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2005
Axel Honneth: The Struggle for Recognition, chapter 5.
霍耐特,《物化:承認理論探析》,羅名珍譯,上海:華東師範,2018。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提問或討論 
20% 
 
2. 
期中考 
40% 
 
3. 
期末考 
4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3  導論 
第2週
9/20  批判理論綜論 
第3週
9/27  批判理論綜論 
第4週
10/04  精神分析與批判理論 
第5週
10/11  精神分析與批判理論 
第6週
10/18  精神分析與批判理論 
第7週
10/25  逃避自由 
第8週
11/01  逃避自由 
第9週
11/08  期中考周 
第10週
11/15  校慶 
第11週
11/22  何謂重整過去? 
第12週
11/29  文化工業 
第13週
12/06  文化工業 
第14週
12/13  理論與實踐 
第15週
12/20  哈伯瑪斯 
第16週
12/27  霍耐特 
第17週
1/03  霍耐特 
第18週
1/10  期末考